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 遼寧省瓦房店市中心醫(yī)院 (遼寧 瓦房店 116300)
內容提要: 目的:對經面罩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及其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方法:選70例本院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將7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采用BiPAP呼吸機經面罩通氣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內pH值、PaCO2變化,FCV、FEV1的變化進行分析統(tǒng)計,同時細分治療后各時間段:治療后8h、治療后24h、治療后第4d,分析比較患者各項指標在不同時間段的變化情況,得出結論。結果:治療組在治療后的不同時間段FCV和FEV1兩項指標均有所上升。PaCO2指標有所下降,pH值得到改善。結論:經面罩無創(chuàng)通氣能夠有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其臨床效果顯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手段在2006年以前以氣管插管機械治療為主,但是大量臨床實踐表明,這種治療手段弊端較多:治療成本高,患者痛苦大,且后期并發(fā)癥較多。本院自2006年以來,引進經面罩無創(chuàng)通氣技術,對治療該疾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70例本院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將7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采用BiPAP呼吸機經面罩通氣治療,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5±4)歲。對照組30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3±4)歲。兩組患者患病時間均在10~30年。且患者其他各項指標均在可比范圍之內。
給予兩組患者基礎的平衡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可采用靜脈注射抗感染藥物,維持患者體內酸堿平衡失調與電解質平衡。配合肌肉注射糖皮質激素,用止咳、化痰、平喘藥物治療。治療組需應用呼吸機,經面罩通氣治療,具體治療過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吸氣壓力、呼氣壓力、氧濃度、呼吸頻率等)。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反應情況,監(jiān)測血氣各項指標,并根據具體情況對通氣參數進行調整。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參數值。并在治療后記錄患者8h、24h、第4d的pH、PaO2、FVC,FEV1的參數值。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24h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的患者有35例,仍需氣管插管治療的患者有5例;對照組24h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的患者有17例,癥狀無明顯變化的患者有10例,3例癥狀加重。兩組治療前后各指標值的變化見表1~表3。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H值變化(±s)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H值變化(±s)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8h 治療后24h 治療后第4d治療組(呼吸機組) 40 7.29±0.071 7.2±0.11 7.2±0.081 7.38±0.112對照組(常規(guī)組) 30 7.31±0.10 7.2±0.08 7.22±0.05 7.33±0.07
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CO2變化 (±s,mmHg)
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CO2變化 (±s,mmHg)
注:注: 1mm Hg=0.133kPa,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8h 治療后24h 治療后第4d治療組(呼吸機組) 40 61.20±9.211 56.6±10.1 48.37±8.12 46.20±4.46對照組(常規(guī)組) 30 58.50±8.87 58.10±9.5 57.2±8.61 51.10±7.80
表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CV、FEV1變化(±s)
表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CV、FEV1變化(±s)
1)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2)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1。
組別 時間 FCV FEV治療組(呼吸機組) 治療前 1.22±0.151 0.66±0.042治療后第4d 1.31±0.221 0.87±0.021對照組(常規(guī)組) 治療前 1.26±0.17 0.65±0.06治療后第4d 1.28±0.21 0.66±0.05
慢性阻塞性肺?。–OPD)是一種常見病,這種病容易引發(fā)患者呼吸衰竭。當患者病情加重時,會出現嚴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肺部無法排出的危險現象,引發(fā)呼吸衰竭,嚴重者危及生命。目前采取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嚴重COPD患者治療效果有限,需采取機械通氣治療。但是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需要切開患者氣管,給患者帶來痛苦,成本高,術后容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就克服了這一點,治療創(chuàng)面小,手術安全性高,治療花費少,在治療過程中較高的吸氣壓力和較低的呼氣壓力保證了患者肺部充足的充氣量,對患者病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選70例本院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將7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采用BiPAP呼吸機經面罩通氣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內pH值、PaCO2變化,FCV、FEV1的變化進行分析統(tǒng)計,同時細分治療后各時間段:治療后8h、治療后24h、治療后第4d,分析比較患者各項指標在不同時間段的變化情況,得出結論。觀察記錄表格數據可知:治療組在治療后的不同時間段FCV和FEV1兩項指標均有所上升。PaCO2指標有所下降,pH值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經面罩無創(chuàng)通氣能夠有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其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