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研究四十年

        2019-02-21 00:31:33韓曉清
        關鍵詞:創(chuàng)世神土族裕固族

        韓曉清

        (西北民族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甘肅不僅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同時還是中外文化的交匯地。甘肅人口眾多,多民族聚居。55個民族中,少數民族占全省人口近10%。世代居住甘肅的少數民族有10個,分別是藏族、蒙古族、回族、裕固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薩克族、東鄉(xiāng)族、滿族、土族,其中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肅的獨有民族。

        甘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蘊藏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極為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甘肅眾多少數民族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美麗燦爛的神話。這些神話或見于各民族的民間文學作品選中,或見于各民族的史話中,或見于中國(中國少數民族)神話故事集中,但是大部分神話依然散落于民間,至今仍以口傳的形式得以流傳。現代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研究大約始于20世紀20至30年代,到20世紀80至90年代初逐漸受到重視,出現了眾多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根據現有資料(本文主要以翻譯成漢語的文本為研究對象),大致理出國內關于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的研究歷程。

        一、初探期(1980—1989年):開啟以選編匯編為主的研究序幕

        現代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以藏族神話研究為起點,逐步向其他民族拓展。然而,對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的收集整理早在20世紀60年代前后就開始了,1962年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肅民間故事選》中,選入了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中,有神話,有傳說,也有生活故事。20世紀80年代以后,相關成果逐漸增多,但仍以選編和匯編為主,研究論文較少,且鮮有專著產生。

        1984年1月,谷德明《中國少數民族神話選》的出版,是一個標志性的成果,是我國第一部少數民族神話專書。該選集的出版,不僅填補了我國神話學史上的一項空白,恢復了中國神話的本來面貌,同時還將神話從民間故事中分離了出來。除了東鄉(xiāng)族、錫伯族、塔吉克族、德昂族、俄羅斯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塔爾族沒有神話選入之外,《中國少數民族神話選》收錄了我國近五十個少數民族的252篇神話。其中,甘肅的少數民族神話有:保安族神話《人與魔王》一則,裕固族神話《莫拉》與《火種》兩則,還有同一民族在甘肅與其他不同地區(qū)共同流傳的神話十余則。其他各具特點的民間故事選集和少數民族神話匯編有:《維吾爾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土族民間故事選》(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滿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裕固族民間文學作品選》(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蒙古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藏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匯編:人類起源篇》(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1984年版)、《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匯編·洪水篇》(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1984年版)、《中國民俗傳說故事》(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回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哈薩克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少數民族神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民間故事選》(第三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甘肅卷)(臺北遠流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等等。在這些選集和匯編中,編者或多或少都選入了甘肅少數民族的神話篇目。其中,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叢書·故事大系》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百科全書。叢書選收了包括神話、傳說、故事等在內的55個少數民族的散文體裁的民間文學作品。故事集按民族分別編選,以作品專集形式出版。基本上每個民族一卷,間或兩個或三個民族的作品合編一卷,最后一卷為索引及其他資料。篇末附有作品的相關資料。

