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奇
摘 要:王力先生曾給予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以下簡稱《段注》)高度評價:“段氏對同義詞的辨析,非常精到。”本文選取自1988年起至2012年共11篇文獻對《段注》中同義詞研究進行綜述。
關鍵詞:《段注》;同義詞;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H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3--01
一、對《段注》中同義詞辨析方法的研究概述
(一)根據(jù)聲音上的聯(lián)系進行辨析
劉成德(1989)提出《段注》主要利用聲訓來說明被辨析的詞義由來,進而說明其本義,再由本義的差異來辨析它們的異同。馬景侖(1997)指出《段注》通過字形字音來分析同義詞差別。如段注對“瀆”和“阝賣”兩個詞的區(qū)別。劉川民(1997)指出《段注》在釋析同義詞時,實踐了“凡同聲多同義”“音同義相近”的理論。鐘明立(1998)在討論《段注》中同義詞論證方法時提到《段注》根據(jù)漢字的音、義關系來相互論證、相互推求。李濤(2009)指出《段注》中采用“音義同”“音義近”類術語說明同義詞的差異。
(二)抓住意義上的聯(lián)系進行辨析
劉成德(1989)指出《段注》從比較同義詞詞義范圍大小來辨析同義詞的差異,并通過使用“渾言”來弱化區(qū)別,使用析言來凸顯區(qū)別。馬景侖(1997)對《段注》中同義名詞的辨析方式進行考察。他分別從物體質地構成、外部形態(tài)、所處位置、性質等十個方面來揭示其同義詞詞義的差別。孫紅梅(2009)對《段注》中同義名詞的辨析方式的看法與馬景侖基本一致。
(三)從語法特點人手進行辨析
劉成德(1989)指出《段注》通過分析同義詞的語法特點來辨析同義詞的差異并通過比較它們的使用范圍來分辨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異。劉川民(1997)指出通過詞性或語音的改變來表現(xiàn)同義詞之間的差別,是段氏辨析同義詞的重要方面。如段氏根據(jù)詞性分析了逝、徂、往、適、之五個詞之間的異同。
二、對《段注》同義詞術語的概述
(一)對“渾言”和“析言”作用的研究
李濤(2009)統(tǒng)計出《段注》中用“渾言、析言”類術語說明同義詞的詞目有260條,并指出“渾言”和“析言”術語的作用主要為辨析同義詞和說明同一詞兩個義項之間的關系。梅書靜(2012)認為《段注》中“渾言析言”術語所系之詞的詞義同義詞、近義詞、類義詞。他通過統(tǒng)計指出,《段注》中“渾言”“析言”術語所系之詞還有動詞和形容詞,并非大多為同義詞。
(二)對“渾言”和“析言”不足的研究
黃金貴(2003)提出《段注》中辨析同義詞存在渾言古今,以同代異的問題。有些并非古今一物異名,但段注渾言古今,或非一物異名,或雖是一物異名卻不明古今,導致以同代異,渾而無析。孫紅梅(2009)指出段氏在使用“渾言”和“析言”術語時過于寬泛,本并非對同義詞辨析,卻使用此術語,易造成誤解。如段氏用渾言析言術語本是說明“詩”“志”乃“屬”與“別”的關系,但實際上,詩、志并非同義詞,易造成誤解。
三、對《段注》中同義詞研究的評價概述
(一)對《段注》中同義詞研究的正面評述
鐘明立(2001)指出了《段注》在同義詞研究上的繼承與發(fā)展:根據(jù)《說文》訓釋及語言實際,隱構了一個全新的《說文》同義詞系統(tǒng);在“對文”“散文”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術語“渾言”和“析言”等;總結了大量同義詞辨析。黃金貴(2003)將《段注》“辨通別”給予了高度評價:繼承了《爾稚》以文化詞為主辨析的傳統(tǒng);富于對比性;開創(chuàng)了兼明同異、重在求異的同義詞研究模式。
(二)對《段注》中同義詞研究的負面評述
黃金貴(2003)將《段注》“辨通別”的不足概括為:二詞辨一,不成系統(tǒng);拘泥舊注,主觀推衍;渾言古今,以同代異。孫紅梅(2009)也討論了《段注》的不足,與黃文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從辨析方式來講,《段注》以根據(jù)聲音上的聯(lián)系和意義上的聯(lián)系進行辨析為主,從語法特點入手的較少;在術語方面,《段注》開創(chuàng)了“渾言析言”術語,但也存在讓人誤解之處;最后學界對《段注》同義詞研究進行了客觀評價。
參考文獻:
[1]段玉裁.說文解宇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黃金貴.評《說文段注》的“辨通別”[J].漢語史學報2003(00):94-106.
[3]李濤.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的同義詞[D].重慶:西南大學,2009.
[4]劉成德.試論《說文解字注》對同義詞的辨析[J].蘭州大學學報,1989(01):120-126.
[5]劉川民.《說文段注》辨析同義詞的方式[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版),1997(S1):84-89.
[6]馬景侖.《說文》段注對同義名詞的辨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3):139-144.
[7]梅書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渾言”“析言”術語研究[D].漳州:漳州師范學院,2012.
[8]孫紅梅.試析《說文解字注》對同義詞研究的不足[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24(04):36-38.
[9]孫紅梅.《說文解字注》對同義名詞的辨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02):75-78.
[10]鐘明立.《段注》在同義詞研究上的繼承與發(fā)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5):68-74.
[11]鐘明立.段注辨析同義詞的方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2):53-58+106.
[12]鐘明立.《說文段注》同義詞論證方法述略[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8(0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