王金濤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體系中一門基礎學科,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兩項重點內(nèi)容。無論學習哪一種語言,均需要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流暢地進行閱讀,而閱讀能力又是建立在大量字詞積累基礎之上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準確地把握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在提高小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筆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的? 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也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充分地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豐富小學生的漢字積累,并擴大小學生的閱讀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很好地檢驗小學生的識字能力。而小學識字教學的有效開展,則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兩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展,主要是促使小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規(guī)定的數(shù)量的漢字字音、字形、字義,并能夠熟練地應用這些漢字。識字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小學生能夠?qū)⑺莆盏臐h字應用到閱讀和寫作中,以此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和閱讀教學來說,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基礎,而閱讀教學則是對識字教學的實踐過程。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既相互獨立,同時又具有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無論是識字教學還是閱讀教學,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部分。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將識字和閱讀教學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此有效地降低小學生學習和掌握漢字的難度,并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由于深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未能夠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識字教學活動中,過于重視小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而將識字與閱讀相分離。這部分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只要小學生掌握了充分的漢字,就能夠很好地進行大量的閱讀。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僅注重小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而忽視了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漢字應用能力,這樣不僅導致小學生識字效率較低,同時還造成小學生閱讀能力較為薄弱。另外,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這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和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僅僅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文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不認識的生字進行標記,隨后語文教師進行詳細講解,最后再引導小學生進行詳細閱讀,雖然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為小學生提供了識字的機會,小學生也能夠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但是小學生通常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枯燥又乏味,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自然教學效果較為不理想。除此之外,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通常要求小學生對課文進行抄寫,甚至還要求小學生抄寫多遍。這樣不僅對小學生的識字的效果較為微小,同時還大大加重了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久而久之,小學生很容易對語文中的識字和閱讀教學產(chǎn)生厭惡心理,從而大大影響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識字訓練
在小學生進行第一階段漢字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閱讀進行識字。小學生在初級的識字階段,還未能夠準確地掌握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更無從提及熟練地掌握漢字的基本寫法。因此,在小學生初級識字階段,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小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漢字的音、形、字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識字訓練。首先,引導小學生進行范讀,促使小學生對整體課文內(nèi)容有個初步的了解,隨后再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引導小學生進行反復閱讀,以此增加小學生與生字接觸的機會。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語言訓練,將閱讀與識字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以此使得小學生充分體會到漢字在不同語境中的應用。當小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語文教師便可以順利地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小學生的識字訓練。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自身語言的渲染,為小學生營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促使小學生能夠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更快、更準地了解漢字的意義。
(二)引導小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輕松進行閱讀
加強對小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小學生進行快速閱讀。語言是由漢字構成的,通過豐富對漢字的感受力而形成的一種能夠表達作者真情實感的工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想促使小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語言漢字的含義,就需要加強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輕松進行閱讀,具體做法包括:首先,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對字詞進行朗讀,這樣不僅有利于加深小學生的字音的記憶, 同時還有利于訓練小學生語言感知能力。語言感知能力能夠幫助小學生在進行漢字學習的過程中,降低漢字的學習難度。從某種角度來看,語感是小學生將自身的實際生活經(jīng)歷與識字進行有機結合。敏銳的語感不僅僅是小學生識字的重要基礎,同時還是學生閱讀文章的必備條件。其次,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去感悟漢字的內(nèi)涵,以文章的關鍵詞為重要突破口。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
語文教師是確保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較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性角色,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例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方式來引導小學生鞏固已經(jīng)學習的漢字和閱讀知識。并組建教師與家長交流群,小學生家長需要將小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上傳到交流群中,以此有效地將課上教學與課下學習進行有效銜接。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合理地布置作業(yè)量,并引導小學生將識字與閱讀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兩者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以此確保小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識字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兩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促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準確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提高小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以此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玲玲.趣味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和閱讀教學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2]張學璽,劉士香.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如何以德育讓學生識漢字、學做人[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
[3]孔姍姍.讓識字與體驗“結緣”——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體驗學習[J].小學教學研究,2017(17).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