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吳王平
(運城學院 外語系,山西 運城 044000)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含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民族精神和發(fā)展動力,蘊涵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我們“要廣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1]。我們要從傳統(tǒng)文化中找尋中華民族的“精氣神”,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教育教學”,[2]而關公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凝聚在關公身上的“忠義”精神,蘊涵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倫理道德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褒獎加封的重要原因,是中外同奉、全民共仰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如何將關公忠義精神落地生根、將它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關公忠義精神是關公核心精神“忠、義、仁、勇”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以三國歷史人物關羽的忠義故事為模本,以恪守“忠義”為核心的一種道德準則,一種倫理道德規(guī)范。它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榜樣和楷模。
關公是忠義的化身、忠義的代言人,千百年來,歷代帝王、民間大眾崇拜關公,本質上就是對關公“忠義精神”的崇拜。
忠:關公一生追隨劉備“匡扶漢室”,為了維護漢獻帝的地位,許昌圍獵欲殺曹操;為了解救漢獻帝于水火之中,發(fā)動北伐戰(zhàn)爭、水淹七軍、圍攻襄樊。關公忠于劉備、但更忠于祖國,關公的忠,并非愚忠,而是“惟正是忠”[3],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他所效忠的是國家、是民族。他“誓復漢室”,“徹底一忠”的精神深受歷代統(tǒng)治階級所推崇。
義:關公被后世封為“義勇武安王”“忠義神武關圣大帝”,被后世頌為“義薄云天”“義炳乾坤”,被后世稱為“義絕”“義神”。關公對待兄弟有情義,劉關張?zhí)覉@結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對待敵人有仁義,華容道尚義釋曹;對待國家有忠義,敗走麥城,崇義獻身。關公的義,并非哥們義氣,而是一種信義、一種俠義、一種正義。這種關公“義貫千古”的精神是平民階層信守的道德準則。
古代社會,歷代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推崇“忠義”精神。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忠義精神漸漸被人們所忽視。其實,新時代更需要關公忠義精神的道德規(guī)范,需要忠義精神的現(xiàn)代化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他的忠義精神不僅在歷史上發(fā)揮過積極的價值,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1. 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的愛國精神與民族精神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4]當代青年是中國夢的實踐者,肩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是國家與人民的希望。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部分大學生受西方文化的滲透,愛國主義觀念意識淡薄,對黨不夠忠誠,愛國觀念存在著模糊化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而關公為人們樹立了一身正氣、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形象,關公的忠義精神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的典范案例;是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精神的典型范本。關公“一統(tǒng)天下”的忠義精神可以轉化為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職守、忠于集體的精神。他的忠義精神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情感,激勵大學生不忘初心、堅定理念信念,奮勇向前、自強不息,從而培養(yǎng)出新時代有血性、有剛性、有韌性的大學生。
2. 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道德修養(yǎng)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會議中強調(diào):“要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盵5]道德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而一些大學生存在著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個人本位、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在大學生中蔓延,道德情感冷漠、價值觀模糊、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相脫節(jié)在大學生中不斷滋生。
關公忠義精神蘊涵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追求,寄寓著儒學的道德精髓。他崇尚正義,重義輕利,立身處事不違良知,用關公忠義精神涵養(yǎng)大學生,有利于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促進大學生道德回歸,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營造崇德尚義的良好社會氛圍。
