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付建
摘 要:本研究基于健康中國背景下,對成都市城市夜跑現象的產生進行分析,深度剖析城市夜跑的發(fā)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為城市夜跑運動的合理化發(fā)展提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將“健康中國2022戰(zhàn)略規(guī)劃”進行有效的實施,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工作的實踐性進程。
關鍵詞:健康中國 城市 夜跑 開展現狀
引 言
成都市作為遼寧省的省會城市,作為四川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城市接受流行、時尚元素的先行者。成都市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更是處于領先的地位,近年來不斷開展群眾性較強的馬拉松比賽、泡泡跑比賽,吸引眾多的跑步愛好者和時尚前沿人士積極參與其中,為群眾體育的良好開展打下堅實基礎。隨著國民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渴望走出家門參與到各類體育鍛煉之中,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減輕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雙重壓力,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近年來,受潮流趨勢的影響,成都市城市居民參與夜跑運動的人數不斷提高,夜跑已變成全面健身新發(fā)展的獨特風景線。夜跑運動由國外傳入我國,受廣大跑步愛好者和青年人群鍛煉者的喜愛,這項運動方式是在時代需求與居民健康理念的契合下迅速發(fā)展起來的,然而任何一個事物的迅速發(fā)展都需要結合正、反面來進行分析。本研究基于健康中國背景下,分析健康中國戰(zhàn)略對全民健身工作開展的政策性引領,以成都市城市夜跑運動開展情況為研究的切入點,深入分析成都市城市夜跑運動的開展現狀以及開展存在的問題,為夜跑運動在城市中的可持續(xù)性開展提供對策建議。
1 健康中國背景下對城市夜跑運動的政策性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中提出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規(guī)劃,把全面人民的健康問題作為我國優(yōu)先發(fā)展的具體內容,這個戰(zhàn)略性規(guī)劃的提出對我國全民健身工作形成新一輪的挑戰(zhàn),只有更加準確地把握“健康中國”的內涵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全民健身工作、有效地推動民眾的健康生活方式。
人們健康意識和體育參與意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由于上班族人群急需尋求工作時間以外的體育鍛煉方式,因此夜跑運動與人們的需求不謀而合,逐漸成為當前較為流行、時尚的體育運動之一。然而夜跑仍處于全民健身項目中初期發(fā)展的運動項目,其監(jiān)管體制、開展形式以及科學的鍛煉方式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提出對城市夜跑運動的發(fā)展帶來了政策性的引領,促使城市夜跑運動的開展合理化、科學化,進而使得跑步愛好者在參與體育鍛煉時具有一定的保障制度。
2 成都市夜跑運動開展的現狀
2.1 參與夜跑人群的特征
成都市參與夜跑人群的年齡以中青年為主,夜跑人群參與夜跑的動機呈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其中鍛煉身體是他們最大的參與動機,說明夜跑人群對身體鍛煉的意識較高;排在第二位的是興趣愛好,說明夜跑人群中有較大一部分跑步愛好者;其次是精神放松,夜跑人群由上班族組成,他們希望通過夜跑運動來緩解壓力。
2.2 夜跑運動的組織形式
成都市夜跑人群參與夜跑運動由多種組織形式構成,其中包括與家人共同參與、與朋友共同參與、自發(fā)參與和單位集體活動。自發(fā)性參與和與朋友一同參與夜跑運動的人群較多,這就說明成都夜跑人群對夜跑的積極性較大,從健康的角度出發(fā)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能較為積極的參與其中;另外,與朋友一同參與夜跑運動的比例也較大,這部分人是在朋友的帶動下參與其中,因此夜跑運動也被成為當前中國流行的交友方式。
2.3 夜跑的主要場所
成都市夜跑運動主要的場所包括公園、田徑場、街道和社區(qū),一些人群由于家庭地理位置的限制條件,只能選擇在周邊街道進行夜跑鍛煉;很少有人選擇在田徑場和社區(qū)進行夜跑鍛煉,主要是由于受場地條件和夜跑運動特點的制約。
2.4 夜跑的科學性及安全問題
成都市夜跑參與人群對跑步運動的了解程度較差,成都市參與夜跑的人群缺乏對跑步科學性的了解,錯誤技術動作會給長期參與跑步運動的人群帶來一定的傷病困擾,勢必會影響他們繼續(xù)參與夜跑運動的條件。成都市夜跑參與人群對夜跑運動的安全意識較差,夜跑的安全性是值得參與者考量的問題,由于其運動時間在夜晚左右,此時無論是街道還是公園都會出現人員稀少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夜跑參與人群應建立一定的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3 成都市夜跑運動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社會監(jiān)管體系
目前成都市夜跑運動十分盛行,夜跑運動的開展主要以參與人群自發(fā)的形式為主,有1人獨行、2-3人約跑、也有群跑的形式,這些參與方式均不受任何條件的制約,只要在參與者自愿進行鍛煉的基礎上即可形成夜跑團隊。這種跑團大多是借助網絡平臺、社交軟件來建立活動信息群組,但研究中發(fā)現由于網絡具有不透明性的特點,參與人員的認證信息以及身份均十分復雜且組織形式也十分混亂。
