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雷
(阜陽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41)
安徽花鼓燈以獨特的藝術演繹風格屹立于世界舞臺之中,千百年來,安徽花鼓燈的韻律、舞姿、音樂體現了淮河人民的審美情趣、民風民俗、生活、性格特點等,并且延續(xù)至今。 安徽花鼓燈歌舞作為我國漢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在2006 年被納入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在2015 年申報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推進了安徽花鼓燈走向世界的步伐。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對安徽花鼓燈歌舞形成一定的傳承與保護沖擊,安徽花鼓燈如何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保護,已經成為當前研究者較為關注的話題,同時也值得研究者進行研究,進而才能夠花鼓燈的傳承。
花鼓燈是安徽地區(qū)最廣為流傳、參與人數最多、最豐富多彩、影響最大的民間藝術文化之一,其具有鮮明的鄉(xiāng)土氣息,是淮河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安徽花鼓燈是由于鑼鼓、燈哥、舞蹈、后場小戲等藝術元素構建而成的,生動的體現了淮河人民豐富的肢體語言魅力與質樸的情感,完整的呈現淮河兒女獨特的審美情趣、文化觀念,藝術再現了安徽人民對神靈、社會、自然的理解與敬畏,這些都與安徽花鼓燈的特性息息相關,其具體特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舞蹈粗狂奔放,相比較其他類舞蹈風格,安徽花鼓燈舞蹈風格具有奔放、剛勁有力,較為灑脫、詼諧幽默的特性,這與當地人民的性格特征、質樸的民風息息相關,體現了當地人民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態(tài)度。安徽人民這種性格特性體現在花鼓燈舞蹈的速度、節(jié)奏、動律上,動律復雜多變,動作超常度高,表情生動傳神,可以在短時間內將舞蹈中的內在情感表達與刻畫出來,極大的吸引觀眾的視線,將觀眾帶入到舞蹈意境中,使觀眾能夠與舞蹈表演形成共鳴,帶動一些觀眾與之共舞,給予觀眾視覺、情感上的享受。
其二,鑼鼓歡快熱烈,安徽花鼓燈歌舞的靈魂是鑼鼓,安徽花鼓燈表演中運用的樂器有小狗鑼、花鼓、大鑼,花鼓班子最少有8-10 組成,樂器主要以大鑼、花鼓為主,脆鑼為輔。 安徽花鼓燈鑼鼓節(jié)奏歡快高亢、明快緊湊、跌若起伏、鼓點忽高忽低、形式多變,能夠為安徽花鼓燈營造一種歡快的氣氛,感染觀眾,帶動觀眾的熱情。鑼鼓在安徽花鼓燈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藝術元素,合理的運用花鼓這一特性,能夠更好的渲染氛圍,將觀眾快速的帶入到意境中。
其三,燈哥抒情柔美,安徽花鼓燈表演的內容稱之為“燈歌”,其是安徽花鼓燈的內在藝術。 燈歌能夠在滿足觀眾視覺享受的同時,給予觀眾營造一場聽覺盛宴,使觀眾更加喜愛安徽花鼓燈。 安徽花鼓燈通常是由“鼓架子”、“蘭花”對唱、獨唱為主,內容較為多愁善感,大都是邊舞邊唱,見人夸人、見柳永物,由此能夠看出,安徽花鼓燈演唱多以即興表演為主,受到人們的一致認可與歡迎。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思維、工作方式,當代人們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的作用,與此同時其對安徽花鼓燈的保護與傳承具有一定影響, 互聯網+特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移動性、便捷性,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興起,使人們在獲取、發(fā)送信息更為便利,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接收信息,為人們交流、溝通提供了便利。 同時傳播形式也較為多元化,如圖片、音頻、視頻等。
其二,綜合性,互聯網+的主要特性是綜合性,其不僅具有較強的覆蓋性,同時還具有超強的包含力,人們可以借助互聯網+隨時隨地的下載與上傳信息, 可以隨時隨地查閱信息, 同時互聯網+還具有交互性,能夠實現溝通的零距離。
其三,存儲性,互聯網+存儲空間較為巨大,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信息進行存儲,相比較紙質信息資源,互聯網的存儲功能是紙質信息資源不可想象的巨大。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其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代人們每天都會運用較多的時間使用移動終端設備,人們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查詢所需的信息,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信息,這種形式為人們信息獲取、接收帶來了便捷性。而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 使得安徽花鼓燈藝術文化不再像以往一樣運用文字、語言進行記錄、傳承,互聯網+能夠將一些安徽花鼓燈歌舞運用音頻、視頻、文字、圖片融為一體,將安徽花鼓燈歌舞能夠直觀化、形象化呈現在人們視野中,人們可以運用移動終端設備反反復復的觀看信息,極大的降低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重復演示,使安徽花鼓燈得到快速的傳播,使更多的人們能夠了解安徽花鼓燈、認知安徽花鼓燈,并且受到安徽花鼓燈感染,熱愛安徽花鼓燈,進而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花鼓燈得到保護與傳承??梢哉f,互聯網+為安徽花鼓燈提供了傳播空間,使安徽花鼓燈能夠在廣闊的互聯網空間中得到有效的傳播,使人們在獲取安徽花鼓燈作品時,更為的便利,進而提升人們對安徽花鼓燈認知能力。
