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清徽州賦役戶籍和基層職役的“朋名”

        2019-03-21 11:16:24劉道勝
        關鍵詞:休寧縣戶籍徽州

        劉道勝

        “朋名”即共同朋合使用一個名稱。本文考察的“朋名”是指在賦役戶籍登記以及基層職役呈報中,存在因循故祖姓名而由各房派朋充支應、合伙串名共同應役、設立眾存產(chǎn)業(yè)的賬戶等多種情況。循名責實,這些名稱乃村族社區(qū)利益攸關者的共有名號,并非當時實際人戶,皆可謂“朋名”。

        關于朋名,不少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已有關注。日本學者片山岡較早提出清代廣東圖甲制中的“總戶”“子戶”模式[注][日]片山岡:《清末廣東珠江三角洲的圖甲表及其相關諸問題——稅糧·戶籍·同族》,《史學雜志》第91編第4號,1982年;《關于清末廣東珠江三角洲的圖甲制——稅糧·戶籍·同族》,《東洋學報》第63卷第3、4號,1982年。。實際上,“總戶”“子戶”在明清不少區(qū)域所在多見,這種戶籍結構已脫離了實際姓名、人戶。此后,劉志偉對清代廣東圖甲戶籍作了進一步探究,認為清代圖甲制作為一種用于登記戶籍和征納賦役的制度,是由明代的里甲制演變而來的。圖甲戶籍往往是該族最早開設的戶口,故又稱“祖戶”“老戶”,并常見用該族始祖或開戶祖的名、字、號以至官爵為戶名,一般屬于全族共同使用[注]參見劉志偉《清代廣東地區(qū)圖甲制中的“總戶”與“子戶”》,《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91年第2期。。欒成顯通過對明代黃冊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由明至清黃冊越來越脫離實際成為具冊的現(xiàn)象,并具體考察了諸如朱學源戶的繼承性以及總戶與子戶實態(tài)[注]參見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增訂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陳支平以遺存的徽州“置產(chǎn)簿”為中心,考察了賦役立戶中官府冊籍與民間實際的脫離,注意到賦役立戶存在因循明代戶名、家族公產(chǎn)虛名登記、跨境買賣產(chǎn)業(yè)的戶籍寄掛等現(xiàn)象[注]參見陳支平《民間文書與明清賦役史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4年,第59~82頁、117~145頁。。近年來,阿風依據(jù)訴訟文書,對徽州宗族擬制賦役戶籍作了實證考察[注]阿風:《明代徽州宗族墓地與祠廟之訴訟探析》,《明代研究》第十七期,2011年12月,第1~47頁。。黃忠鑫在其圖甲制與基層行政研究中,探究了圖甲“朋名”戶籍之實態(tài)[注]黃忠鑫:《清代前期徽州圖甲制的調(diào)整——以都圖文書〈黟縣花戶晰戶總簿錄〉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13年第5期。。另外,關于明清徽州基層職役的朋名現(xiàn)象,夏維中、王裕明、汪慶元等在相關研究中亦有關注[注]參見夏維中、王裕明《也論明末清初徽州地區(qū)土地丈量與里甲制的關系》,《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汪慶元《清代順治朝土地清丈在徽州的推行》,《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3期。。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礎上,利用民間文獻對徽州區(qū)域的“朋名”實態(tài)作一梳理,請方家指正。

        徽州地區(qū)的朋名現(xiàn)象早在宋元時期即已存在。根據(jù)阿風考察,宋元時期徽州普遍存在擬制戶名(即所謂“詭名”)以登記墓產(chǎn)的情況[注]阿風:《明代宗族墓產(chǎn)擬制戶名考》,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編《第三屆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又,明代萬歷間休寧程一枝所纂《程典·田賦志》亦載:“入元,郡為徽州路,領一州五縣。稅則不同,科法亦異,大都以田之上中下稅之。錢貫、租鈔、絲綿、苗米之征亦概視前世。程之僉業(yè),可考見者……或二人而合一名,或一人而析二名,或三數(shù)人而假一名,或其人我里而業(yè)他里,或鄰邑其籍存其人亡,不可勝舉?!盵注]程一枝:萬歷《程典·田賦志》,萬歷刊本,安徽省圖書館藏。可以看出,在元代,徽州休寧縣泰塘程氏的賦役登記,即存在“或二人而合一名,或一人而析二名,或三數(shù)人而假一名”的朋名現(xiàn)象。

