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榮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目前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可以在動態(tài)性的現代教學中,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應用方式,來實現整體教學的有效性和規(guī)范性,綜合現代教學應用,文章重點分析了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探索出更為完善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對實現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動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嘗試。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yǎng)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強調要讓學生順應終身學習的要求,具備順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辦法,“改變課程過度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構成自發(fā)主動的學習心態(tài)”,“在課程實施中要改變以往強調接受學習,提倡學生自發(fā)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育學生搜集與處置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剖析與處理問題的水平”。所以,在高中地理授課中老師要將講臺還給學生,將學習的自主權讓給學生,讓學生的所有學習活動創(chuàng)建于達到學生發(fā)展要求和已有實踐的前提下,自發(fā)提出問題并處理問題,單獨思考、觀測、實驗、操作、交流研討,并遵照自己的想法來“自由”地獲取知識。
一、激發(fā)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任何興趣而被迫展開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控知識意愿,學習樂趣是學習動機的關鍵心理成分,是學習積極性中最實際、最活躍的部分,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發(fā)展智力潛能的契機。所以,只要那些對學習有深厚興趣,將學習看作自己的想法與需要的人,才能讓自己的整體認識活躍起來。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要讓他們對所學生的內容產生興趣,有了樂趣學習就是良好的開始,就可引發(fā)學生深厚的學習樂趣,激發(fā)強烈的探究意愿,讓其思維一直異?;钴S的狀況。
二、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
實踐證明教學在實際中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和效果,很多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這種方式在地理探究式學習中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明確這種方法實施的內在環(huán)境和外在影響力。小組學習是除了課堂教學之外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開展多樣化現代教學應用的積極性嘗試,小組合作探究是在個人探究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最重要過程,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及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思維的培訓具備相當關鍵的作用。為了保證小組探究授課的高效開展,要遵循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首席那是課題的選擇,在小組學習中,課題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學生實際的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這種教學中要考慮到各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基礎之上開展多種課題應用是非常關鍵,同時也是明確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在選擇了課題之后,要針對性的設計探究方案,教師從提升教學效果的角度出發(fā),有針對性的設計相應的探究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各個教學活動中,只有在這種基礎上明確教學的內在多樣性和外在有效性,對探究方法、探究步驟等眾多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引導,借助小組的能力進行全面的探究學習;第三是探究活動的開展,小組成員按照內部協(xié)調進行全面的探究學習,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最后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教師根據小組探究學習的效果進行總結和評估,這樣以來可以針對教學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改正,為下一步的教學優(yōu)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三、強調學生的交流合作,重視知識的深度探討
在探究式的授課活動中,學生自發(fā)經歷探究進程,讓其探究具備獨立性與特殊性,因個體間的差別,他們在一樣的時間與學習資源條件下,探究的程度不能不相同,探究的結論也會有差異,所以在探究式授課活動中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探討與爭論”,老師則要擔當策劃者、指引者和推動者。在探究式授課活動中,老師必須要大膽去做,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與探討的時間與空間,千萬不能淺嘗輒止,不然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取的知識,不一定是教材中固定的現成結論,也不一定是老師講就能講到的東西,但肯定容易內化,獲得這些知識的進程也是培養(yǎng)他們思維能力的進程。
四、轉變教師角色,提倡探究式學習
新課標提倡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真正把學生放于課堂主力的位置,鼓舞學生多參入進來,自主發(fā)揮其探索與學習能力,而老師只能當作地理學習的協(xié)作者、指引者和推動者,授課進程是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的進程。所以,在策劃整個課堂授課時,要把“師”的權威架子放下,使學生之間能相互協(xié)作,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抵觸心理,將老師與學生放于一個公平的位置上,形成一個自由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擁有一個輕松愉悅的心理,能夠獨立進行思考。在授課中,我們可多融入一些授課方式,比如游戲、討論、探究、實驗、觀察、調查、信息搜集等,進而創(chuàng)造一個學生自主發(fā)揮的授課空間,指引學生從實際生活經歷入手,主動展開學習,確保學生在老師的協(xié)助下讓學習進程富于個性化。在課堂上讓學生對相同的問題得出不一樣的解釋,在老師的指引下,借助證據與共同探究的策略,展開小組式討論,讓學生找到最佳的答案。另一層面,將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與空間拓展開,將獲取地理知識信息的渠道延伸至課外,進而提升學生自發(fā)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結束語
隨著現今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深化,在目前的教學中,各種類型的教學方法應用是在持續(xù)中改進的,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通過適當的引導和規(guī)范來幫助學生自我成長,探究教學的應用是長期的過程,隨著學生主動探究意識的養(yǎng)成,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學習后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掌握了相關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相關的地理學習方法,是提升地理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實際實施中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只有不斷豐富和完善,才能夠發(fā)揮這種教學方法的內在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包崇貴,張艷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鄉(xiāng)土地理課程資源編制[J].教育現代化,2018,5(10):134-136.
[2]董瑞杰.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續(xù)發(fā)展觀教育教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0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