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
東莞市中堂鎮(zhèn)教育辦 廣東東莞 523221
中國的藝術教育相比于其他西方國家起步較晚,在大多數的中國家長眼里,更傾向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熱衷于為孩子報各種數學輔導班、英語輔導班、奧數輔導班等。不僅是家長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在許多學校也存在美術課、音樂課等藝術教育類課程不開展的情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任務越來越迫切。全面推展藝術教育,需要完善的教育體制,完備的教資力量等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助力。本文通過研究對現有藝術教育方法不足的探討,從而提出對歌唱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分析探究。
通過日常的教學實踐與所進行的調查問卷,我發(fā)現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歌唱教學過程中,呼吸發(fā)聲訓練效果是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選擇的練習發(fā)聲的形式沒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學方法也沒有新意,學生對發(fā)聲訓練絲毫不感興趣。針對這一目前的現實情況,我分析了幾種方法:
方法一:我們可以通過設計好玩的游戲,寓教于樂,來進行發(fā)聲練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練習呼吸發(fā)聲時的注意力與集中力,還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通過游戲與訓練的緊密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求知興趣。同時,游戲性發(fā)聲練習也符合當今時代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小學高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
方法二:通過老師的引導,指導學生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式聯合式呼吸,讓呼吸有一定的深度,學習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在此同時,也要建立多向互動的模式,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之間形成互動,發(fā)揮學生中優(yōu)等生的帶頭示范作用,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三:隨著現代教育基礎設施的完善,多媒體等電子教學設備走進校園,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網絡來為學生播放一些與發(fā)聲訓練有關的視頻,幫助他們理解有些歌曲所表達的高深的意境,有效的將高深的不易理解的內容通俗化,簡單化。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歌曲做好鋪墊。不斷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步感受音樂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讓課堂的內容更加充實完備,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充滿興趣地投入到課堂的呼吸發(fā)聲訓練中。在發(fā)聲訓練中感受到歌唱的樂趣[1]。
通常我們評價一個課堂氛圍好不好,不僅僅只看老師傳授知識的能力,還要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老師希望自己的課堂氛圍活躍,希望有較多的學生能夠自告奮勇的主動回答問題,參與課堂互動,讓學生主動大膽歌唱,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運用賞識教育來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2]。為此我每周在課堂上設計“精彩十分鐘”環(huán)節(jié)。在這“精彩十分鐘”里,有獨特優(yōu)勢的學生可以為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藝。像二胡、鋼琴、口琴、竹笛、武術、拳法、舞蹈、合唱等等才藝。這樣以“點動”帶動“面動”的有效方式,使課堂互動由最初相互的“謙讓”到最后的自告奮勇上臺表演,使學生的自主性明顯增強。
除了給學生更多的展示的機會,針對當今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競賽。這種競賽可以是以個人為單位或者以小團體為單位,學生被分成小組進行表演,還能夠互相評價每位同學的表演,踴躍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此同時,也學會去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以合作的心態(tài)接納他人的意見,最終實現共贏。也可以是男女生之間競爭、小組與小組之間,師生之間比一比、賽一賽的形式。這樣課堂氣氛自然就輕松和諧了,也有利于學生進行歌唱訓練[3]。
由于學生家庭背景、先天天賦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學生對音樂本身的接受度便不同,與其它傳統(tǒng)教育的學科相比,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對音樂熱情的培養(yǎng)并結合小學的發(fā)展階段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基礎音樂欣賞能力與審美能力。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小組競賽的學習方法,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與此同時更應將重心放在每個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上[3]。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的歌唱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首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與身心特點,合理地引進符合學生心理的流行音樂,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藝術教育類專業(yè)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與學習興趣,為我國培養(yǎng)大量高素質的專業(yè)型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