        明朝建立后,明代之前因登記墓產(chǎn)等而存在的擬制戶名,在明初曾一度沿用。如《程典·田賦志》中有如下記載:“(元)仁宗延祐二年,我里籍七保念子號清冊,我族程蔭祖業(yè)。”“(明)洪武四年戶部給我府民戶帖,我祖領程蔭祖戶帖;歙羅田宗人領世忠廟戶帖。”“(明)洪武十五年六月,我縣經(jīng)界田土,我里隸二十一都,籍七保念字號清冊,我祖程蔭祖世業(yè)?!毙輰幪┨脸淌显诿鞒醯漠a(chǎn)業(yè)和戶帖登記中,對于祖產(chǎn)立戶繼續(xù)沿用元代以來的虛擬之名“程蔭祖”等。然而,明初旋即開展了全國性土地清丈,以核實田土,大造黃冊,全面厘清宋元以來的土地產(chǎn)權關系。洪武十四年大造黃冊時,國家即正式禁止使用這種擬制戶名,所有土地事產(chǎn),包括墓產(chǎn)必須登記到某個實體戶名(即“分裝”戶)之下,擬制戶名被取消[注]阿風:《明代徽州宗族墓地與祠廟之訴訟探析》,《明代研究》第十七期,第1~47頁。。在《程典·田賦志》中也可以看出這種變化:“(明)洪武二十年春二月,我縣民戶魚鱗圖成,我祖更立程華先戶載祖業(yè)產(chǎn)稅?!薄?明)洪武二十四年春,我縣定民籍減編戶八十七里,我都籍里八,我祖立三圖程芝戶載蓮塘產(chǎn)稅,立歙二十五都程彥瑜莊戶載葛坑祖墓產(chǎn)稅?!憋@然,隨著洪武二十年休寧縣清丈完成,泰塘程氏長期因循的祖產(chǎn)戶籍“程蔭祖”, 也因“民戶魚鱗圖成”而“更立‘程華先’戶載祖業(yè)產(chǎn)稅”,且嗣后又為公共祖產(chǎn)設有“程芝”“程彥瑜”等戶籍。毋庸置疑,明初洪武間在實施土地清丈和大造黃冊過程中,禁止擬制戶名,民間事產(chǎn)以實際人戶予以僉業(yè)登記當?shù)玫狡毡樨瀼?。不過,涉及“公產(chǎn)”“祖產(chǎn)”以朋名僉報的情形,在明初仍然存在。再看《程典·田賦志》有關休寧泰塘程氏立戶情況的記載:“(明)永樂十年秋七月,我縣籍戶口,我祖立三圖程璉戶載蓮塘產(chǎn)業(yè)?!薄?明)永樂十二年,我縣籍戶口,我都并里四,我族立二圖程福緣戶,歙縣二十五都程七清莊戶載祖墓產(chǎn)稅,三圖程匱戶載蓮塘產(chǎn)稅?!薄?明)成化八年,我縣籍戶口,我族割蓮塘產(chǎn)稅入二圖程福緣莊戶?!薄?(明)萬歷十年夏五月,我縣籍戶口。我族仍一圖程泰塘戶,九圖程蔭祖、程厚本戶,歙二十五都程太營莊戶載祖墳宗祠神廟產(chǎn)稅。我支仍一圖程原本戶,立九圖程存禮、程以球戶載祖墳產(chǎn)稅?!庇罉肥晁ⅰ俺汰I”戶似非實際人戶之名,從上引“洪武二十四年春……我祖立三圖程芝戶載蓮塘產(chǎn)稅”的記載來看,“程璉”戶當是由“程芝戶載蓮塘產(chǎn)稅”串合而成的虛擬名稱。至于此后“程泰塘(村名)”“程厚本(堂號)”以及“程福緣”“程原本”等戶名,循名責實,亦均非實際人戶。

        明初在田土戶籍登記中,不以實名登記的現(xiàn)象絕非少數(shù)。據(jù)休寧《璜源吳氏新譜》載:“譜以正名為先。昔竹埜公因其故祖達公以其字‘義夫’請給軍由,故編譜乃以‘義夫’冒作兩房共祖之字入譜,為并籍也。今籍并已定,百世不易,殊不須此為輕重,但父子名義在所當正。君儀公歿于元丙戌,至辛卯年分析田產(chǎn),又越至洪武經(jīng)理田土,定簿籍,凡達公所業(yè)者,曰‘義夫’,我祖所業(yè)者曰‘梅軒’。若以‘義夫’為兩房共祖,則其所業(yè)之產(chǎn)皆當兩房共之,‘梅軒’房毫無所得也。今若仍冒作冕公之字,不免啟后人之異議者。若直為達公之字,又恐不欲者之生疑,莫若兩缺不書,庶得事休之宜?!盵注]休寧《璜源吳氏新譜》附錄《記略·容齋公修譜(康熙六十年)附錄》,上海圖書館藏(1882年木活字本),轉(zhuǎn)引自黃忠鑫《明代前期里甲賦役制度下的徽州社會》,《中山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仔細解讀這段材料,大致于元代后期,璜源吳氏曾以故祖達公之字“義夫”登記戶籍,作為“兩房共祖”的“并籍”之名。這里所謂“并籍”即屬共有、共享性質(zhì)的“朋名”。不過,到了“洪武經(jīng)理田土,定簿籍”,對于原兩房共祖所立的“義夫”戶名,是依據(jù)房派歸屬析分為“義夫”“梅軒”之名而予以重新登記??梢姡诤槲涮锿燎逭珊痛笤禳S冊的推動下,璜源吳氏對名為“義夫”的祖產(chǎn)戶籍作了及時調(diào)整,析分為二。然而,新析分登記的“義夫”“梅軒”兩個名稱中,“義夫”之名一仍其舊,“梅軒”之名亦屬故祖之名,而非實際人戶。

        相同的事例還存在于祁門縣十西都。黃忠鑫對明初祁門十西都里甲立戶《總圖》文書并結合家譜作考察,指出洪武二十四年里甲立戶《總圖》中,祁門十西都存在諸如“謝顯祖”“謝祖”“盛祖”“黃勝祖”“吳振祖”等“祖”字戶,這些戶名與宋元時代很多祖塋戶、膳塋戶在明初繼續(xù)沿用有密切關系。且在明代前期祁門十西都里甲立戶《總圖》中,實際人名如“謝景華,字子夏”,于里甲《總圖》中,即由姓名和字號串合為“謝景夏”之名[注]黃忠鑫:《明代前期里甲賦役制度下的徽州社會》,《中山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綜上可見,從明初徽州事例看,將宋元以來的“公產(chǎn)”“祖產(chǎn)”戶籍“分裝”到實際人戶當屬不爭事實。不過,在明初國家重新厘清產(chǎn)權和戶籍實踐中,類似于以上休寧璜源吳氏和祁門十西都的做法,即對于“公產(chǎn)”“祖產(chǎn)”戶籍的名稱既作適時調(diào)整,又采取虛擬或因循“故祖之名”的處理方式,當一定程度上存在。即使采取“分裝”到實際人戶,仍舊存在朋名現(xiàn)象。

