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凄愴”詞形意義考辨

        2019-03-21 23:20:29蘭俊瑩常萍
        關(guān)鍵詞:形旁用例黃帝內(nèi)經(jīng)

        蘭俊瑩,常萍

        (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甘肅 蘭州 730000)

        一、“凄愴”及其不同寫法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凄愴”一詞解釋為“凄慘;悲傷”,“凄”有3個義項[1]1021,分別是:(1)寒冷:風(fēng)雨凄凄。(2)形容冷落蕭條:凄凉、凄清。(3)形容悲傷難過:凄然、凄切?!捌唷弊钟小皽D”和“悽”2個異體字,“淒”的義項包括義項1和義項2,“悽”的義項僅為義項3,這3個字分別從仌、從水和從心?!氨瘋y過”是人的內(nèi)心感受,“凄愴”既然表示人的情緒,“凄”字應(yīng)當(dāng)從心而不從仌,那么為何最終收錄到詞典中的詞條是“凄愴”而不是“悽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凄愴”一詞的詞形變化作詳細(xì)梳理。

        《說文》收錄了“悽”“淒”“愴”“滄”和“凔”①5個字,未收錄“凄”字,釋義分別是:“悽,痛也?!薄皭?,傷也?!盵2]221“淒,云雨起也?!对姟吩弧袦{淒淒’?!盵2]233“滄,寒也?!盵2]236“凔,寒也?!盵2]240《康熙字典》中“凄”的解釋為:“凄,《玉篇》‘寒也’。《韻會》通作‘淒’,《詩》‘淒其以風(fēng)’,嚴(yán)氏曰:‘凄旁加二點,從仌,冰寒也。’”[3]132這些字都是形聲字,聲旁相同,《集韻》中“悽”“淒”“凄”的反切都是“千西切”[4]27,讀音相同?!皭怼薄皽妗焙汀皟钡姆辞卸际恰俺燎小盵4]171,3字讀音相同。上述6 個字的形旁足以說明其意義的特點:“悽”“愴”2字從心,和人的情感有關(guān);“淒”“滄”“凄”“凔”4字從水或從仌,和自然氣候有關(guān)。值得注意的是,《說文》中并沒有“凄”字,“凄”字出現(xiàn)時代相對較晚,包含“凄”的詞語也出現(xiàn)較晚。

        檢索漢籍?dāng)?shù)字圖書館傳世文獻(xiàn)語料庫和國學(xué)大師四庫全書語料庫相關(guān)語料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古代文獻(xiàn)典籍中“凄愴”有不同的寫法,包括“悽愴”“淒滄”“凄凔”“淒愴”和“凄愴”。例如:

        (1)弟婦恐傷害之,因乃放與,而心甚自悽愴,長婦甚喜。(《風(fēng)俗通·佚文》[5])

        (2)其色白蒼,其畜犬雞,其蟲毛介,其主霧露淒滄,其聲角商,其病搖動注恐,從金化也。(《繹史·五常政大論篇》[6]27)

        (3)故冬有爍石之熱,夏有凄凔之涼,和則為生化,不和則為災(zāi)傷。(《類經(jīng)圖翼·客氣圖解》[7])

        (4)《楚辭·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王逸注:微霜淒愴,寒栗列也。[8]185

        (5)故服絺绤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郁煩,襲貂之暖者不知至寒之凄愴。(《金樓子·撰立言篇》[9])

        “凄愴”的5種寫法有形旁一致和不一致的情況,上述寫法分別在什么時期出現(xiàn),它們的用法和意義是否完全一致,這些詞在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是本文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二、“凄愴”各詞形的發(fā)展歷程

        通過檢索上述數(shù)據(jù)庫,我們找到了各個時期關(guān)于“凄愴”不同詞形的語料。

        (一)悽愴

        先秦時期“悽愴”的寫法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用例不多,只有6例,例如:

        (6)中憯惻之悽愴兮,長太息而增欷。(《楚辭·九辯》[8]193)

        (7)先生與彼二子善,彼有戀戀之心,未知后會何期,悽愴流涕,而先生厲聲高揖,此無乃非親親之謂乎。(《孔叢子·儒服》[10])

        (8)其氣發(fā)揚于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禮記·祭義》[11])

