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佳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小兒消化腎臟風濕免疫病房, 遼寧 沈陽, 110000)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兒科常見病,經(jīng)由消化道傳播,好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1-2]。臨床主要是對癥治療,但由于患兒年齡小,治療配合度較差,需給予相應的臨床護理以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本研究回顧分析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整體護理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58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男537例,女321例,年齡3個月~2歲。納入標準: 均符合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標準,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 其他腸道疾病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9例。對照組男277例,女152例; 年齡5個月~2歲,平均(14.31±2.67)個月。觀察組男260例,女169例; 年齡3個月~2歲,平均(14.93±2.81)個月。2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
1.2.1 病情評估與護理: 全面了解病情,嚴密觀察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若體溫偏高,采用冷敷等物理降溫方法; 若輕度脫水,給予口服補液,若脫水嚴重,給予靜脈滴注補液,期間調(diào)整好輸液的速度和量。
1.2.2 口腔及臀部護理: 采用3%的碳酸氫鈉溶液擦洗口腔,以預防鵝口瘡等并發(fā)癥。每次便后給予臀部皮膚溫水清洗以確保肛周附近清潔和干燥。若臀部局部皮膚有發(fā)紅現(xiàn)象,采用氧化鋅油涂抹并按摩; 若出現(xiàn)尿布疹,則采用制霉菌甘油和氧化鋅油交替涂抹。護理人員須對患兒的個人物品分類消毒,以免交叉感染,并囑家長探望前后需嚴格洗手消毒。
1.2.3 飲食指導: 若患兒惡心嘔吐癥狀嚴重,則禁食4~6 h, 隨后逐漸轉(zhuǎn)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
1.2.4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需向患兒家長解釋疾病的病因、治療原則和方法,以獲得家長在治療和護理上的配合。
觀察2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 采用自制調(diào)查問卷對患兒家長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
觀察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d
觀察組患兒家長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患兒家長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n(%)]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多發(fā)于24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群體,是引起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3]。輪狀病毒主要侵犯小腸絨毛上皮細胞,使微絨毛變短,小腸吸收面積減小,導致腸道水分、電解質(zhì)等吸收功能障礙[4-5]?;純焊腥境跗诒憩F(xiàn)為發(fā)熱、嘔吐和呼吸道感染癥狀,隨后腹瀉導致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6], 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命安全。
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腹瀉屬自限性疾病,無需特殊治療,臨床主要采取補液、抗病毒等對癥治療[7-8], 因而加強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患兒年齡尚小,配合意識差,故對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整體護理從患兒角度出發(fā),通過對病情、生理、心理等的整體評估,制定出綜合全面的優(yōu)質(zhì)醫(yī)療干預措施[9-10]。本研究的觀察組患兒退燒、止吐、止瀉和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提示整體護理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病情康復,與研究[11]結果一致。整體護理服務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優(yōu)秀的業(yè)務素質(zhì),做好口腔和皮膚的清潔護理,調(diào)整患兒飲食,日常溝通時采取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對患兒精心護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利于疾病的康復。本研究觀察組患兒家長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均較對照組更高,說明整體護理提高了患兒家長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增強對護理服務的了解,并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與報道[12]吻合。整體護理鼓勵家長參與到患兒的護理中,縮短了護患距離,從而提高患兒配合度和治療效果,患兒家長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可促進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改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