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
【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的主要內容,也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但由于識字教學過于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意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漢字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字理為本,通過情理讓學生真正地了解漢字的規(guī)律,合理地設置教學模式,才可以提升小學教學質量與效率?;诖?,文章主要對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進行了簡單分析與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寫字;字理情理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字理情理,探究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中,不僅可以應用字理情理挖掘文化內涵,也可以利用字理識字預防錯別字??梢哉f,字理情理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利用字理情理,提升學習積極性
漢字結構復雜,學生如果單純地通過機械記憶進行學習,課堂模式就會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則會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學習以及理解能力等特點,利用直觀的圖像展示漢字的內在含義,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充分地了解漢字的含義,形成更牢固的記憶。而通過字理明確重點、難點,利用情理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應用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與意義。
(一)巧用字理情理學習獨體字
在獨體字如象形字、指事字的字理識字教學中,就可以根據“讀音——析形——解義——組詞——書寫”的方式開展教學。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模式較為簡單抽象,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綜合考慮學生的這種特征,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示獨體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觀察、思考,對其進行感性分析,這樣就會形成一定的形象思維模式,進而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字的原始圖形,讓學生有學習的意識以及興趣,然后再通過概括抽象圖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圖形的引導下形成思路,對獨體字進行理解。然后教師再適當?shù)爻鍪竟朋w的漢字,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了解其從圖畫逐漸發(fā)展形成楷體的漢字的演變過程,使學生能了解漢字的構型,會分析漢字的結構,在圖畫、故事的引導之下,學生就會真正地了解生字的音、形以及含義。這樣就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以及效率,真正提升學習效果。
(二)巧用字理情理學習合體字
在一些具有會意、形聲特點的合體字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讀音——分解組合——解義——書寫”的方式進行講解,讓學生在了解字理、情理的基礎上,領悟漢字的規(guī)律,進而提升學習能力。在進行合體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出示要學習的生字,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讀音、字音,然后教師對合體字的結構形式進行分析,根據字部件,引導學生組合記憶分析。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不同漢字的內在規(guī)律,再通過自己充分地聯(lián)想分析,以不同漢字的結構以及書寫方式鞏固記憶,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合體字“螞蟻”的“螞”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通過換偏旁的方法進行學習,迅速地記憶字體結構。然后啟發(fā)學生分析“螞”字與“媽媽”的“媽”之間的規(guī)律。學生在分析字體結構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明白了“螞”字就是“媽”字去掉女字旁,然后換上蟲字旁組成的。教師這樣引導學生:“螞蟻是昆蟲,而媽媽是女性,所以兩個字體的偏旁不同?!边@樣通過情理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生自然就會了解合體字的規(guī)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識字、寫字變?yōu)橐粋€能力培養(yǎng)、訓練以及塑造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梢?,這種識字寫字教學不僅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更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得到全面鍛煉和提升。
二、應用字理情理挖掘文化內涵
學生識字能力以及意識是否得到提升,是學習的評價標準之一。而在字理情理教學中,教師要綜合具體狀況合理應用,要通過一種方式識別學習不同的漢字,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學習一個漢字。而學生在字理情理教學中,識字寫字能力的提升主要就是根據學生的認讀生字數(shù)量、默寫生字數(shù)量以及造句組詞的能力等來判斷的。字理情理教學可以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思維以及記憶、觀察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增強學生的閱讀面,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對此,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字理情理學習方式進行漢字的學習,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價值,滲透情理。
第一,挖掘漢字內涵,強化記憶理解。在進行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漢字自身的知識、故事以及歷史文化,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字體的含義與內涵,滲透漢字的字理,挖掘情理,通過對字源的分析,根據字理,讓學生了解字體的含義,真正地了解其內在的文化底蘊。這樣也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理解,解決識字的難點問題。
第二,妙用故事,延伸知識內容。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則喜歡聽故事,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漢字的來源,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提升。例如在“家”字的教學中,通過故事的方式講解“家”的來源,介紹古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多數(shù)以狩獵為主,并沒有固定的房子,在獵物數(shù)量不斷增多時,一些人就會圈養(yǎng)這些動物。而在古代狩獵中最多的就是野豬,野豬在古代稱為“豕”,將“豕”圈養(yǎng)起來則就形成了“家”,而“宀”的含義則就是家。這樣學生就了解了“家”的構字,也在學習中了解了漢字的內在含義與知識。這樣不僅僅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探究了字的本體含義,也鞏固了記憶。
第三,整合字詞,強化理解。對于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漢字,教師可以通過字理析詞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主要就是通過“讀詞——重點字理——理解詞義——聯(lián)系課文”的方式進行講解,基于字理的基礎對其進行延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將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字畫出來,再引導學生在熟讀文章后分析字詞的含義,綜合文章內容對字詞進行理解,這樣就可以將字理析詞和閱讀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僅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感知能力,還可以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提升小學識字教學質量與效果。
三、利用字理識字預防錯別字
在識字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幫助學生預防錯別字的出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學習特點進行合理預防。例如,在“蚯蚓”這兩個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明白蚯蚓是一種生活在土丘里的蟲子,因此寫成“蚯”。而蚯蚓的身體是彎彎曲曲的,所以“蚓”字右邊就是弓加一條線。學生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就會形象、生動地了解了漢字的含義,鞏固記憶,這樣也預防了錯別字的出現(xiàn)。同時,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重視指導,規(guī)范板書,嚴格示范要求,要重視學生的寫字教學。要求學生在田字格中認認真真地寫字,做到字跡工整,筆畫正確,比例恰當,這樣才可以提升識字寫字教學質量。
四、結語
字理情理教學在教學中具有較為顯著的價值與作用,學生基于字理識字能更好地了解字體的含義,加深記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分析、思維能力,提升了綜合素質能力,而基于字理情理進行的識字教學必須要具有靈活性。教師要綜合具體情況合理分析,要避免過度應用。只有這樣,才可以保障其學習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范華,周學平.字理識字讓識字教學更高效[J].名師在線,2017(23).
[2]袁勇.字理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及作用[J].情感讀本,2014(3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