        從上述例證可以看出,先秦時期的“悽愴”只用于形容人的心理,表達(dá)內(nèi)心的情感狀態(tài),只有“凄慘悲傷”這1個義項,還未產(chǎn)生其他用法。《說文》對“悽”“愴”的解釋也與此相符。

        與先秦時期相比,秦漢時期“悽愴”的用例數(shù)量相比前一時期大幅增加,但從具體語料可以得知,該詞的主要用法依舊是形容人悲傷的情感。例如:

        (9)如以丙日書,子、卯日舉樂,未必有禍,重先王之亡日,悽愴感動,不忍以舉事也。(《論衡·譏日篇》[12]993)

        (10)陛下德配天地,明象日月,恩至禽獸,澤及草木,一人有饑寒,不終其天年而死者,為之悽愴于心。 (《漢書· 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13]694)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悽愴”產(chǎn)生了新用法,可以表示“寒冷”之義。例如:

        (11)《漢書· 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襲貂狐之暖者,不憂至寒之悽愴。師古曰:“悽愴,寒冷也?!盵13]713

        (12)居月之旁,其寒悽愴。(《論衡·道虛篇》[12]317)

        從后世語料可以看出,“寒冷”這個義項一直保留在“悽愴”中。例如:

        (13)寒無悽愴,暑無出汗,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摶持乃不致邪僻。(《針灸甲乙經(jīng)·逆順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論》[14])

        (14)寒無悽愴,暑無出汗,熱無灼灼,寒無愴愴,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脾胃論》[15])

        (15)是時霜露秋,原野氣悽愴。(《藍(lán)澗集·八月二十三日溯大江遇風(fēng)雨作》[16])

        “悽愴”在先秦時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當(dāng)時只有1種用法,用于形容人的情感狀態(tài),表示“凄慘悲傷”,到了秦漢時期,“悽愴”也可以用來形容“寒冷”,而且此種用法一直保留下來,后世“悽愴”就承擔(dān)了這2個義項。

        (二)淒滄

        “淒滄”也是從先秦就已有的寫法,檢索到的用例皆出自《黃帝內(nèi)經(jīng)》,共5例。例如:

        (16)岐伯曰:“夏傷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fā),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膚之中,秋傷于風(fēng),則病成矣?!?(《黃帝內(nèi)經(jīng)·瘧論篇》[17]3)

        (17)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淒滄,其化清謐,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凓冽,其災(zāi)冰雪霜雹。(《黃帝內(nèi)經(jīng)·氣交變大論篇》[17]10)

        (18)其色白蒼,其畜犬雞,其蟲毛介,其主霧露淒滄,其聲角商,其病搖動注恐,從金化也。(《黃帝內(nèi)經(jīng)·五常政大論篇》[17]16)

        (19)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淒滄數(shù)至,木伐草萎,肋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黃帝內(nèi)經(jīng)·五常政大論篇》[17]26)

        (20)地乃燥清,淒滄數(shù)至,肋痛、善太息。(《黃帝內(nèi)經(jīng)·五常政大論篇》[17]27)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先秦時期“淒滄”的義項只有1個,即“寒冷”,可用于形容自然界的事物,比如水和霧氣,也可形容人體的寒氣,意義和《說文》的解釋一致。

        我們尚未發(fā)現(xiàn)秦漢時期“淒滄”的相關(guān)用例。魏晉以后“淒滄”仍被使用,但詞義范圍和用法固定,用例大多是與前代文獻(xiàn)內(nèi)容相同的異文。例如:

        (21)蓋伏暑汗出,腠理開,后因遇憂氣淒滄之水寒,其氣藏于腠理皮胃之中,秋傷于風(fēng),則病成矣。(《普濟(jì)方·寒瘧》[18])

        (22)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淒滄數(shù)至,木伐草萎,肋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繹史·五常政大論篇》[6]33)

        上述文獻(xiàn)用例基本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某一內(nèi)容在后代文獻(xiàn)中的轉(zhuǎn)述。魏晉之后,形容“寒冷”的“悽愴”和“淒滄”開始混用,如東漢《論衡》中的“其寒悽愴”在宋代《太平御覽》中寫作“其寒淒滄”。又如,晉代《針灸甲乙經(jīng)》“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和元代《脾胃論》“熱無灼灼,寒無愴愴”屬于異文,受“悽愴”和“淒滄”使用混亂的影響,“滄”和“愴”也有混用的情況。