        由明至清,隨著里(圖)甲制的實施,里(圖)甲戶籍編制在基層的實踐大體經(jīng)歷了由實到虛的演化過程。明代建立后,在基層社會推行黃冊里甲制度,里甲編戶“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余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由此形成輪充里役的“里長—甲首”模式。黃冊制度在設計上,按照戶等高下,確保里甲之間人丁與事產(chǎn)相對均衡,從而通過均分里甲,登記戶籍,借助十排輪差以征發(fā)賦役。其中,一里之中,十戶里長戶在“催辦錢糧,勾攝公事”方面頗為關鍵,原則上要求推舉丁糧殷實的大戶充任。并規(guī)定“里長戶若消乏,許于甲首戶內(nèi)丁糧近上者補充;甲首有故絕,可從畸零戶中補輳,或于鄰圖人戶內(nèi)撥補”[注]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增訂本),第348頁。。明代前期,黃冊因時大造,里甲戶籍當很大程度上與社會實際相適應[注]黃忠鑫運用明代前期祁門縣十西都里甲“百戶總圖”與相關家譜資料作對比分析,認為明初以來“成年男丁都已立戶,納入朝廷戶籍管理體系”(黃忠鑫:《明代前期里甲賦役制度下的徽州社會》,《中山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中島樂章提出“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土地的佃仆具有自己的戶籍,有時還擔任里甲制下的甲首職務”([日]中島樂章《明代鄉(xiāng)村糾紛與秩序——以徽州文書為中心》,郭萬平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1頁)。。

        然而,明代中期以后,隨著里甲制度逐漸衰落,里甲因賦役而編戶的職能大大減弱,里甲之役因循固化,“里長永為里長,消乏無以蘇其窮;甲首永為甲首,富豪得以避其重”[注]嘉靖《思南縣志》卷1《地理志·里圖》。的現(xiàn)象日漸常見,致使110戶的“里長—甲首”結構隨著黃冊戶籍陳陳相因,逐步演化為圖甲制下虛擬名稱的“總戶—子戶”形式,以既有的一里十甲為基礎,逐漸形成一圖十甲格局[注]參見劉道勝《清代圖甲戶籍與村落社會》,《學術月刊》2017年第5期。,“總戶—子戶”結構日趨穩(wěn)定。一方面,圖甲制下的總戶和子戶與既有的里甲戶籍具有繼承性,另一方面,這種圖甲戶籍結構的穩(wěn)定性,為基層村族通過壟斷“總戶—子戶”設置而組織化奠定了基礎?!翱倯簟薄白討簟迸竺F(xiàn)象十分常見。

        (一)圖甲總戶的朋名

        圖甲制下總戶設置的大體情形為:一都之下分若干圖,每圖分設十甲,每甲立一總戶。關于每甲立一總戶,從清代道光年間祁門縣令發(fā)布的告諭中可見一斑。道光二十年(1840),祁門縣令方殿謨“諭城鄉(xiāng)凡五百二十甲,期以五稔,每甲必出一人應童子試”[注]《鼎元文會同志錄》,道光二十三年刻本,上海圖書館藏。??梢?,道光間祁門縣共設有520甲。而清代祁門縣共有圖52個[注]同治《祁門縣志》卷3《輿地志·疆域·都圖》,《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第55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對比可以看出,每圖所轄的甲數(shù)應為10個。在乾隆《祁門修改城垣簿》中,可以詳細了解清代祁門縣各甲設置的總戶名稱[注]乾隆《祁門修改城垣簿》,刊本1冊,國家圖書館藏。。由明至清,在圖甲制下,基層賦役采取朋名立戶、“糧里朋充”是普遍的做法,所謂“排甲中有糧多一人難催,或當官報認,或私幫朋充”[注]黃六鴻:《福惠全書》卷7《錢谷部二·比較》,《四庫未收書輯刊》3輯19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朋充帶來一甲總戶名稱多屬共同所有,大多固定不變,長期因循。朋名形式主要體現(xiàn)為:

        一是繼承故祖姓名,即世代繼承以先祖姓名所立戶籍。如休寧縣二十七都五圖三甲里長戶朱學源,“萬歷二十年(1592)以前,該戶戶長是朱清,自萬歷二十年開始,朱學源承繼戶長。朱學源,嘉靖四十一年(1562)生,萬歷二十年承繼戶長時,31歲(虛歲)。從萬歷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1701),朱學源一直為該戶戶長”[注]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增訂本),第378頁。。又如,休寧縣二十一都九圖九甲里長戶程夢鯉,從萬歷《程典》中可知,程夢鯉乃明代后期休寧泰塘村人,系明代嘉萬間修纂《程典》的程一枝之長子。程夢鯉作為里長戶名稱至少從明代后期一直延續(xù)到清代嘉慶年間。在徽州賦役文書中,有關“承祖立戶”“承祖里役”的記載屢屢可征,可以看出由明至清里長戶役長期因循的事實。揆諸徽州各縣都圖文獻,所載的各都圖一甲總戶,多系繼承性戶籍,并成為特定家族或房派的共有總戶。如《清順治十一年休寧縣九都一圖陳氏立里役合同》中載有“本家承祖南汝公遺下四甲里長戶名陳世芳”[注]《陳氏置產(chǎn)簿》,抄本1冊,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藏。,《清順治十一年休寧縣二十七都五圖王氏立里役合同》[注]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藏。中亦有“承祖四甲里長”,等等。

