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實施新課程、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交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建構有效的課堂交流,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至關重要。本文旨在對新課程背景下的生物課堂教學如何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生物教學;課堂交流;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4-0053-02
引 言
課堂交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是在課堂教與學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反思近幾年的課堂教學,有些課堂交流流于形式,教學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課堂交流、提高交流效益,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呢?本文試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
一、課堂有效交流的基礎
1.教師準備
教師要能夠落實新課改理念,并具備較高的學科素養(yǎng)。為了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做充分的教學預設,體現(xiàn)鮮明的生物學科特色;突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脫去“權威”的外衣,放棄“指令”的權杖,變“講”為“導”;努力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與同伴、教師和教材交流,教師要做的只是組織、指導和促進學生的交流。
2.學生準備
學生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交流,必須預習、收集資料。只有認真預習,新課的學習交流才會有的放矢、言之有物[1]。所以,每節(jié)新課,教師都要做適當?shù)念A習指導,或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或將本課重難點以問題形式呈現(xiàn)并要求學生在預習時思考。當學生對這些問題有所準備、有所了解時,新課學習也就不難了。收集資料還可以加深對學生這些問題的理解。學生有了這些準備,課堂上才能真正實現(xiàn)有效交流。
二、課堂有效交流的構建
1.學會傾聽,學會交流
有些課堂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當小組中的一位學生的發(fā)言還沒結束時,旁邊的學生就高高地舉起了手;當教師點名一位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余舉手的學生都垂頭喪氣,根本不聽講;當教師講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有些學生卻在旁若無人地做著其他事……這些現(xiàn)象值得教育者反思。試想一個不會傾聽的學生,怎能學會思考,又怎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呢?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為什么人有兩只眼睛、兩個耳朵,兩只手,卻只有一張嘴巴呢?”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故事很短,但形象而深刻地說明“聽”對人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明白:科學家進行科學討論時,都能尊重他人,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和看法,然后才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行交流,從而引導學生要像科學家那樣,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包含兩層含義:表層含義指聽別人講話時要專心、細心;更深層含義則是要會聽,聽的時候不能有耳無心,不能因為發(fā)言人不是自己就放棄對問題的思考??梢?,有效交流是以學生的有效傾聽為前提的,沒有傾聽就沒有交流[2]。
2.提倡質疑,激化交流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辟|疑問難中,交流是學習的向導和動力。學生只有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開拓智力。例如,教學“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時,筆者大致講了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概念以后,讓學生做從基因型頻率推算基因頻率的題目。學生較好完成以后,再反過來推:“假設基因頻率A=0.9,a=0.1,那么,相關的基因型頻率是多少呢?”有學生馬上報出答案:“AA=0.81,Aa=0.18,aa=0.01,但我用的是另一種算法!”其他學生驚訝地看著他。筆者問:“你是怎么算的呢?”“我假設AA為x,Aa為y,則aa為1-x-y,然后則有(2x+y)/2=0.9,[y+2(1-x-y)]/2=0.1?!薄昂芎茫 苯處熞皶r鼓勵。當筆者正要按計劃繼續(xù)教學時,誰知有學生提出,“老師,AA=0.8,Aa=0.2,aa=0,這個答案也可以的?!闭n堂出現(xiàn)片刻的安靜。筆者問:“aa這種基因型沒有可以嗎?”“可以!”“為什么?”“像aa這種基因型可以使生物致死?!痹瓉?,該學生想到了自然選擇的作用,淘汰掉aa個體。于是,筆者很快地給學生解釋清了這個問題……由此可以看到學生身上所閃耀的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平添了一些精彩。
這個案例屬于教學中出現(xiàn)的學生質疑。學生的質疑在教師的鼓勵下,通過互動取得很好的效果,豐富了交流的內容。
3.圍繞目的,有效交流
交流是信息互動的過程,無論是發(fā)送信息還是獲取信息,都是有目的的交流活動。課堂交流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必須避免課堂交流成為漫無目的的交流。所以,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簡單地圍繞主題列出發(fā)言提綱,使課堂的有效交流時間得以最大限度的延長,且在交流時,觀點更具有針對性。當然,這方面的要求應該是粗線條的,不能因此而抑制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湮滅學生靈感的火花。整個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交流的方向。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時,開始學生交流很活躍,慢慢地,教師發(fā)現(xiàn)交流偏離了主題,于是及時引導:“葉綠體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可以使水光解,為什么池塘、湖泊中的水被光照射后卻沒有被光解呢?”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回顧化學知識:水的分解必須通電,再進而聯(lián)想,葉綠體中產生了電能,所以可以將水光解,而池塘、湖泊中的水沒有電能產生,因而不被光解。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在水光解的同時,ATP和NADPH是如何形成的呢?”“極少數(shù)處于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a分子獲得光能后又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非常興奮地參與問題的討論,大有收獲。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有了教師的及時引導,學生交流更加有效。這既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機理的認識,活躍學生思維,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三、課堂有效交流的反思
1.為有效交流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應設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
2.有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學生也愿意提出個人的想法、見解和問題,并運用證據和邏輯展開交流。
3.尋找多元的教學方法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能一統(tǒng)天下,因此,教師應注意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結語
課堂有效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大文豪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彼裕處熢诮虒W中應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有效交流中更好地認識教材,從而掌握較系統(tǒng)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參考文獻]
陳嚴,高一明.有效課堂互動需要教師做什么[J].中學生物教學,2010(10):13-15.
王薦.對熱鬧的生物課堂的冷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10(08):12-14.
作者簡介:劉開鑫(1981.10—),男,安徽宿州人,本科學歷,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