        (三)凄凔

        通過查檢語料庫,我們發(fā)現(xiàn),從明代開始出現(xiàn)的“凄凔”的各種寫法多是“淒滄”的異文,但用例較少,明代有9例,清代有3例。例如:

        (23)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滄,其化清謐,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凓冽,其災(zāi)冰雪霜雹。(《黃帝內(nèi)經(jīng)·氣交變大論篇》[19]13)

        (24)其色白蒼,其畜犬雞,其蟲毛介,其主霧露凄凔,其聲角商,其病動注恐,從金化也。(《黃帝內(nèi)經(jīng)·五常政大論篇》[19]20)

        (25)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凔數(shù)至,木伐草萎,肋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黃帝內(nèi)經(jīng)·五常政大論篇》[19]31)

        (26)地乃燥清,凄凔數(shù)至,肋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 (《黃帝內(nèi)經(jīng)·五常政大論篇》[19]33)

        (27)王褒云:襲狐貉之暖者,不憂至寒之凄凔。(《鄉(xiāng)黨圖考·褻裘狐貉考》[20])

        上述語料中“凄凔”的意義和用法都與“淒滄”相同。我們對比《黃帝內(nèi)經(jīng)》在唐代和明代的不同版本,可以發(fā)現(xiàn):唐代一般寫作“淒滄”,唐代《黃帝內(nèi)經(jīng)》“其德淒滄”“其主霧露淒滄”“土乃眚,淒滄數(shù)至”“地乃燥清,淒滄數(shù)至”這4例,在例(23)至例(26)中都寫作“凄凔”,這4組語料都是相同內(nèi)容在不同時代的異文。這說明后產(chǎn)生的“凄凔”沿襲了“淒滄”的意義和用法,使用范圍窄,大多出現(xiàn)在醫(yī)學(xué)類文獻(xiàn)中。到明清時期,表示“寒冷”義時,“悽愴”“淒滄”和“凄凔”3詞可以通用,難以區(qū)分。不過,用來形容人的內(nèi)心情感,表示“凄慘悲傷”時,只能使用“悽愴”,而不能用“淒滄”或“凄凔”,這個界限是明確的。因為形旁的限制,“悽”和“愴”從心,與人的內(nèi)心情感相關(guān)?!墩f文》中對“滄”和“凔”的解釋都是“寒也”,而“淒”“凄”“滄”和“凔”從仌或從水,冰和水聯(lián)系緊密,意義相近,以它們?yōu)樾闻缘淖秩菀谆煜纭皼觥焙汀褒潯?,“沖”和“沖”。

        (四)淒愴

        除了前后形旁一致的“悽愴”“淒滄”和“凄凔”外,還有形旁不一致的2種寫法,分別是“淒愴”和“凄愴”。這2個詞的用法和“悽愴”相同,既可以形容“寒冷”,也可以形容“凄慘悲傷”,但是使用頻率遠(yuǎn)不及“悽愴”高,產(chǎn)生時代也比“悽愴”晚,而且詞義的發(fā)展過程和“悽愴”不同,“悽愴”先用于形容情感,后產(chǎn)生形容環(huán)境的用法,而“淒愴”正好相反。例如:

        (28)小山揺落,長林變衰,淒愴原隰,荒涼宅兆。(《庾子山集·周大將軍趙公墓志銘》[21])

        例(4)是我們目前查檢到的“淒愴”的最早用法,此例出自東漢王逸《楚辭章句》,用于形容“寒冷”,例(28)是南北朝時期的用例,此時“淒愴”的意義發(fā)生了細(xì)微變化,用于形容環(huán)境寒冷時兼具有“悲凉”義?!皽D愴”用于形容“凄慘悲傷”是宋代產(chǎn)生的用法,和表示“寒冷”的用法一起沿用至明清。例如:

        (29)悲哽奚言,松槚儼立,淒愴蒿焄,冰結(jié)淚睫,愁凝隴云,再拜酹觴,哀而不文。(《蕓庵類稿·祭嘉州叔父文》[22])

        (30)歲月騖過,山陵浸遠(yuǎn),孤心淒愴,如何如何!(《東漢文紀(jì)·賜東平王蒼及瑯邪王京書》[23])