        谷德明在20世紀80年代發(fā)表的4篇論文拉開了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總體研究的序幕?!墩撋贁得褡迳裨挼臍v史地位》從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的產生、流傳、存留、價值、意義以及與宗教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對少數民族神話的歷史地位進行了詳盡地探討,確定了少數民族神話具有與漢族神話同等重要的歷史地位。少數民族神話是中國神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寶庫中,少數民族神話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加強加快對少數民族神話的研究,是當前最為迫切的一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段覈贁得褡宥窢幧裨挸跆健犯鶕袊贁得褡迳裨捈姺钡膬热莺驼w特點對各少數民族的眾多神話進行了分類。正如谷德明所言:“為擴大少數民族神話研究成果,對我國少數民族神話實行如下綜合分類,較為妥善:一、開天辟地神話,只限于天地起源內容的神話;二、人類再生神話,亦即洪水泛濫之后人類繁衍的神話;三、萬物起源神話,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其他動植物起源的神話;四、斗爭神話,人類與大自然及社會團族進行斗爭的神話?!盵2]谷德明在對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的分類中,既沒有采用斯賓塞(Spence)的二十一類分法(1)斯賓塞將神話分為21類:1.創(chuàng)造神話;2.人祖神話;3.洪水神話;4.褒賞神話;5.刑罰神話;6.太陽神話;7.太陰神話;8.英雄神話;9.動物神話;10.習俗與祭儀神話;11.冥神神話;12.神圣降誕神話;13.火神話;14.星辰神話;15.死亡神話;16.死者食物神話;17.禁忌神話;18.解體神話;19.神戰(zhàn)神話;20.生活起源神話;21.靈魂神話。,也未沿用茅盾的六大類分法(2)茅盾將神話分為6類:1.開天辟地神話;2.日月風雨及其他自然現象神話;3.萬物來源神話;4.記術神或民族英雄武功神話;5.幽冥世界神話;6.人物變形神話。以及黃石的五大類分法(3)黃石將神話分為5類:1.哲學神話;2.科學神話;3.宗教神話;4.社會神話;5.歷史神話。,而是采取了四類分法,即開天辟地神話、人類再生神話、萬物起源神話和斗爭神話。這是一種較有見地的少數民族神話分類法?!吨袊贁得褡迳裨掃x》中的神話正是按“四類分法”進行分類的。可見,谷德明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思考。在《論神話與后世神話色彩文學的本質區(qū)別——與現代派神話論者商榷》中,谷德明從“現代派神話論產生的歷史背景”[3]“神話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3]“當今時代不可能寫出史詩與神話”[3]以及“各民族的差異性”[3]4個方面論證了神話與后世神話色彩文學的本質區(qū)別,解決了神話研究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大難題和神話研究者的巨大困擾[3]。20世紀80年代,隨著少數民族神話被研究者所重視,一些少數民族有無神話的問題,被提了出來。谷德明認為,回族有神話,由于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所以其神話的構成是多元的。其他關于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的論文還有:李友樓《土族神話故事簡介》(青海社會科學1981年第3期)、魏泉鳴《裕固族民間文學初探》(民間文學1981年第7期)、李樹江《回族神話研究三題》(寧夏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朱剛《回族民間文學述要》(青海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程迅《滿族始祖神話〈三仙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黑龍江民族叢刊1987年第3期)、劉永江《滿族洪水神話屬性異同論》(求是學刊1987年第4期)、張越《〈烏古斯傳〉與突厥神話》(民族文學研究1987年第6期)、謝繼勝《藏族神話的分類、特征及其演變》(民族文學研究1989年第5期)、張福三《原始人類對生命意識的反思——死亡、復活再生神話研究》(思想戰(zhàn)線1989年第6期)等等。

        二、拓展期(1990—1999年):具有獨立個性的整體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后,少數民族神話在民族文化探討的大背景下,展現出了其豐富的內在思維張力和審美特質。雖然仍以西南與東北地區(qū)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為主,思路、方法以及深度上沒有太大突破。宏觀研究較多,微觀研究較少,橫向的比較研究則更少。但是,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研究卻勢頭強勁、特點鮮明,從零星地收集選編轉向了整體研究,表現出從中國神話與民間文學中分離出來研究的趨勢,出現了獨立研究的學術論文和專著。

        鐘進文在《裕固族與匈牙利民間故事共性特征的文化背景初探》中認為,匈牙利民族雖然遠居歐洲,但是其民間故事卻屬于典型的歐亞混合型。許多民間故事情節(jié)與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特別是裕固族)的民間故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其共性特征也更加突出。不僅如此,匈牙利民族和裕固族兩個民族甚至有著共同的鷹神話情節(jié)、母題與薩滿文化以及形成相同母題的歷史文化淵源[4]。鐘進文在另一篇文章《裕固族民間文化中的多重宗教因素及其辨析》中寫道,裕固族的民間文化,不僅兼容并蓄、包羅萬象,而且絢麗多彩、豐富萬千。裕固族民間文化特殊價值體系的形成,一方面是承襲先祖文化的結果,另一方面是裕固民族形成過程中其復雜的歷史經歷所導致的。其中的裕固族神話故事(作者以裕固族婚禮來歷的神話故事《阿斯哈斯》為例)同樣也反映著民間文化的多重宗教因素[5]。

        武文的《東鄉(xiāng)族蛙精故事探考》,對長期流傳于甘肅臨夏自治州的東鄉(xiāng)族蛙神話的淵源、流變、特點以及宗教主題等進行了探考,認為東鄉(xiāng)族蛙精神話(故事)的產生基礎源于蛙靈信仰的原始宗教主題,是原始意識的濃縮與再現,又是服從于單神教的蛙靈信仰的結果。與漢民族的蛇文化一樣,東鄉(xiāng)族的蛙精文化在本民族的歷史發(fā)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對其根源與思想內涵的研究,對于認識東鄉(xiāng)族的社會歷史與心理期待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6]。在《宇宙建構的奇妙幻想——裕固族創(chuàng)世神話漫議》中,武文從宇宙與人體的同構、物我同一的偶合意識、天王與佛祖共同創(chuàng)世三個方面入手對幾篇典型的裕固族創(chuàng)世神話作了富有個性的解釋,認為裕固族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反映了裕固族先民的宇宙觀和認識論,而且展示了裕固族人民偉大的民族意識和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它們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典范[7]。

