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芳
江西省于都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2300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療相對比較成熟,隨著造影劑使用的持續(xù)上升,對其腎毒性予以研究顯得至關重要,避免引發(fā)造影劑腎病。結合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造影劑主要是以腎臟排泄方式為主,通常會對患者腎功能造成直接影響,因此,選擇非離子型造影劑,是降低腎功能影響的關鍵,當前在心導管的檢查和治療中應用較為常見[1]。為深入研究碘海醇在冠脈介入治療過程的作用,尤其是在腎臟功能的保護作用,選取56例冠脈介入患者進行研究,詳細過程如下。
1.1 臨床資料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冠脈接入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共選取56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29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為(56±21)歲。全部患者根據(jù)腎功能狀況進行劃分,即A組(腎功能正常組)、B組(腎功能輕度損害組),每組患者28例,將A組具體分為非水化組、水化組(均14例),B組分為非水化組、水化組(均14例)。水化組進行術前靜脈注射時,選擇濃度0.9%的氯化鈉注射液予以注射,劑量500mL,術后按照造影劑的用量補充氯化鈉注射,非水化組無需靜脈補液?;颊吲懦龢藴剩旱庠煊皠┻^敏嚴重;血肌酐超過178μmol/L標準;惡性腫瘤等。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在進行常規(guī)消毒和穿刺后,經過造影導管、三聯(lián)三通、環(huán)柄注射器的連接,對導管位置進行明確,同時進行注射劑3~5mL造影劑,保證導管插入的合理性,緩慢抽注射器呈回血情況,觀察冠狀動脈內壓力,根據(jù)情況調整導管床位置,實現(xiàn)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詳細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在本次研究中,造影劑選擇碘海醇(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90811;企業(yè)名稱:GE Healthcare Ireland)治療,如果患者單純造影,其劑量為50~100mL;如果需要展開支架植入手術,碘海醇劑量應控制150~300mL期間,以發(fā)揮最佳藥效[2]。
1.2.2 護理方法在患者進行冠脈介入治療前,應先對患者身體情況予以評估,如果患者符合治療標準,需要向患者和家屬進行手術治療方法、目的的講解,盡可能地緩解患者緊張、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在術前準備過程,每項工作的展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尤其是在碘過敏的實驗中,密切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碘海醇過敏等,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需要及時和醫(yī)生取得聯(lián)系,避免出現(xiàn)意外。在靜脈輸液與術后補液過程,應與患者和家屬取得聯(lián)系,使其正確了解治療目的,即加快碘海醇排出,降低造影劑腎病出現(xiàn),預防造成患者錯誤理解。在術后治療過程,除了需要對患者傷口出血情況予以觀察之外,還應該判斷患者是否出現(xiàn)胸悶或胸痛等癥狀,掌握患者尿量情況,如果小便較少,需要告知醫(yī)生予以處理,并對患者腎功能予以監(jiān)測,與患者和家屬進行詳細講解。為了避免出現(xiàn)醫(yī)療糾紛事件,還需要醫(yī)護人員加大患者重視力度,貫徹落實治療和護理方案,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表1 A組術前術后的腎功能指標(±s)
表1 A組術前術后的腎功能指標(±s)
表2 B組術前術后的腎功能指標(±s)
表2 B組術前術后的腎功能指標(±s)
1.2.3 統(tǒng)計學分析全部數(shù)據(jù)均選擇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組間進行χ2檢驗,P<0.05,表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造影劑發(fā)病率對比在A組患者中,造影劑腎病發(fā)病率為3.5%(1/28),B組發(fā)病率為32.1%(9/28),對兩組患者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水化組中,造影劑腎病的發(fā)病率7.1%(1/14),較低于非水化組28.5%(4/14),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2例患者需要予以血液透析。
2.2 碘海醇在腎功能中影響如表1所示,造影前進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比較時,水化組、非水化組間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介入治療以后,以術后第6天為衡量標準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和造影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造影前B組患者中進行水化組、非水化組BUN與Scr比較,各項數(shù)據(jù)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完成介入治療后的第6天,非水化組BUN與Scr較高造影前數(shù)據(jù),和水化組進行比較,非水化組各項指標持續(xù)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造影劑腎病來講,其主要表現(xiàn)于醫(yī)源性腎病,通常會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對此疾病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造影劑的選擇主要圍繞低滲、等滲非離子造影劑進行,其中碘海醇作為有效造影劑,通常應用于介入治療以后的24h內,通過尿液排出體外[3]。然而,此種治療方式還會造成急性腎功能的損傷,具體包括:介入治療以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糖尿、酶尿情況,對其進行臨床治療后,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造影劑腎病,除了需要予以冠脈介入治療之外,還應貫徹落實護理干預。
伴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不斷推廣,造影劑腎病逐漸受到人們高度重視,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極易伴有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對于阿司匹林類藥物使用,同樣會增加造影劑腎病發(fā)病率,可見造影劑使用方法不同,造影劑腎病發(fā)病率也會存在一定差異。部分研究顯示[4],對于造影劑腎病患者來講,腎功能不全屬于較為危險因素,老年人群和動脈硬化患者臨床治療中,對其予以冠脈介入治療,選擇碘海醇作為造影劑,滲量濃度應控制在780mmol/L標準,大部分以尿液排出。與此同時,造影劑還會引起前列腺素與一氧化氮等變化,使血流分布。在對造影劑腎病分析發(fā)現(xiàn),其發(fā)病特點:造影劑使用后的24~48h,Scr持續(xù)升高,在3~5d達到高峰期,持續(xù)7~10d后腎功能逐漸恢復正常,25%~30%可能轉化成腎功能不全。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即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腎功能不全患者臨床治療時,采取冠脈介入治療,BUN、Scr會隨之持續(xù)上升,非水化組的升高較為顯著,對患者予以碘海醇治療,在患者腎功能中的影響較小?;诖?,靜脈水化能夠有效減少造影劑血液濃度,降低腎臟血管收縮,增加尿量的基礎上,避免腎小管阻塞[5]。與此同時,患者冠脈介入治療前,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況,觀察患者是否滿足介入手術治療要求尤為重要,如果滿足手術標準,則要求護理人員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向患者、家屬進行手術內容的講解,做好心理疏導和健康宣傳工作,以實現(xiàn)患者依從性的提升。由此可見,冠脈介入治療過程,為了提升患者治療效果,需要結合患者病情予以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早日恢復。
綜上所述,對患者予以冠脈介入治療,同時還需要進行有效護理干預,盡可能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