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摘 要:英語課程應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因此,如何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從英語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中挖掘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以實現(xiàn)新課標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目標是當前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課題。
關鍵字:德育滲透;高中英語;英語言行;課外實踐;
新課程改革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德育素質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有特殊的作用?!度罩聘呒壷袑W英語教學大綱》指出:教學中應該遵循英語教學規(guī)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注意遵循語言教學的規(guī)律,發(fā)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交際和閱讀能力,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外語教學之中,全面滲透德育,進而高中英語教學水平。
一、找準主題,利用簡明原則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德育滲透
首先,在進行必修5第1單元的實際閱讀教學時,通過對本單元的精、泛讀的閱讀材料的分析,我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本節(jié)閱讀甚至是本單元的主題,即“獻身科學、爭做人民的偉大科學家”。在精讀文章中,講的是英國著名醫(yī)生(或醫(yī)學家)約翰.斯諾,通過他精心的觀察、對比、思考、研究和總結,終于找到了英國倫敦霍亂病的流行來源,打敗了當時駭人聽聞的霍亂王,挽救了廣大倫敦人民的生命,戰(zhàn)勝了該流行病。而在泛讀文章中,則是波蘭著名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怎樣自己確立“日心說”、否定大多數(shù)人深信不疑的“地心說”的過程,從而成為與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齊名的世界一流的偉大科學家。因此,在本節(jié)精、泛讀的閱讀教學)中,認真地給學生講述、強調和歸納了一個科學真理,那就是16字德育滲透簡明原則:實事求是、尊重科學、質疑一切、勇于探索。告誡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為人民、為世界而獻身科學事業(yè)的偉大科學家。
二、寓德育于教師的課堂英語言行之中
《教育學》中明確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的積極認識、體驗和實踐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yǎng)的能力。德育是我國全面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中小學德育由下列三部分組成: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通過這三方面的教育,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時間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抓好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面廣、量大、時間長的艱苦細致的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德育原則,學生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才能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育目的。古人云“師道立,圣人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教師在平時要衣著得體,言行一致,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思想修養(yǎng),站在育人的角度上去教育、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傾注自己的情感,以情動人,以情育人,激發(fā)師生間的情感共鳴,產生扣人心弦的力量,使“有情”為媒體,“有效”為目的,讓學生在吸取知識營養(yǎng)的同時,從教師良好的師德上形成自己良好的品德。
三、在英語課外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因此,教師要多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英語學科的課外實踐活動有英語國家文化學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話劇表演、英語歌曲大賽、英語角等。這些活動不但能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增強英語實踐能力,同時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質,潛移默化地實施德育滲透。例如,在英美文化中,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都是很重要的節(jié)日。每逢這些節(jié)日到來的時候,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慶祝活動。教師首先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這些節(jié)目的由來,然后師生合作,通過圖片、視頻、故事、歌曲介紹這些節(jié)日,教師借此機會要求學生在這些節(jié)目到來時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二比如每年的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jié),過感恩節(jié)的意義在于對曾經幫助自己、關愛自己的親朋家人表示感謝,并學會去關愛他人。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對比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進而指導學生組織一次“關愛他人,學會感恩”的活動,要求每一位同學為自己的親人、老師、朋友做一件事,并在班里用英語把自己做的事情以及感受告訴大家。讓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真正體會到蘊含在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意義,學會感恩,學會關愛他人。再如在圣誕節(jié)到來時開展主題為“Merry Christmas!”的慶?;顒?,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找來有關圣誕節(jié)的小知識和圣誕節(jié)祝詞,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精美的英語海報和賀卡。學生通過用英語展示、描述春節(jié)、圣誕節(jié)的起源、慶祝方式等的不同,深刻認識了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和不同文化的魅力。期問,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強調,不僅要懂得用英語描述出西方的節(jié)日等文化傳統(tǒng),更要懂得用英語介紹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由此培養(yǎng)學生向外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
四、總結
綜上所述,作為英語教師,只要把握契機,選擇恰當?shù)牡掠腥朦c,就能在英語教學中實現(xiàn)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又培養(yǎng)其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這一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做到育人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周兆祥.素質教育新教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