        (31)少陰司天,地乃燥清,淒愴數(shù)至,肋痛,善太息是也。(《證治準(zhǔn)繩·善太息》[24])

        (32)故服絺绤之涼者不苦盛暑之燠郁,襲狐貉之暖者不憂至寒之淒愴。(《文章辨體匯選·圣主得賢臣頌》[25])

        (33)四時盛衰各有態(tài),搖落淒愴驚寒溫。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宋詩鈔·次韻子由柳湖有感》[26])

        先秦文獻(xiàn)《禮記》中的“焄蒿悽愴”,宋代《蕓庵類稿》中寫作“淒愴蒿焄”;漢代《全后漢文》中的“歲月鶩過,山陵浸遠(yuǎn),孤心悽愴,如何如何!”[27],明代《東漢文紀(jì)》中寫作“孤心淒愴”;宋代《東坡詩集注》中的“四時盛衰各有態(tài),搖落悽愴驚寒溫”[28],清代《宋詩鈔》中寫作“搖落淒愴驚寒溫”。這3組文獻(xiàn)用例都是用“淒愴”替換“悽愴”的情況,這表明“悽愴”和“淒愴”可以在相同語境中通用。

        聯(lián)系上文提到的“悽愴”和“淒滄”,“淒滄”和“凄凔”用于“寒冷”義時的通用關(guān)系和此處揭示的“悽愴”和“淒愴”的通用關(guān)系,不難發(fā)現(xiàn):明清時期在表示“寒冷”義的語境中,“悽愴”和“淒愴”,“淒滄”和“凄凔”都能相互替換。明代《證治準(zhǔn)繩》“淒愴數(shù)至”、《黃帝內(nèi)經(jīng)》“凄凔數(shù)至”和清代《繹史》“淒滄數(shù)至”,漢代《漢書》“不憂至寒之悽愴”、明代《文章辨體匯選》“不憂至寒之淒愴”和清代《鄉(xiāng)黨圖考》“不憂至寒之凄凔”這2組例證,均屬異文,也是四者通用的有力證明。

        (五)凄愴

        另一種前后形旁不一致的寫法為“凄愴”,該寫法最早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僅表示“寒冷”義。例如:

        (34)離月數(shù)里而止,月之旁甚寒凄愴,饑欲食,輒飲我流霞一杯,每飲數(shù)月不饑。(《藝文類聚·杯》[29])

        宋代“凄愴”產(chǎn)生了表示“悲傷”的用法,沿用至明清。例如:

        (35)未及三醫(yī)之謁,焄蒿凄愴已悲,萬鬼之鄰,念升濟(jì)之無方。(《渭南文集·紹興府眾會黃箓青詞》[30])

        (36)世薄風(fēng)氣衰,老成果殂喪。田間一茅屋,過者今凄愴。(《敬業(yè)堂詩集·樅陽僧舍消暑七首》[31])

        “凄愴”的發(fā)展過程和“淒愴”是一致的,雖然它們產(chǎn)生的時代不同(“淒愴”產(chǎn)生于秦漢時期,“凄愴”出自魏晉南北朝時期),但都先用于形容氣候,之后在宋代產(chǎn)生了“悲傷”義。由《文章辨體匯選》“襲狐貉之暖者不憂至寒之淒愴”和《金樓子》“襲貂之暖者不憂至寒之凄愴”,《蕓庵類稿》“淒愴蒿焄”和《渭南文集》“焄蒿凄愴已悲”這2組異文可知,相同語境中“淒愴”和“凄愴”可以相互替代,“淒愴”和“凄愴”也是通用關(guān)系。