3. 有利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觀。然而,核心價值觀是無形的,要真正落到實處,并非易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6]關公忠義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他所踐行的春秋大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DNA,他的“忠”代表著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敬業(yè),他的“義”象征著誠信、公正。加之關公精神文化本身具有群體性、繼承性、世俗性的特點,其忠義精神在民間廣泛流傳,受到廣大民眾與其他民族的認可與推崇。因此,把關公忠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有利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
思想政治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發(fā)揮好主渠道的作用。完善思政課教材體系,將關公忠義故事、忠義事跡進行整合、篩選融入思政課的相應章節(jié),從而豐富教學資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科學育人體系,增強思政課堂的吸引力、信服力與感染力。如講到愛國教育時,可以講關公鎮(zhèn)守荊州的故事,他是如何保衛(wèi)祖國、捍衛(wèi)領土;在災難降臨之時,他是如何舍生取義,做到不妥協(xié)、不退縮、不更其守。在講法律基礎課時,可以融入關公是如何行俠仗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廟食盈寰中,姓名走婦孺”[7],關公文化雖具有人民性、世俗性的特點,受到不同階層人民的廣泛推崇,但很多民眾對此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開設關公選修課程,把關公戲曲、關公小說、關公傳說、關公楹聯(lián)、關廟建筑、關公雕塑融入選修課堂中,讓有意愿的學生從不同維度系統(tǒng)地、全面地了解關公,理解關公忠義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性。
一是引進來,邀請專家為學生做專題報告。關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在山西運城解州鎮(zhèn)還有一些關公后裔研究著關公文化,高??梢匝堦P公后裔、關公研究專家為學生做有關此方面的專題講座。通過講解,增強學生對關公忠義思想的理解與認識,促使學生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二是走出去,鼓勵教師走出去學習關公文化,提升教師道德理論素養(yǎng),加強對關公精神文化的學習,積極參加有關關公文化的座談會、研討會,多渠道、多途徑關注關公文化的理論研究動態(tài),定期召開有關關公文化的講座與交流,用最新科研成果傳播關公忠義精神的時代價值。三是關公文化現(xiàn)已成為重要的科研課題。應激勵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關公文化研究,讓學生在科研中深刻認知、理解關公的忠義精神,將關公忠義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提升自身素質。
關公廟宇遍天下,九州無處不焚香。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建有關帝廟3萬余座,新中國成立前,僅山西就有關廟1000余座。[8]關羽一生征戰(zhàn)南北,關廟遍布世界各地,其故事傳到各個角落?!爱敃r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是關公信俗地域廣泛的最好寫照。高??梢岳卯?shù)仃P廟資源,組織學生進行關公文化考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地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關公的“大一統(tǒng)”精神,“義炳乾坤”精神的當代價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網(wǎng)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加大關公文化網(wǎng)絡載體建設,創(chuàng)新形式,搭建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園網(wǎng)站等新媒體方式宣傳關公文化的忠義英雄事跡,通過網(wǎng)絡影視作品《關云長》《關公》《三國演義》《赤壁》,教育類節(jié)目《百家講壇——解碼關公》,以通俗易懂、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頌揚關公忠義精神,講好關公忠義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構建了立體化、全方位的關公忠義精神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讀書是一種信仰,它帶給我們文化的傳承、理想的堅持。高校教育者應倡導學生閱讀有關記載關公忠義思想、傳揚關公忠義精神的史書《三國志》《后漢書》《漢晉春秋》,話本《三分事略》《三國志平話》,小說《三國演繹》,“關公戲”劇本《出五關》《出許昌》《水淹七軍》《單刀會》《走麥城》,稱頌關公的詩詞、楹聯(lián),通過閱讀關公文化書籍、文學作品感悟關公忠義精神,體悟關公人格魅力,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為關公忠義精神提供文化支撐。
發(fā)揮第二課堂活動,舉辦豐富多彩的關公文化活動,例:在每年關公誕辰之時,可舉辦校園關公文化節(jié),通過有關關公文化的讀書征文、讀書交流、演講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加強對關公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其次,學??梢园殃P公忠義精神元素融入學校的樓宇、道路命名中,通過建設名人墻、關公文化長廊等方式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品行,提升學生的道德行為,在全校范圍內(nèi)營造關公文化德育氛圍。
“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9]關公忠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將關公忠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理清關公忠義精神的文化內(nèi)涵,對關公忠義精神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明確關公忠義精神的當代育人價值,同時要重視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十大育人體系,用教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網(wǎng)絡育人、文化育人等方式將關公忠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實將關公忠義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