互聯網+背景下,能夠將安徽花鼓燈紙質資料、舞蹈表演形式等信息,以數字化形式融入到互聯網+空間中,這不僅是對傳統(tǒng)紙質資料的創(chuàng)新,同時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花鼓燈的傳承與保護。 因為傳統(tǒng)紙質資料或者使錄制的光碟都具有生命期限, 運用一段時間過后,紙質的消息容易變黃、發(fā)霉,或者會因為保管不當,容易丟失,而光碟在播放一段時間內,會出現卡碟的現象,這無疑影響到安徽花鼓燈歌舞播放效率,影響到人們觀看的心情。 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將這些紙質信息納入到互聯網空間中,喜好安徽花鼓燈的人們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獲取信息進行觀看。 同時,互聯網+背景下,還能夠創(chuàng)新安徽花鼓燈的傳承空間,豐富了安徽花鼓燈內容,使安徽花鼓燈能夠與當代文化更好的融合,進而實現更好的傳承與保護。
在互聯網+背景下,對安徽花鼓燈傳承,要以人人本,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只有在人們群眾中間,才能夠發(fā)揮其具體效應,才能夠使人們對安徽花鼓燈具有一定的認知,進而才能夠使安徽花鼓燈更得人心??梢越柚ヂ摼W+空間加強對安徽花鼓燈傳承的宣傳力度,使人民群眾能夠主動參與到保護與傳承安徽花鼓燈行列中。 例如:可以借助騰訊、愛奇藝視頻網站播放安徽花鼓燈作品,讓人們能夠零距離了解安徽花鼓燈,這樣不僅能夠使本國人們更好的知曉安徽花鼓燈的特性,同時還能夠使外國人更好的了解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人們樹立傳承意識,進而使安徽花鼓燈得到保護。
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激勵文化傳承,根據安徽花鼓燈的特性,推進安徽花鼓燈在互聯網+空間發(fā)展的有效性。 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安徽花鼓燈投資力度,完善安徽花鼓燈保護措施,使安徽花鼓燈在互聯網+進行傳承與保護。 此外,基于安徽花鼓燈表演形式較為靈活、多樣,不僅有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還有歡騰的鑼鼓,其演繹形式豐富,粗狂中體現細膩美。 然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人們追求潮流意識強,對于一些較為傳統(tǒng)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敢興趣, 使得安徽花鼓燈的傳承面臨著挑戰(zhàn)。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花鼓燈可以與現代化元素相結合,抓住當代人的心理、喜好,使安徽花鼓燈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吸引當代人的注意力,進而使安徽花鼓燈得到有效傳承。
互聯網+背景下,安徽花鼓燈應該構建網絡數據庫,收集相關的作品,將其納入到數據庫中,使人們能夠通過數據庫觀看安徽花鼓燈作品,感受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從而使人們主動承擔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職責。同時,運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融為一體,將原汁原味的安徽花鼓燈作品以形象化呈現在人們視野中,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選取作品進行觀看。此外,當地還應該將安徽花鼓燈列入到學校藝術課程中,使學生對安徽花鼓燈具有一個更好的認識,進而實現安徽花鼓燈的傳承。
綜上所述,花鼓燈是安徽地區(qū)最廣為流傳、參與人數最多、最豐富多彩、影響最大的民間藝術文化之一。 互聯網+背景下,安徽花鼓燈應該與時俱進,有效的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自己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改變以往的傳承與保護模式, 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花鼓燈在互聯網+背景下得到有效的傳承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