        綜上所述,從產(chǎn)生時代看,“悽愴”和“淒滄”最早產(chǎn)生,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兩個詞意義不相同,分別表示“凄慘悲傷”和“寒冷”義,沒有混用的情況?!皽D愴”出現(xiàn)在秦漢時期,“凄愴”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兩個詞最初表示“寒冷”義,從宋代開始也可用于形容“悲傷”。明朝才產(chǎn)生的“凄凔”,詞義和用法都和“淒滄”相同。從用法和詞形上看,“凄愴”的5種寫法可以分作2類,一類是“淒滄”和“凄凔”,一類是“悽愴”“淒愴”和“凄愴”。每類之中各詞的意義相同,寫法不同。第一類詞“淒滄”和“凄凔”在醫(yī)書中用于解釋病因、形容寒氣,只有一個意義,不能形容人的情感狀態(tài)?!犊滴踝值洹罚骸皽D,又寒涼也?!对姟ぺL(fēng)》‘淒其以風(fēng)’?!盵3]629“滄,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3]641“凄,《玉篇》‘寒也’?!俄崟吠ㄗ鳌疁D’,《詩》‘淒其以風(fēng)’,嚴(yán)氏曰:‘凄旁加二點,從仌,冰寒也?!盵3]132“凔,《說文》‘寒也,從仌,倉聲’?!兑葜軙贰斓刂g有凔熱,用其道者,終無竭’?!盵3]133《康熙字典》的釋義和引例表明“淒”和“凄”,“滄”和“凔”意思相同,都表示“寒冷”義,用法一致,在相同的語境中可以相互替換。第二類詞都有“愴”這個語素,它們包含了第一類詞的用法,可以形容寒冷,也可表示“凄慘悲傷”?!犊滴踝值洹罚骸皭?,《說文》‘痛也,從心,妻聲’?!都崱贰病!盵3]389“愴,《廣韻》‘悽愴也’?!抖Y·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都崱贰病?。王逸《九思》‘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盵3]396表示“凄慘悲傷”是第二類詞的主要用法。綜合前文可知,第一類詞用作“寒冷”義時可以相互替換,第二類詞用作“寒冷”義時可以替換第一類詞,用于“悲傷”義時內(nèi)部可以相互替換。

        三、“凄愴”在歷代字典辭書中的寫法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凄”定為正字,認(rèn)為“淒”“悽”和“凄”是異體字關(guān)系。就產(chǎn)生時代看,“凄”出現(xiàn)最晚;就使用頻率而言,“淒愴”和“凄愴”都遠(yuǎn)不及“悽愴”,那么為何最終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是“凄愴”?造成一詞多形的原因是復(fù)雜的,字典辭書的引導(dǎo)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我們通過查閱歷代字書對“凄愴”的釋義和用例,探尋將不同寫法簡化為“凄愴”的依據(jù)及其合理性。

        《玉篇》:“悽,悽愴也,傷也。”[32]39“淒,寒風(fēng)雨極也。”[32]88“凄,寒也。”[32]93“愴,悲也,傷也?!盵32]38“滄,寒也。”[32]90“凔,寒也?!盵32]93

        《廣韻》:“悽,悲也,痛也?!薄皽D,云貌?!薄捌?,寒也?!盵33]48“愴,悽愴。”[33]338“滄,滄浪,亦州,后魏所置,蓋取滄海為名?!盵33]117“凔,寒貌?!盵33]338

        《類篇》:“悽,《說文》‘痛也’?!盵34]383“淒,《說文》‘云雨起也’,引《詩》‘有渰淒淒’?!盵34]397“凄,寒涼也?!盵34]422“愴,悲也?!盵34]386“滄,《說文》‘寒也’。”[34]404“凔,寒也。”[34]422

        《龍龕手鑒》:“淒,云貌?!盵35]228“凄,寒也,《詩》云‘凄其以風(fēng)’?!盵35]187“愴,悽愴也?!盵35]60“滄,滄浪,亦洲名也?!盵35]227“凔,寒貌?!盵35]187(此書未收錄“悽”字)

        《字匯》:“悽,悲痛也?!盵36]160“淒,云雨起貌,又寒風(fēng),《詩·邶風(fēng)》‘淒其以風(fēng)’,《六書正訛》‘俗作凄’,非?!盵36]249“凄,寒也?!盵36]50“愴,悽愴悲惻貌。”[36]163“滄,寒也?!盵36]254“凔,寒也?!盵36]50

        綜合上述5部字書及前文提及的《說文》和《康熙字典》對各字的釋義和用例,可以看出:雖然《廣韻》將“滄”解釋為洲名、水名,但其他字書中對各字的解釋比較一致。“悽”“愴”均表示“悲痛、悲惻”義;“淒”形容云或雨云的樣子,也可表示“寒冷”義;“滄”“凄”“凔”均表示“寒冷”義?!犊滴踝值洹贰蹲謪R》都記錄了“凄”和“淒”的通用關(guān)系。就詞的不同寫法而言,除《說文》和《類篇》外,其他5部字書中都有“悽愴”的寫法,可見表示“悲傷”義時應(yīng)寫作“悽愴”。

