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鵬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醫(yī)院消化二科 (云南 楚雄 675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究和分析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內鏡下治療的效果。方法:將在本院接受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0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采用治療方案的差異劃分為對比組(n=49)和實驗組(n=53),對比組患者補充血容量、液體復蘇并應用質子泵抑制劑等抑酸藥物,同時應用生長抑素、鋁鎂加混懸液等黏膜保護劑等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應用內鏡治療。結果:實驗組患者止血有效率為98.11%,再出血率為3.77%,對比組患者止血有效率為81.63%,再出血率為為20.41%,2組患者止血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204,P=0.0138),2組患者再出血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869,P=0.0092)。結論: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內鏡下治療可提高止血效果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急性非靜脈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致死率較高,必須為患者選擇科學的治療方式,此次研究就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間本院收治的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內鏡下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將在本院接受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02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對象對本次研究均有知情權?;加刑悄虿?、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存在嚴重肝腎功能功能異常以及內鏡禁忌者均排除研究范圍。根據(jù)患者采用治療方案的差異將其劃分為對比組和實驗組,對比組共49例患者,女性22例,男性27例,年齡22~68周歲,平均(43.9±2.6)歲,6例噴射樣出血患者,24例活動性出血患者,19例血管裸露患者,實驗組共53例患者,女性24例,男性29例,年齡21~66周歲,平均(44.2±2.8)歲,7例噴射樣出血患者,29例活動性出血患者,17例血管裸露患者。所納入對象分組后臨床基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比組患者補充血容量、液體復蘇并應用質子泵抑制劑等抑酸藥物,同時應用生長抑素、鋁鎂加混懸液等黏膜保護劑,根據(jù)患者病情決定是否需要給予患者血管活性藥物。實驗組患者應用內鏡治療,手術進行前對患者出血征象進行監(jiān)測并補充血容量、行液體復蘇,依照患者病情決定是否需要應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確?;颊呱w征保持穩(wěn)定[1]。應用去甲腎上腺素冰鹽水對患者創(chuàng)面或者病灶進行充分沖洗,確保鏡下可見清晰視野并對出血部位進行辨認,依照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氬氣刀電凝止血進行止血操作時應確保探頭不可與內鏡活檢孔道開口或者電凝目標過于接近,防止操作對內鏡或者組織造成損傷[2]。由助手將內鏡金屬夾安裝好后給予患者鈦夾止血,將鈦夾經由內鏡活檢孔道推送至內鏡前段,由助手將鈦夾張開至最大角度并將鈦夾進行旋轉使之與病灶保持垂直方向,與病灶對準后進行負壓吸引操作以促進創(chuàng)面收縮,將鈦夾迅速釋放后對病灶進行夾閉操作,推送器與止血夾脫離后將推送器退出。應用鈦夾將活動性出血點和周圍組織夾住以取得止血效果。依照病灶長度、大小決定夾子應用數(shù)量[3]。應用硬化劑、無水乙醇、凝血酶、生理鹽水、腎上腺素鹽水等作為局部止血藥物。依照病灶出血量、大小以及具體部位選擇注射點,通常注射4點,每點注射0.5~1mL藥物。若經過治療后,患者仍然存在出血現(xiàn)象則同時應用2種以上治療方法以取得止血效果。經過內鏡下治療后給予患者應用PPI等藥物,若患者并發(f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則于其病情基本恢復穩(wěn)定后應用四聯(lián)方案以取得幽門螺旋桿菌清除效果[4]。
無效:患者黑便、嘔血等臨床表現(xiàn)沒有顯著變化,部分患者病情惡化;有效:患者黑便、嘔血等臨床表現(xiàn)明顯好轉,血壓、心率等恢復穩(wěn)定。
本次研究對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的軟件為SPSS17.0,計數(shù)資料通過[n(%)]表示,通過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則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止血有效率為98.11%,再出血率為3.77%,對比組患者止血有效率為81.63%,再出血率為20.41%,實驗組患者止血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比較2組患者止血效果以及再出血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多發(fā)消化系統(tǒng)急癥,主要包括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其中,急性非靜脈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較高致死率,對患者生命安全會構成嚴重威脅,當前,內鏡治療在臨床上有著廣泛的應用范圍,主要包括藥物局部注射、機械止血以及熱凝止血等[5]。氬氣刀電凝止血治療能夠防止探頭與血痂 出現(xiàn)粘連現(xiàn)象,具有視野清楚的特點,能夠取得理想的大面積止血效果,但是容易引發(fā)潛在穿孔危險。鈦夾止血具有確切的止血效果,不會引發(fā)繼發(fā)性潰瘍或者局部組織變性壞死,具有較高的止血成功率。藥物注射具有較高的應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止血效果確切[6]。
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止血有效率為98.11%,再出血率為3.77%,對比組患者止血有效率為81.63%,再出血率為20.41%,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內鏡下治療可對出血部位進行準確定位并能夠根據(jù)病灶情況采取有效止血方法,可提高止血效果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