        二是設立眾存共有的賬戶,即將虛擬姓名作為村族共有戶籍。宋元至明清,在傳統(tǒng)貢賦制度下,官方因賦役征繳而登記的民間戶籍很難做到與實際人戶相一致,存在虛擬賦役戶籍的現(xiàn)象?!冻痰洹ぬ镔x志》有如下記載:“嘉靖四十二年,我支立程原本戶,隸我里二圖。隆慶六年,更士清為程太堂。至于萬歷十年清丈,變置字號,稍易紹興、延祐、洪武之舊,而吾宗之業(yè)著負版者,我里一圖一甲則有程蔭祖,九圖一甲則有程泰塘,歙二十五都二圖三甲則有程福緣;為葛坑者,十甲則有程太堂;為墓祠者,我里九圖十甲則有程厚本;為我支者,一圖二甲則有程厚本。其他子戶以大小計者,多至三百,其名不可勝舉?!奔尉?、隆慶、萬歷間,程氏登記的“程太(泰)堂”“程蔭祖”“程福緣”“程厚本”等,或以祠堂名見稱,或?qū)偬撛O之名,屬于村族的共有戶籍,并非實際人戶。類似的虛設戶籍現(xiàn)象,在迄今遺存的徽州民間歷史文獻中屢屢可征,如《休寧縣都圖甲全錄》中有朱尚義(一都一圖十甲)、曹尚義(一都四圖六甲)、韓永祀(一都四圖十甲)、吳興祀(三都十圖四甲)、陳公祀(五都四圖二甲)等[注]《休寧縣都圖甲全錄》,抄本1冊,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究其名實,均屬共有戶籍。

        (二)圖甲子戶朋名

        圖甲總戶之下的子戶設置,不以數(shù)量為拘,頗為靈活。從《程典·田賦志》記載看,明代中后期,休寧縣泰塘村程氏所屬二十一都一圖二甲立有總戶程厚本等,“其他子戶以大小計者,多至三百,其名不可勝舉”。這一記載,一方面反映明代中后期徽州圖甲“總戶—子戶”結構已經(jīng)出現(xiàn),另一方面,休寧泰塘程氏總戶之下隸屬的子戶數(shù)量“多至三百”。據(jù)遺存的《清代祁門縣二十二都二圖四甲王鼎盛戶實征冊》[注]該戶實征冊共計6冊,均系墨跡寫本或抄本,記載內(nèi)容涵蓋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每冊均逐年登載總戶王鼎盛戶屬下各子戶田土及其推收情況,內(nèi)容翔實,地點集中,事主具體,前后關聯(lián)。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收入李琳琦主編《安徽師范大學館藏千年徽州契約文書集萃》第3、第4冊,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所載,自清代雍正至咸豐間,總戶王鼎盛戶之下所屬子戶,數(shù)量少則140戶,多則195戶,且總體呈增長趨勢(表1)。從中可以看出,在圖甲制下,一甲之內(nèi)由“一名總戶+若干子戶”構成賦役戶籍形態(tài),總戶之下的子戶設置并不以數(shù)量為拘??倯敉醵κ粝伦討粲小肮牍珪簟焙汀耙话慵覒簟眱煞N主要類型。

        關于王鼎盛戶下的一般家戶情況?!秾嵳鲀浴酚涊d始于雍正六年,對比家譜記載可見,雍正年間《實征冊》登記的人名與家譜記載基本吻合,當系實際家庭人戶,這與清初以來大力推行田土清丈僉業(yè),不斷編審賦役以及雍正年間實施攤丁入畝有關。其時,為了適應新的賦役制度變化,民間依據(jù)實際田土分擔稅糧提上日程,真實呈報產(chǎn)業(yè)并登記立戶具有客觀必要性。然而,《實征冊》中的一般家戶戶籍,隨著不斷繼承,不少戶籍名稱出現(xiàn)沿襲前代父祖之名的現(xiàn)象。如《雍正冊》中的“道統(tǒng)戶”,在《咸豐冊》中仍相沿未易。不僅如此,嗣后新立戶籍亦存在朋名,如《咸豐冊》中的“銑鉅”,顯然由“士銑”“士鉅”兄弟之名朋合而成。《實征冊》中的戶籍之名,在有清一代亦逐漸經(jīng)歷了由實到虛的變化過程,至清代咸豐間,與明代中后期衰落的黃冊一樣,成為民間為分擔定額化的實際稅糧,而編造的重產(chǎn)業(yè)歸戶、輕業(yè)戶名實的戶籍具冊。

        表1 總戶王鼎盛戶下子戶數(shù)量統(tǒng)計

        再看王鼎盛戶下公祀公會戶情況。自雍正至咸豐間,總體維持在40~50戶左右,約占總子戶的1/4到1/3之間。這些戶籍多以特定的房派為主體,其層屬有別。其名稱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祠堂號或遠祖之姓名設置的“祀戶”。如正倫堂、萬一公田(十四世祖,名萬一)、存二公(十九世祖,名積慶,行存二)、邦成公會(二十世祖,名邦成)、尋常公(二十一世祖,名友卿,號尋常)、模公祀(二十一世祖,名模)、兆六公(二十世祖,名德龍,行兆六)、三語公(二十五世祖,名三語)、策公祀(二十五世祖,名三策)。二是于雍正之后,以近祖姓名、字號因時而立的“公祀公會”戶。如乾隆以后,由實際“廷清”戶及其三個兒子道霖、道露、道雸,衍生出用祀(祖“宗先”字“用”)、瑞祀(廷清名“瑞”)、澄波松衫會(廷清,號澄波)、琢云軒、紫云庵、采風文會(道霖,名采風)、露祀(道露)、雸祀(道雸)、德風文會(道雸,名德風)、靜齋祀(道雸,號靜齋)。