        結(jié)合“凄愴”不同寫法在歷代文獻(xiàn)中的語料和字典辭書中的收錄情況,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第一,“悽愴”的基本用法是表示“悲傷”義,而“淒滄”和“凄凔”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寒冷”義。秦漢以后“悽愴”也可以形容“寒冷”,“凄凔”和“淒滄”卻不能形容“悲傷”。

        第二,“悽愴”的寫法在各字書中都是固定的,基本沒有其他寫法,從文獻(xiàn)用例來看,可以表示“凄慘悲傷”的“淒愴”和“凄愴”用例極少,且未曾在字書中出現(xiàn),應(yīng)該是形旁混用的結(jié)果。

        第三,“淒”和“凄”的本義不相同,“淒”字從水,形容“雨云升起的樣子”,而“凄”從仌,形容“寒冷”。但在實際使用中,它們難以區(qū)分,在語境中??梢韵嗷ヌ鎿Q,如多次出現(xiàn)的“凄其以風(fēng)”和“淒其以風(fēng)”,“秋日凄凄”和“秋日淒淒”。從水和從仌的字關(guān)系緊密,意義接近,以它們?yōu)樾闻缘淖秩菀谆煊?,或因不明偏旁而改變字形?/p>

        四、結(jié)語

        我們認(rèn)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把這5種寫法都統(tǒng)一簡化為“凄愴”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為它既不是對古代字書中寫法的繼承,也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悽愴”和“淒滄”詞義的不同。從歷代用例來看,“悽”能包含“凄”和“淒”的詞義,但是“凄”卻不能包含“悽”的詞義。用“凄”字概括“淒”和“悽”的義項,也未免有不妥之處。在我們查閱的文獻(xiàn)中,表示“悲傷”是“悽”字才具有的功能,而“凄”通常只表“寒冷”義。而且《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淒”“凄”“悽”3字簡化合并為1個字,都寫作“凄”。但是“滄”“凔”“愴”3字只簡化了字形而沒有合并,仍保留有“滄”“”和“愴”3字[1]206?!捌唷薄皭怼?字未同步簡化,給人們理解和使用帶來不便。

        把3個字合為1個字,雖然編者主觀上是為了精簡字?jǐn)?shù),方便人們使用,但由于簡化時偏旁不一致,客觀上也容易造成使用混亂。其實,用從心的字表示人的心情,情感和義理上都合乎情理,使用時人們結(jié)合具體語境,也會下意識地認(rèn)為和情感相關(guān)的字形旁應(yīng)當(dāng)從心。這也能解釋為何明清時期雖然“淒愴”“凄愴”和“悽愴”都能用于形容“凄慘悲傷”,但是“悽愴”的使用頻率仍遙遙領(lǐng)先。簡化漢字時不應(yīng)該一味從簡,也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考慮簡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嘗試把“凄愴”各詞簡化為“悽愴”和“凄”2種寫法,分別承擔(dān)“凄慘悲傷”和“寒冷”2個義項,以便于人們理解和使用。

        注釋:

        ①為區(qū)別“凄愴”在古代文獻(xiàn)中的不同寫法,例證中與“凄愴”相關(guān)的詞語均用繁體字。

        猜你喜歡
        形旁用例黃帝內(nèi)經(jīng)
        你知道形聲字嗎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ML用例模型中依賴關(guān)系的比較與分析
        形旁在形聲字識別中的優(yōu)勢作用*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聯(lián)鎖軟件詳細(xì)設(shè)計的測試需求分析和用例編寫
        從出土文獻(xiàn)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略論古文字義近形旁的通轉(zhuǎn)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美女被射视频在线观看91| 给我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女厕偷拍一区二区|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丝袜美腿在线| 美女扒开腿露内裤免费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www日本网| 先锋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人妻暴雨中被强制侵犯在线|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毛片 | 国产麻豆成人精品av|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99在线国产视频| 亚洲最大av在线精品国产| 真实夫妻露脸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 在线国产视频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无码| 午夜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黄| 亚洲av乱码国产精品观|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少妇| 内射人妻视频国内|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91白浆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二区| 蜜桃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 美女窝人体色www网站| 麻豆av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