        黃川在《對美的追求和創(chuàng)造——哈薩克族神話〈迦薩甘創(chuàng)世〉與漢民族神話〈女媧〉之比較》中說,《迦薩甘創(chuàng)世》是一篇想象力異常豐富、情節(jié)優(yōu)美動人的哈薩克族神話。這篇神話一方面反映了哈薩克祖先對自然的解釋和世界的理解,另一方面則表現了哈薩克原始初民對自然的抗爭和對美的不懈追求?!跺人_甘創(chuàng)世》不僅與漢族的《女鍋》神話,少數民族的神話《開天辟地》(彝族神話)、《人祖利巴》(納西族創(chuàng)世神話)、《布洛陀與背六甲》(壯族神話)等表現出了共同的特點,同時也有著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各民族神話一起構成了璀璨瑰麗的中國神話世界[8]。同樣,李竟成的《西域游牧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迦薩甘創(chuàng)世〉》也對哈薩克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迦薩甘創(chuàng)世》進行了全面詳細的研究。董萬崙的《論滿族三仙女神話的形成與價值》,從三仙女沐浴布兒湖里泊神話故事框架的構成、始祖布庫里英雄誕生地布兒湖里泊方位考辨、滿族主體建州女真的起源以及清始祖與金始祖同出一源4個方面對滿族三仙女神話的形成進行了研究,確立了該神話的形成過程與非凡的藝術價值[9]。朝格查通過對眾多滿族神話的研究發(fā)現,在其重要內容和關鍵情節(jié)中常常會出現數字“三”,而數字“三”的出現通常又會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與情感的升華,使得神話的想象力和藝術感染力得到充分地彰顯。在《論滿族神話中數字“三”的含義》中,朝格查分別從數字“三”在“天數和年數等方面的使用與含義”[10]48“人或物方面的使用與含義”[10]48“植物方面的使用與含義”[10]48以及“有關動作行為方面的使用與含義”[10]48等4個方面探討了滿族神話中數字“三”的使用情況、歷史條件、文化背景、特定含義以及由此而表現出來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10]48。才讓的《藏族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文化內涵》,根據藏漢文獻記載,著重論述了藏族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鳳鳥神話、蛋神話、虎神話、獼猴神話和牛神話等的文化內涵,探討了藏族創(chuàng)世神話的起源、象征意義、文化背景以及藏族傳統(tǒng)文化與神話之間的關系??疾炝瞬刈鍎?chuàng)世神話中的外來文化因素、與異民族的文化交流現象以及文化交流對創(chuàng)世神話的影響。揭示了創(chuàng)世神話的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11]。

        在研究論文方面,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幾個民族的神話之外,甘肅其他少數民族的神話均有論及。在分析各民族神話的整體特征的同時,這一時期的研究者還將目光投向了神話的美學特征。呂霞的《西北少數民族神話內容的審美思考》,從“圖騰神話中洋溢著初民樸素而浪漫的審美意識”[12]“創(chuàng)世神話的恢弘和野性的魅力”[12]以及“英雄神話中人性的覺醒和張揚”[12]3個方面探析了西北少數民族神話的美學韻致[12]。在《西北少數民族神話藝術表現形式的審美思考》中,呂霞通過對神話藝術的表現形式的審美思考,認為西北少數民族神話具有“積極昂揚的浪漫主義精神”和“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審美意象群”[13]。