        再以總戶王鼎盛戶下子戶“鼎元文會”戶為例,可以進一步看出子戶設置的實際做法。鼎元文會設置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今存有《鼎元文會同志錄》[注]參見劉道勝《明清徽州鄉(xiāng)村文會與地方社會——以〈鼎元文會同志錄〉為中心》,《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該文會設置情況是,道光庚子(1840),祁門縣令方殿謨示諭縣內(nèi)城鄉(xiāng),要求“每甲必出一人應童子試”,以振興科考。為此,祁門縣二十二都所轄的高塘(鴻村)、查源、許村等13個村落,積極響應,在合都紳耆主導下,隨即創(chuàng)建鼎元文會,以“培養(yǎng)本都人材”。并刊刻會簿以“匯集規(guī)則、田畝、契據(jù)”,以供樂輸“同志之人執(zhí)照”,《鼎元文會同志錄》因此成編。由于文會涉及的新安約、高塘約、龍溪約,三個村落共同體呈鼎足之勢,故名“鼎元文會”。該會涉及祁門縣二十二都13個村落的8個姓氏,系多姓村族聯(lián)合而立的文會,“鼎元文會”成為村族共同設戶的“朋名”。凡各村族樂輸田產(chǎn)的“同志之人”即可入會,并于《同志錄》中登載捐輸事宜“以為執(zhí)照”。凡樂輸入會者,須簽訂捐產(chǎn)入會的輸田契,且載入《同志錄》,所捐產(chǎn)業(yè)均為鼎元文會田產(chǎn)。所捐輸田產(chǎn)以折田租的形式計算,共計田產(chǎn)78宗,凡租1054秤3斤11兩,計田近百畝。關于該文會產(chǎn)業(yè)立戶登記情況,據(jù)會簿中的《公議規(guī)則》載:“錢糧分寄三約,俱立鼎元文會的名。一在新安約二圖五甲洪顯邦戶,一在龍溪約一圖八甲陳宗虞戶,一在高塘約二圖四甲王鼎盛戶。”也就是說,文會百畝田產(chǎn),以“鼎元文會”之名,分寄在二圖五甲洪顯邦戶、一圖八甲陳宗虞戶、二圖四甲王鼎盛戶三個甲的總戶之下。每一個總戶下均設有以“鼎元文會”為名的子戶。二圖四甲總戶王鼎盛戶下的子戶“鼎元文會”,即出現(xiàn)在咸豐年間的《王鼎盛戶實征冊》中,所載鼎元文會情況與《鼎元文會同志錄》內(nèi)容吻合。二圖四甲屬于祁門縣“高塘鴻村”,捐輸田產(chǎn)凡25宗(表2),是13個村落中捐產(chǎn)最多者。

        表2所示的25宗捐輸田產(chǎn)的業(yè)戶,據(jù)筆者根據(jù)幾種實征冊記載一一考證,幾乎均系“公祀公會”戶籍。仔細對比王鼎盛戶與鼎元文會戶之間的關系,總戶王鼎盛戶的戶籍形態(tài)體現(xiàn)為“總戶(王鼎盛戶)—子戶(鼎元文會)—公祀公會戶”,呈現(xiàn)出“總戶—子戶(總戶)—子戶”相對統(tǒng)屬的層級結構和更為復雜的戶籍關系。這些戶籍大多系“公產(chǎn)”性質(zhì)的共有戶籍,以朋名形式體現(xiàn)出來,并非實際人戶。

        表2 捐輸田產(chǎn)名氏、所捐租數(shù)

        通過以上梳理可以判斷,在圖甲體系下,通過設甲立戶,在“總戶—子戶”結構下,基層賦役不斷在村族社區(qū)得以分配和再分配,賦役承值很大程度上在基層社會范圍內(nèi)進行動員和分解。圖甲總戶乃至子戶實際意義均兼田土產(chǎn)業(yè)歸屬、稅糧征納單位、鄉(xiāng)族統(tǒng)合實體于一體。圖甲戶籍的合法性,客觀上促進了基層社會特別是村族通過壟斷圖甲戶籍而組織化,此乃圖甲總戶和子戶朋名存在的主要原因。朋名形式往往體現(xiàn)為繼承故祖姓名而因循不變、設立眾存“公祀公會”戶籍、朋合立名等。這些事例實乃民間應對國家貢賦而產(chǎn)生的重朋充朋應、輕業(yè)戶名實的戶籍登記方式。

        不唯圖甲總戶與子戶,在明清徽州,諸如圖正、鄉(xiāng)約、保長、保正、族正等基層職役亦普遍存在朋充的情形,凡官府票喚相關職役,均存在相應的朋名僉報現(xiàn)象。

        第一,關于圖正的朋名。如順治四年,值清初鼎革之際,基于土地清丈而要求地方“僉報圖正等役”,歙縣槐溪張氏即采取“朋名”方式承役。具體記載如下:

        (立)議墨合同人張義朋、張時旸、張之遵、張之問、張同溶,今奉上司明文,遵奉新朝創(chuàng)制,更行丈量。蒙縣主明示,僉報圖正等役,以備監(jiān)臨丈量田土。今圖現(xiàn)里議報本甲圖正名目,本都圖地里間隔廣闊,各業(yè)更改存沒,分析不一,系干重務,實難獨力管承。本甲各戶今雖另籍,原系一脈流傳,今憑眾議,張之遵、張時旸、張之問、張同溶四人協(xié)力,立墨串名“義朋”,具認承役在官……[注]《順治四年張義朋等立僉報圖正合同》,載《槐溪張氏茂荊堂田契冊》,上海圖書館藏。

