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2019年10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提出“圍繞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強調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明確要求“建立健全本科生學業(yè)導師制度,安排符合條件的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制訂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和學業(yè)生涯規(guī)劃”。
本科生導師制是一種能夠促進學生順利、健康成長的教育模式,是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的路徑之一,但目前從整體上看,在我國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在部分已經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師投入精力不足的問題,教師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和實踐指導任務,還有繁重的科研任務,因此會疏于與本科生面對面交流,未能發(fā)揮導師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大部分本科生不能認識到學業(yè)導師制對自身成長的價值和意義,對導師有畏懼的心理,不會主動向導師咨詢和尋求幫助,導致雙方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對此,高校應積極完善本科生導師制,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架起溝通的橋梁。
首先,加強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建設。高校應要求將本科生導師制納入各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之中,將其作為一項長期制度。各個二級學院要組建本科生導師制領導小組,根據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導師制,組織和協調學院內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監(jiān)督、評價等工作。二級學院要制定嚴格的本科生導師遴選制度,本科生導師并不是每位教師都適合,要從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思想品德、日常教學評價、科研水平等方面全方位考慮,嚴把導師質量關。要確保選拔出來的本科生導師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用于培養(yǎng)本科生,既能引導本科生進行專業(yè)學習和理論實踐結合的研究,又能從思想交流方面給予本科生指導,真正起到學業(yè)導師的作用。
其次,制定激勵和考評的機制。高校要充分激勵優(yōu)秀的教師擔任本科生導師,鼓勵二級學院自主探索適合本學院實際情況的本科生導師制激勵機制。本科生導師制需要充足的物質和資金保障,高校應設立專項經費,優(yōu)先為本科生導師提供培養(yǎng)和交流的機會,不斷提升導師的教育能力。在校級課題的申報中向入選的本科生導師傾斜,讓本科生導師有明確的專業(yè)教學和科研任務。二級學院要以計分的方式增加本科生導師的績效分,對超額完成業(yè)績基本要求并且指導成效顯著、學生評價高的優(yōu)秀本科生導師進行大額獎勵,以點帶面,吸引更多優(yōu)秀師資進入本科生導師隊伍。
再次,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過程中,導師起引導的作用,學生是成長成才的主體,高校和導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科生導師制才能取得實效。二級學院要組織系列講座,解釋清楚本科生導師制的具體實施內容,目標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本科生導師制是人才培養(yǎng)方案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積極加強與導師的溝通和交流,自覺將參與導師制作為學習當中的重要部分。二級學院應盡可能詳細地展示各位導師的基本信息、教學評價、教學特色、科研方向等,讓學生進入高校一段時間、對專業(yè)有一定認知之后,能夠選擇心儀的導師。
最后,豐富和創(chuàng)新師生交流的方式。目前許多學生在與本科導師的交往過程中過于拘謹,對此導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師生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充分融入雙方的溝通。導師可以從個人生活、興趣認同、人生規(guī)劃上入手,矯正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心態(tài),建立雙方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可以采用靈活、活潑的交流方式,如定期的讀書會、懇談會,周末或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外出運動、鍛煉身體,日常通過微信群加強聯系等,增進導師和學生的溝通。
總之,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面臨許多問題,高校應結合自身情況研究對策,切實提升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以此推動教學改革,激勵學生高效投入專業(yè)學習,幫助學生順利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