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華
摘 要:作文教學與指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更是重難點,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一直比較活躍,新觀點、新成果也不斷涌現(xiàn),但日常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文就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指導
作文教學與指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更是重難點,所謂“為師指指門,修行在各人”便是形象的注釋。誠然,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一直比較活躍,新觀點、新成果也不斷涌現(xiàn),但日常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忌語言要求過高過急
“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低年級著重練習寫話,要有內容,語句要完整、連貫;中年級著重練習寫片斷,內容要真實具體,語句要通順連貫;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條理,達到小學階段的要求”。這是小語大綱中對小學作文教學的具體要求,也明確定義了小學作文的習作屬性,是一種練筆活動,而非文藝創(chuàng)作。
而有些教師對小學作文教學的這種習作屬性和練筆活動的性質認識不足,在日常教學中常用類似于《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 》這類公開出版物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小學生,甚至把低年級的看圖說話教成看圖作文,把中年級的片斷作文教成成篇作文,把高年級的簡單記敘文教成復雜記敘文。這種恨不得一口吞個大胖子的做法,普遍存在著一個語言要求過高過急的問題。且這種主觀上的拔苗助長,則必然讓學生產生怕寫作文的心理,結果自然是欲速而不達。日常教學實踐也清楚表明,小學作文教學是從“零”起步的啟蒙訓練,教學要求切忌過高過急,只有牢牢把握住這個思想,順應兒童的認知力和語言表達狀況進行指導訓練,才能逐步引導出小學生的真切練筆小文。
二、忌內容表達虛假空洞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毙≌Z大綱中的這段話清楚地表明,小學生作文應以寫“我”為主要題材,記自己熟悉的人,敘自己經歷的事,寫自己眼前的景 ,狀自己身邊的物。這就要求必須實事求是,以我手寫我語,以我語表我心。簡言之,內容表達要有真情實感,而不能假、大、空。“寫一段話或是寫一篇文章,內容要具體,不說空話。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說假話”。
也正如此,在日常作文教學交流與指導中,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小學生在作文時沒有自己的語言, 往往東拼西湊編作文,說的盡是假話、大話和空話。如寫有關表現(xiàn)助人為樂的作文,就會有很多類似于推車子、讓座位以及送盲人和老奶奶過馬路等等的內容,這樣的作文還比例很高。而描寫家鄉(xiāng)河流的作文,則又會出現(xiàn)一大堆什么“……的水真靜啊,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樣的句子,活脫脫一大堆《桂林山水》的影子。
這些習作除了胡編亂造的假大空,就是生搬硬套的口是心非 ,唯獨缺少的是真實,更無真情實感可談,而真情實感恰恰是小學生習作練習的靈魂,也是我們作文教學的生命所在。
三、忌形式表現(xiàn)體裁單一
我們知道,小學作文教學與指導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大綱明確要求作文訓練的方式應當靈活多樣。日常教學交流實踐中,單一的書面命題作文訓練仍占統(tǒng)治地位,形式表現(xiàn)體裁依然單一,嚴重忽視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更缺乏各類應用文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必須克服狹窄單一體裁訓練形式,讓習作訓練體裁多元化、多樣化,通過形式表現(xiàn)的豐富性,從根本上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寫作訓練的興趣。
四、忌作文指導程式拘泥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習作指導拘泥于條條框框,千篇一律,從審題到立意,從選材到表達,面面俱到,程式固定不變。而有些教師則是命題之后,袖手旁觀。
其實,作文指導要少而精,既不能面面俱到,僵化了學生的寫作思維,更不能袖手旁觀,讓學生無章可循。而因根據每次作文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圍繞 “寫什么”、“為什么寫”和“怎樣寫”這一指導目標,抓重點,破難點。只有把這些近景動機講清楚了,才能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寫作動機,理清行文思路。如是,學生自然就有話可說,有情可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