        “圖正”又稱“公正”,系總管一圖事務的職役。按照明代里甲制的做法,一里事務由殷實富戶擔當,十個排年里長輪流承充。隨著里甲制的衰落,代之而起的圖甲采取“圖正制”。圖正在基層監(jiān)管清丈、征繳賦役、田土過割等事務中職役繁重,至關重要。正因為“系干重務,實難獨力管承”,上引資料中,張之遵、張時旸、張之問、張同溶“立墨串名‘義朋’”,即以“張義朋”之名僉報官府,合同署名也直截了當?shù)匾浴皬埩x朋”見稱,具有“朋充”之義,在“議報本圖圖正名目”中,屬于典型的朋名登記。又如:

        三十一都三圖府學生員張起鶚,稟為懇恩準照超死難,免煩役,以恤孤老事。本圖圖正向僉吳憲充當,扳生長子張大,戶名張麟聚,朋役串名吳麟憲,認狀在官。因春二月,大蒙召面臺,領帖聯(lián)絡西鄉(xiāng)之際,金、洪二賊兵起三十三都浮梁界,過三十一都地面,次迫城下,大統(tǒng)鄉(xiāng)兵截拒,遵命不違,兵無接應。生僅二子,從死難。清丈舉行,猶恐誤公。生年八旬,老病莫能舉移,孫孤五歲,家無次丁,乞念生老孫幼,遇死難事,經(jīng)仁臺耳目叩批,原僉吳憲承當圖正,豁免張麟聚朋役,賜印準照,庶上不誤公,下恤老幼,感恩無任,激切具稟!

        縣批:張大既死,故準免圖正,著吳憲充當,不許扳扯 (休寧縣印)

        順治五年七月十三日具(休寧縣印) 抱稟人汪表[注]王鈺欣、周紹泉主編:《徽州千年契約文書·清民國編》卷1,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4年,第20頁。

        上引材料的朋名形式由實際充任者姓名朋合而成,即明確記載圖正由吳憲和張麟聚朋充,并朋名為“吳麟憲”。類似的“朋名”現(xiàn)象在徽州文書中屢屢可征。如在《天啟五年休寧縣九都一圖四甲陳繼武等立里役合同》中,里役合同僉名“陳繼武”,而合同署押名有“陳繼靖、陳武卿”,顯然“陳繼武”系“陳繼靖、陳武卿”之串名。從這份合同看,四甲承祖總戶名稱為“陳世芳”,到了天啟年間由“廣、員”二房均當,“陳繼靖、陳武卿”分別代表兩個房派,而“陳繼武”實屬二房之串名[注]《天啟五年休寧縣九都一圖四甲陳繼武等立里役合同》,載《陳氏置產(chǎn)簿》,抄本1冊,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藏。。在《順治十一年休寧縣九都一圖四甲陳序斗等立里役合同》中,里役合同僉名“陳序斗”,而合同署押有“陳序庶、陳榴斗”,顯然,“陳序斗”系“陳序庶、陳榴斗”之串名[注]《順治十一年休寧縣九都一圖四甲陳序斗等立里役合同》,載《陳氏置產(chǎn)簿》,抄本1冊,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藏。。又如:“九都一圖公議圖正、量、畫、書、算合同,里役鄭積盛、程世和、程上達、陳世芳、程思祖、陳泰茂、汪辰祖、陳琛、陳樑、陳世明等。奉朝廷清丈田土,本圖十排公立事務各分條例,拈鬮應管。本圖圖正、量、畫、書、算議立三村均管,僉名圖正陳程芳、量手汪世紹、畫手鄭以昇、書手程時鑰、算手陳明偉,現(xiàn)里陳泰茂公報,各以應定名目,其衙門等項事務,托在趙光祖。其在官丈量造冊名目,俱系十排朋名管充。今排內(nèi)出身盡管之人,另列的名于后……”[注]《順治四年休寧縣九都一圖鄭積盈等立里役合同》,載《陳氏置產(chǎn)簿》,抄本1冊,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藏。該合同中,“僉名圖正陳程芳”,應是六甲陳泰茂、三甲程上達、四甲陳世芳等3戶的串名,以朋名“陳程芳”僉報戶名以應對官府,而“另列的名于后”。

        第二,關于鄉(xiāng)約朋名。如:“蓋自十都四圖,升于大明萬歷十九年始。既升四圖,即立四圖鄉(xiāng)約。因煙村渙散,分立兩鄉(xiāng)約,一清源,一曉起,各五排為一約,以人煙均,統(tǒng)屬易也。一甲洪芳生、二甲洪胡、三甲洪遇春、六甲曹啟先、九甲吳汪詹,五排聯(lián)合為清源約……”[注]《入清源約出曉起約敘記》,清抄本1冊,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梢姡奏l(xiāng)約“洪胡”、九甲鄉(xiāng)約“吳汪詹”當屬兩姓或三姓之朋名。

        第三,關于保正朋名。如下例:

        立議合同汪興、吳宗睦、戴宗遠、金華宗、王宗章、朱淳義、葉涌等。緣因雍正五年奉旨各都圖添設保正,續(xù)奉縣主票喚本里舉報。是以合里公議,分作四鬮,對神拈定,輪流承充,不得推諉。所有工食銀十二兩,每年在于本里二十九甲戶內(nèi)公派,以為承充之人料理公務等用。其承充之人,一應公務盡在承值,不得誤事。所有分鬮條款另列于后。今恐無憑,立此合同一樣四張,每鬮各執(zhí)一張存照。

        一鬮丁未年四月起金華宗、王宗章、朱淳義、葉涌。

        二鬮戊申年四月起吳宗睦。

        三鬮己酉年四月起戴宗遠。

        四鬮庚戌年四月起汪興。

        一議承充之人在于各鬮自行議舉。

        一議喚認使費銀叁兩,四鬮每鬮派銀七錢五分,在于四鬮名目付出與承充之人應用。倘下年另喚報認,亦照此例公派。

        一議倘有飛差,照都內(nèi)概例四鬮公議。

        其十甲倪尚義,住居三十都地方,路途遙遠,難以照管,不在議內(nèi),倘有累及,四鬮理論。

        公議在官名目系王仁德輪流頂名充當,倘遇換報,聽從本鬮名姓具報。

        雍正五年閏三月 日立議合同:汪興、吳宗睦、戴宗遠、金華宗、王宗章、朱淳義、葉涌(押)[注]《雍正五年汪興等立僉報保正合同》,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

