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我不斷摸索經驗,嘗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學習;驚喜;機會
曾看過這樣一則漫畫:一位長著正方形腦袋的老師正在給一群孩子上課,這群孩子的腦袋有三角形、梯形、橢圓形……真可謂形態(tài)各異??墒沁^了一段時間后,這群孩子的腦袋竟無一例外地都變成了正方形。
看了這則漫畫后,作為教師的我不能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克隆我們自己嗎?天真的孩子們歷經多次“離經叛道”的“教訓”后,便學會了“吃一塹長一智”,學會了隨聲附和,學會了看別人臉色行事。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孩子們都清一色地變成了與老師一樣的正方形的腦袋。這不是很可悲嗎?
《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必須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充分放手,讓學生有自我創(chuàng)造的機會,感受自我創(chuàng)造后的成功喜悅。
驚喜一: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滿足人的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能力,從而煥發(fā)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睘榱俗寣W生的這種需要得到滿足,教學中我們要打破“師道尊嚴”的桎梏,努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變“接受性學習”為“創(chuàng)造性學習”。
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因前兩節(jié)課,學生有了推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經驗,所以這節(jié)課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帶彩紙、剪刀、水彩筆等工具,和小組同學共同推導梯形面積的公式。孩子們興味盎然,分工合作,剪的剪,裁的裁,拼的拼。大多數(shù)小組的同學都能仿照三角形面積的推導方法,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或正方形或長方形。一個個歡喜得如同嘰嘰喳喳的小燕子,爭先恐后地講述自己的推導方法。正當我欣喜地認為這節(jié)課已達到了預期目的時,愛動腦筋的宋某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用一個梯形也能推導面積公式。班級里一片嘩然,甚至傳來了不屑一顧的挑釁聲。我也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只見其從容不迫地拿起一個梯形,將其從兩腰中點攔腰剪開,并且將剪開的兩個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真的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班級內響起了一陣掌聲,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多的同學又在紛紛探求不同的推導方法。原本較枯燥靠死記硬背的公式,在有聲有色的拼擺中扎根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樂趣,也給了我莫大的驚喜和啟迪。
驚喜二: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由教師評價轉換成學生自主評價,變“被動考試”為“主動測評”。
學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多邊形的面積我們已經學習完了,我要對你們學過的內容進行測試……”話沒說完,學生一臉的厭煩,又要考試啊!面對學生的態(tài)度,我是氣不打一處來:我作為班主任天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還有一堆的活動,百忙之中給你們出題、批卷都沒覺得煩,你們倒先不樂意了!
如此費力不討好,我圖的是什么呢?當然,我是老師,不能和孩子較勁,站在孩子的角度,我進行了反思:一月一大考,幾天一小考,不僅學生厭倦,我這個當老師的容易嗎?怎樣將“兩敗俱傷”變成“兩情相悅”?我也進行了深入思考。想到孩子們課下模仿老師拿著教鞭指指點點,課上像老師一樣領讀,課后仿佛老師一樣用紅筆批改作業(yè)……我靈機一動,何不讓他們也來當一下小老師,自己出題,自己批改。當我說讓學生自己當考官,給其他同學出題,學生既興奮又有些茫然。于是,我又為他們指點出題的方法和要求:一,卷面干凈,書寫認真;二,自己出題,自己會做;三,以書中內容為主,可參考課外資料;四,用黑色筆統(tǒng)一出在A4紙上,寫好出卷人。我話音未落,教室里沸騰起來了,學生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二天早上,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目的達到了!學生不負我望,全班完成試卷,不僅題型全,而且書寫認真。有的卷子看似一幅畫,有三角形的房頂、正方形的窗子、梯形的通路、長方形的門。一個個數(shù)據(jù),都能證明他們出題的精心、與眾不同的思路和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能力。有的卷子又是填空,又是選擇判斷,這可是他們翻閱不少課外資料的成果。我不禁感嘆,是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一節(jié)是數(shù)學課,我以抽簽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抽試卷,學生興奮地左挑右挑,好似選擇自己命運般小心翼翼地抽著,那種快樂,那種新奇,無以言表。我告訴學生們,你做了誰出的試卷,誰就是你的考官,做完以后找他批閱!教室里的氣氛由活躍轉為安靜,他們專注地答卷。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有的學生做完題后,在仔細檢查;有的學生已經找“考官”批改去了。教室里忙而有序,但沒有一個閑著玩的,他們每一個人都在履行著各自的職責,我相信如果沒有這次別開生面的考試,我和全班學生都無法享受到這么愉快的測試。我把自己從繁忙中解脫出來,成為了指導者、旁觀者。學生則從厭煩中掙脫出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這種“兩情相悅”拉近了我和孩子們的距離。我不由得想:有時小計謀、小策略會起到大作用、大反響,你給學生一個小小的舞臺,學生會創(chuàng)造一個大大的驚喜!
參考文獻:
[1]青年教師.
作者簡介:金玉姬,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吉林省汪清縣第二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