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輝
摘要:初中數學的學習既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道路上基礎性知識的培養(yǎng),又是對學生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本身具有邏輯性強、思維嚴密的特點,所以數學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fā)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171-01
初中數學是承接小學數學,開啟高中數學的過度階段。相較于小學數學的具體、簡單、死板,初中數學更為抽象、復雜、靈活。這種變化,會讓學生在短期內難以適應,僅僅依靠記憶難以明白、掌握。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為徹底掌握初中數學的知識概念和解題技巧,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自己學會去理解、運用,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1.數學理論和生活情境相結合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在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一定的教學聯(lián)系,引導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轉變教學思維,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師在實際創(chuàng)建的教學情境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其在生活場景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及時提出問題,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視聽的結合,為學生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生活場景,并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例如,生活中的高樓建筑,很多的學生就會想到與之相關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知識,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構建一一對應的聯(lián)系,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當學生看到許多不規(guī)則的大樓時,就會與多邊形和多彩的圖形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也起到了復習和鞏固知識的作用。再如,教師在講解有關“二次函數”的綜合題型時,常常會和具有實際意義的生活知識練習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實際生活情況來進行解題。在種題型中經常出現學生忽視了實際情況而在取值范圍上出錯。
2.課堂提問與學生思考相結合
問題是促進學生集中精力進行思考的良好的開端,也是最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一種方式。課堂教學中將提問與學生的思考進行有機的結合,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緊湊度。問題的設置就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思考,怎樣提問,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等都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設計,其核心就是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性,并能根據問題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
例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有關證明知識時,學生們都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問題,不是找不對邊,就是找不對角,在邊與角的對應中出現混淆的現象。此時教師給學生出了一個難題:“怎樣證明這些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就是正確的?怎樣用你學過的知識來進行證明?”此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驚訝的同時也激起了他們探索求知的好奇心,都在積極的進行思考,試圖將這個結論證明出來。這一問題的回答需要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概念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分析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當學生討論之后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給了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給了學生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代表來闡述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案例來講解問題,學生的思考加上教師的講解,這樣即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是一舉兩得的。
3.教學形式與學生思考相結合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與操控者,平衡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能夠促進其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將游戲活動與初中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有利于復雜數學問題的簡化,也能夠讓數學問題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學習《幾種常見的統(tǒng)計圖表》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我與別人不一樣”的游戲。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數據,像全班學生的個人信息,身高、體重等,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統(tǒng)計圖表形式制作一張信息表。之后,讓學生四人一組,與他人表格不同的學生勝出,采取車輪戰(zhàn)的方法決定勝負。勝者所用的統(tǒng)計圖表,會是課本學習內容中的一部分。利用游戲的方法組織學生思考,展示與競爭,能夠讓學生盡自己所能去深入思考問題,用盡可能多的角度發(fā)現不同。將游戲與課堂活動結合起來,會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實現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創(chuàng)新的引導,讓學生主動提出一些問題,給自己的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在教學時,教師用探究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一起開拓課本中的知識,了解數學原理、技能與學習方法,可以帶動學生思維運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比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教師在引出移項法時,可以利用“4x-3=-2x+7”這樣的例題,讓學生幫助數字或者未知數找朋友。將未知數歸為一類,放到一起,將數字歸為一類放在一起。讓學生思考、分類與移動的時候,他們會發(fā)現解方程的方法。
4.結語
總之,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長期共同努力。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將學生帶入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讓學生自由翱翔。給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在探索中發(fā)現數學、認識數學,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fā)現數學的樂趣,讓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子龍.初中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7):41.
[2] 孫源.初中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18,15(7):150-151.
[3] 吳啟虎.聚焦策略,培養(yǎng)初中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