3.2 組織形式不完善
成都市夜跑運動的組織形式雖呈多元化,但其具體的參與方式并不完善,上文提到過夜跑參與人群參與的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與個人的運動習慣存在一定的聯系。但相比較其他體育運動來說,夜跑運動缺乏固定的組織形式,這樣勢必會影響夜跑運動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3.3 缺乏合理的運動空間
成都市夜跑運動主要參與地點有公園、街道、田徑場以及社區(qū),有愛好者駕車前往奧林匹克公園等地進行鍛煉,選擇在街道和社區(qū)進行夜跑運動的愛好者極易出現人身傷害的情況,駕車前往鍛煉地點的愛好者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違背了夜跑運動的特點。因此本研究認為成都市夜跑運動的開展缺乏合理的運動空間。
3.4 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本研究所指夜跑的安全隱患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夜跑愛好者存在運動損傷方面的安全隱患,二是夜跑愛好者存在夜跑氛圍安全性的隱患。首先針對運動損傷方面的安全隱患,經調查夜跑愛好者大多未接受過專業(yè)的跑步訓練,同時也不太了解關于跑步的專業(yè)知識,參與夜跑運動僅是追求鍛煉效果而忽略鍛煉過程的科學性,由于跑步姿勢和運動量的掌控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很容易產生運動損傷的現象;其次是夜跑氛圍安全性的隱患,夜跑開展的時間和地點為夜跑運動的安全性帶來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女性夜跑愛好者的人身安全問題極易造成危害。
4 成都市夜跑運動的發(fā)展對策研究
4.1 建立完善夜跑的健身體系
首先,成都市體育相關部門應提高對夜跑運動開展的責任性,提高對城市夜跑的重視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促使夜跑運動由個人化、自發(fā)性向官方的組織形式轉變,完善夜跑運動的組織管理體系。其次,體育相關部門應積極為夜跑運動增強宣傳工作,呼吁更多的跑步愛好者能夠參與其中,形成一道群眾體育良好開展的風景線。最后,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關于夜跑運動的規(guī)章制度,合理控制夜跑運動的安全問題,為夜跑運動的良性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2 相關部門提供專業(yè)的指導
本研究基于此提出幾個方面的解決辦法,首先體育相關部門提高責任意識,通過各種網絡平臺或公眾網站向夜跑愛好者提供專業(yè)的跑步知識,以及在跑步中的注意事項,加強參與人群對跑步運動的了解度;其次,相關部門應該定期組織夜跑活動,聘請專業(yè)人士為夜跑愛好者推廣關于跑步的常識。最后,為夜跑愛好者搭建專業(yè)指導網絡服務平臺,讓夜跑愛好者隨時隨地獲取關于跑步的知識。
4.3 加強宣傳、規(guī)避安全隱患
本研究認為首先在宣傳上加大力度,呼吁夜跑愛好者盡量不要在車流密集的街道或馬路進行跑步鍛煉,同時也要呼吁女性盡量在有同伴的培養(yǎng)下進行鍛煉,應選擇在公園或專業(yè)的場地中進行夜跑活動。其次,政府部門應積極規(guī)劃和制定有關夜跑的路線或指示牌,為夜跑者形成一定的指引和提示作用。最后,相關部門要幫助夜跑者積極建立運動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等。
4.4 加大體育公共設施的建設
場地問題是制約夜跑運動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職能部門應積極加大對體育公共設施的建設,促使夜跑愛好者在進行跑步鍛煉時有更多場地上的選擇,同時也能解決不少夜跑愛好者驅車前往鍛煉地進行跑步所帶來的不便。或者教育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提高學校體育場地的公共利用度,讓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可享受到校園體育場地所帶來的運動效益。
5 小結
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提出為成都市夜跑運動的良好開展提供了政策上的引領,能夠進一步推進成都市夜跑運動的發(fā)展。夜跑參與人群以中青年的上班族居多,參與動機呈多樣化,主要以鍛煉身體為主;夜跑者參與夜跑的方式以自發(fā)性為主,這說明人們的健康意識正不斷提升;夜跑人群的主要活動地點以公園為主,夜跑人群缺乏跑步科學性與安全性的合理認知。
參考文獻
[1] 邵剛.大學生夜跑現象的調查與分析———以長江師范學院為例[J].學校體育學,2016(6):93-94.
[2] 李滔,王秀峰.健康中國的內涵與實現路徑[J].衛(wèi)生經濟研究,2016,(01):4-10.
[3] 任學鋒.“健康中國 2020 戰(zhàn)略研究報告”對我國健康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幾點啟示[J].中國健康教育,2014(12):1142-1144.
[4] 梁曉龍.體育與現代生活方式以及現代體育的成因[J].體育文化導刊,2014(1):8-10.
[5] 李佳豫.以沈陽馬拉松賽為契機解析城市“夜跑”運動[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2).
作者簡介:高麗,女,1989.7,四川遂寧人,助教,成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項:籃球教學理論與方法。
付建,男,1988.1,安徽六安人,助教,成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項:網球教學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