        可見,為應對縣主“添設保正,票喚本里舉報”,以“王仁德”頂名充當,作為諸姓“公議在官名目”,并且商議“倘遇換報,聽從本鬮名姓具報”。材料所涉“王仁德”之名并未見署押,當系朋充之名,嗣后“本鬮名姓具報”當亦非實際人戶姓名。這種“頂名”僉報系“朋名”的一種形式,頂名之下,具體職役則朋充朋管,共同負擔。

        第四,關于族正朋名,如下例:

        立議合同胡明尚,今因奉旨圣諭,縣主著令原差到圖公議族正,現(xiàn)年各請排年公議,圖內(nèi)汪、章二姓聽憑另議報明族正。胡姓議立族正照現(xiàn)年輪流挨管。再有五、六兩甲現(xiàn)年系伊承認,胡姓一、二、三、四、七、八、九、十甲挨管,不得推挨。如有汪、章二姓現(xiàn)年該族正,現(xiàn)年胡邊挨排年均管。如有圖內(nèi)人等不遵,聽憑族正呈官究治。今因雍正五年系八甲管起,原差到圖現(xiàn)年支應,使費照八甲均派無異。今恐無憑,立此合同十紙存照。

        再批:拈鬮各自族正胡應芳輪流,照保挨管。

        雍正五年八月日立族正合同人胡明尚一甲胡全富,二甲胡立明,三甲胡新禮,四甲胡壽明,五甲汪祿卿,六甲章萬和,七甲胡德,八甲胡明尚,九甲胡應芳,十甲胡寄和;代書胡佩儒[注]《雍正五年(徽州)胡明尚等立圖甲管理合同》,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

        雍正間要求僉報族正,胡氏采取族正與里役合為一體的方式,以里甲排年頂名上報。

        上文梳理了明清徽州賦役戶籍登記和民間職役僉報存在的朋名現(xiàn)象,朋名之下有關賦役和職役的實際運作主要體現(xiàn)為朋充。在徽州文書中屢屢可見“朋合”“朋管”“朋貼”“朋應”“朋充”“朋比”之謂,朋充所涉主體之間往往通過簽訂契約,具體分配朋名之下的承值義務。如:

        代筆人:張慶

        清初康熙年間,在徽州基層社會,不僅圖甲制度存在“清承明制”,而且公正之役往往亦一仍其舊。上引資料中,休寧吳氏承祖的公正職役,即沿用“五門祖名吳杰孫”,“吳杰孫”即吳氏家族長期共同使用的職役“朋名”。至清初,隨著“人事物故不一”而采取“四股任事”,并約定:涉及一保的清丈和冊籍等役事由四股朋管,其他四保則分別輪流管理。又如:“立議合同采公邊張之問、之章、之閔、之翁等,樂公邊張孔生、汝健等。原承祖本公里役,續(xù)后采公邊認充糧長,樂公認充里長,歷年無異。近因樂公邊糧少力薄,不能充當,因是合眾公議,糧里朋充。采公邊分該八股之一,今輪充當里役四大股之一,下輪樂公邊分該八股之一,該當四大股之一?!盵注]《康熙九年張之問等立里役合同》,載《槐溪張氏茂荊堂田契冊》,上海圖書館藏。承蒙黃忠鑫先生惠示,謹表謝忱。該合同中涉及的承祖糧長、里長之役,是以房派為主體承值,并隨著房派繁衍以及彼此勢力消長,通過簽訂契約,采取按股分擔形式予以調(diào)整和朋充。

        由明至清,徽州基層社會普遍存在的朋名和朋充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戶役因循所致。明代以來,基層戶役和職役一般由殷實之家充任,富戶當差本是一種沐浴恩榮的榮耀,即所謂“能雄長于鄉(xiāng)里乎,因籍田多寡稱甲首,出賦稅佐鄉(xiāng)里之長,以奉大農(nóng)。詎非役邪,夫里長長于一里,鄉(xiāng)長長于一鄉(xiāng),閭正里戶故記有之……是役為世業(yè)也,窮家小戶,有損千金,而乞役不得者。而吾都一、九圖為吾程者十六,而客家小戶卒不得與”[注]程一枝:萬歷《程典·籍役志》,萬歷刊本,安徽省圖書館藏。。然而隨著黃冊制度的衰落,賦役戶籍的代代因循,特定家族或宗族仍視“承祖之役”為“事關門戶”之要務,而重視門戶之役的承當,以及支撐門戶世業(yè)的經(jīng)營,并通過朋名設置戶籍以及朋充門戶之役,維系其“大家規(guī)?!薄按蠹覛庀蟆薄?/p>

        二是與里戶式微有關。原本體面的富戶之役,隨著物故不一,人事衰微,逐漸變成一種門戶實際負擔,唯有共同朋充方可敷衍其事。例如:“立議合同吳元璋、天福、世倫等。緣因本家承祖充當本都四圖二甲里役,原祖存遺議墨以殷實充當,后輪本房現(xiàn)役,因無殷實管辦,是于康熙三十二年眾議每丁派銀壹兩……”[注]《乾隆三十八年吳元璋等立里役合同》,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吳氏家族承祖里役因循到了清代,因“無殷實管辦”改由支下朋貼銀兩予以應付。

        另外,有明以來,里(圖)甲制之下,一里(圖)十排是賦役實際運作的基本單位,十排之間相互督責,一戶排年空虛拖欠,則十排賠貼。因此,一旦有里長戶家道中落,其戶役往往還涉及十排朋管其事。如清代康乾間,休寧縣三都六圖二甲吳氏承祖有里長戶役,戶名吳一坤??滴跄觊g,吳氏因人丁式微,“與余尚鎮(zhèn)戶兩下朋充”[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休寧縣里長程文明等立代戶賣厝地契》,載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267~1268頁。。到了乾隆間,吳一坤戶“后只一丁,遠年在外,更無信息”,一起朋充二甲里役的余尚鎮(zhèn)戶戶丁余憲章又不幸去世,“僅存螟蛉一子,乳名孫仂”,“全然不知門戶錢糧、花戶、名姓、住址”[注]參見《清乾隆三年(1738年)休寧縣余憲章立典地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休寧縣里長程文明等立代戶賣空地契》,載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第1503頁、1290頁。。隨著吳、余二姓人丁式微,其朋充的二甲里役無從措辦,勢必造成其他各排“歷年各里代完戶內(nèi)虛糧,賠貼排年此費”,“十數(shù)年來累身等各甲賠貼虛糧排費”的困擾。為此,六圖其他九甲里長戶曾控告至縣,縣主“追差催數(shù)次,無奈孫仂實貧無措,立有限狀在案,即此賠貼無休”。在此情況下,休寧縣三都六甲其他9個排年先后于乾隆二十九年和四十七年共立合同,通過杜賣吳氏產(chǎn)業(yè)予以解決。并于乾隆四十七年杜賣吳氏產(chǎn)業(yè)后,將“契價銀五十兩整,公同酌議,代二甲立一急公會”,由十排朋管,以代辦二甲里役公務。

        三是里役和職役的繁苛,加上人口外徙,客觀上亦促使基層組織化朋充的長期存在。由明至清,基層管理職役日趨繁苛。據(jù)《康熙陳氏置產(chǎn)簿》記載,“承祖里役”不但要負責“催征應比,照卯上納”,而且還涉及諸如“勾取舊軍、管解軍伍、挨查軍伍、完納值柜、都長義民、燈籠火把、寫冊紙張、飛差簽解、承票勾攝、迎官接送、習儀拜牌、解紛息訟、批詞投詞”等差役,負擔十分繁重[注]《康熙陳氏置產(chǎn)簿》,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藏。。從《康熙陳氏置產(chǎn)簿》記載可見,每年承值里役,要完成“本圖錢糧浩大,共計五百余兩”的催繳上納,往往一年的“充貱貼費”亦達“紋銀一百兩整”。不唯如此,明清時期徽州還面臨人口大量外徙,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戶役朋充是適應人口流動的權宜之策,也是一種應對實踐。如:“復立議徽籍門戶里役、祭掃合同文書人王紳、王懋衡、王之瓊等。今有吾門始祖子珪公枝下億房裔孫王之圣,向因客外,創(chuàng)業(yè)吳地,年至五旬余,忽思故鄉(xiāng)門戶里役、祭掃等事難支,欲效范公義舉毫末之意,于上年戶眾叔侄兄弟諸人當蒙族侄王英立有簿約,獎諭美名,輸出公銀十兩。又己輸十兩付眾領去置產(chǎn)生息,永遠辦糧、祭掃,并之圣名下輪役,承值里保、排年、丁糧等項……”[注]《之圣公捐資免役合同》,《休寧縣藤溪王氏立文約謄契簿》,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藏。這是一份康熙年間所立的“徽籍門戶里役合同”,因“王之圣向因客外,創(chuàng)業(yè)吳地”,通過輸納銀兩“承值里保、排年、丁糧等項”。因此,面臨繁重的承祖門戶之役,加上大量人口外出生理,其“所該股份門戶”無法即時應貱,特定宗族或家族往往注重置產(chǎn)、立會并因時立約,從而采取輪流、津貼等方式予以朋充。由此形成的賦役文書為數(shù)不少,對此,筆者擬另撰文作具體探討。

        總之,在遺存的徽州文獻和文書中,有關“串名”“朋合”“朋管”“朋貼”“朋應”“朋充”“朋比”等記載屢屢可征。賦役戶籍和基層職役的朋名、朋充在明代徽州即日趨普遍,并作為基層社會清承明制之一重要方面長期延續(xù)。由明至清,“編造戶籍”“僉報職役”是國家自上而下的強制規(guī)范和要求,然而,這種強制規(guī)范經(jīng)歷了由國家“實征”趨向民間“朋應”的發(fā)展歷程,基層社會從而普遍存在朋名立戶和朋充應役現(xiàn)象。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國家與社會博弈的結果,也是明清基層治理從制度到契約的集中體現(xiàn)。

        猜你喜歡
        休寧縣戶籍徽州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徽州綠蔭
        中國流動科技館在黃山休寧縣巡展
        游休寧縣齊云山
        老友(2017年8期)2017-02-07 03:19:24
        推動戶籍改革要完善考核問責
        公民與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3
        溪邊橋下,春里徽州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5:42
        休寧縣野生樹莓的調(diào)查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建議
        戶籍改革:社會變革帶來大機遇
        戶籍改革倒逼醫(yī)保改革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奥田咲| 国产精品毛片99久久久久|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 亚洲熟女熟妇另类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小说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av在线观看| 日本a爱视频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 亚洲黄视频| 久久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黄片av在线免费观看| 肥老熟女性强欲五十路| 欧美xxxx做受欧美|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网址|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免费|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av男人|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白丝兔女郎m开腿sm调教室| 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流白浆喷水| 一区二区三区一片黄理论片 | 无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