        隨著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的深入,各種成果不斷涌現。但對于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神話)的收集整理始終沒有停止。1987年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與全國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的倡導下,陸續(xù)開啟了民間文學三集成(故事集成、歌謠集成、傳說諺語集成)工程。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歷時3年完成了裕固族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共計55篇。故事集的油印本于1990年問世。1998年在原油印本的基礎之上,又整理搜集民間故事四十余篇形成《裕固族民間故事集》,并于2002年由天馬圖書有限公司正式出版。這是目前為止收集裕固族民間故事(神話)最多、最全的一個本子。1992年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系列叢書的一部分,《土族撒拉族民間故事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這部耗時十五載的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系列叢書于1995年全部出版發(fā)行?!锻磷迦隼迕耖g故事選》較為全面地收集整理了共同流傳于甘肅和青海地區(qū)的土族和撒拉族的民間故事,其中包括神話、傳說以及民間故事等。除了民間故事(神話)集外,還出版了一系列研究專著。1995年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育光和王宏剛兩人合著的《薩滿教女神》充分展示了滿族薩滿教的三百女神及其神系。該書旨在對近年來所發(fā)掘出來的北方薩滿教中有關女神祭禮和女神神話進行系統(tǒng)歸納、梳理和分析,繼而探尋北方女神神話得以流傳和復存的奧秘以及演化的規(guī)律和特征。書中重點考察了創(chuàng)世女神、英雄祖先女神、薩滿女神以及自然文化女神等具有代表性的女神神系,探索了薩滿教萌生、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軌跡以及北方諸民族的原始社會觀[14]。還有鐘進文的《裕固文化研究》(中國民航出版社1995年版),該書對裕固族文學與文化作了全面和系統(tǒng)的研究。武文《甘肅民間文學概論》(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一書較為系統(tǒng)地總體論述了甘肅各民族的神話、傳說、故事、以及歌謠在內的民間文學。其中有對裕固族民間文學的專章討論研究,還有對裕固族民間文學與甘肅其他民族民間文學的比較研究。馬學良等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比較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對中國各少數民族間的神話、民歌、民間傳說與故事、敘事長詩以及現代作家文學進行了比較研究,其中第一章是關于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的比較研究,包括開天辟地神話的比較、推原神話的比較、射日神話的比較、物種起源神話的比較、洪水神話的比較和圖騰神話比較。這種各民族間文學的比較研究在當時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武文的《裕固族文學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是當前裕固族文學研究中較為全面、深刻的學術著作。全書將把裕固族文學分為4編,分別是童年時期的文學、古代文學、近代文學和1949年以后的文學。每編又按章節(jié)論述了裕固族文學的各種形態(tài)和基本特點。其中,對神話的分析尤其細致全面。作者對裕固族神話的類型進行了探究,將裕固族神話分為了創(chuàng)世神話、英雄神話和宗教神話3種類型,最后還對裕固族最古老的創(chuàng)世神話《九尊卓瑪》的內容、情節(jié)以及結構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同時也對裕固族神話和蒙古族神話進行了比較研究。

        三、關注期(2000年至今):彰顯內在美質的內部研究

        在經歷了百家說神話的熱潮之后,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繼續(xù)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中國神話的概念,乃至研究格局也發(fā)生了創(chuàng)新性的認識和變化。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研究也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無論在思路與方法,還是廣度與深度上都有所突破。這一時期,對少數民族神話的收集整理仍在繼續(xù),但主要以內部研究為主,包括淵源、母題、原型以及美學特征、專題研究、比較研究等。除了期刊論文外,還出現了學術水準較高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和專著。從眾多的研究成果來看,對甘肅獨有少數民族神話的研究明顯增多。

        (一)口頭傳統(tǒng)確認研究

        楊德亮在《保安族口承民俗的分析與確認》一文中提出,由于保安族形成較晚,且屬于次生民族,因此在歷史演進與民族化過程中沒有形成自己民族特色的神話?,F今流傳于該民族的《阿丹、哈娃的故事》《大禹導河得延喜玉的故事》等神話,要么在世界所有伊斯蘭民族中都存在,并非保安族特有,要么則是具有神的歷史傳說[15]。馬沛霆的碩士學位論文《保安族口頭文學的確認與研究》,對甘肅保安族的口頭文學進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第三章的第一節(jié)是關于保安族神話的論述,他首先對保安族的神話進行了概述,涉及到的神話有《人祖阿旦·哈媧的故事》《大禹導河得延喜玉的故事》兩則,繼而對“保安族沒有自己民族特色或地域特色的神話”論斷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保安族與其他民族一樣,有屬于本民族的神話[16]。邢海燕的碩士論文《土族口頭傳統(tǒng)的確認——關于土族口承語言民俗的再調查與探析》,對土族的口頭文學作品進行了研究,其中第二章的第一節(jié)內容是關于土族神話的研究,分為土族神話的產生、神話的分類及代表作品、土族神話中的自然崇拜。文章試圖對流傳于西北地區(qū)的土族神話進行全面研究,以8篇土族神話故事為研究對象,將土族神話分為開天辟地神話、人類起源與繁衍神話、解釋自然現象的神話以及農業(yè)起源神話。雖然論文的作者在前期做過一定的田野調查,但是總體而言,研究成果卻不盡人意,方法過于簡單,內容不夠深入,涉獵的資料也略顯單薄[17]。李建宗的《口頭文本的意義:民族想象、族群記憶與民俗“書寫”——以裕固族民間故事為研究個案》,以大量的裕固族民間故事為研究對象,從“民族想象:民族神話的建構和生存境遇的叩問”[18]136“族群記憶:民族歷史的見證和自我身分的認同”[18]136“民俗書寫:民族生活的描述和社會文化的解析”[18]1363個方面對裕固族口頭文本的意義與價值進行了解析與確認[18]136。劉秋芝在博士論文《口頭表演與文化闡釋——西北回族口頭傳統(tǒng)的“確認”與研究》中,以流傳于甘肅、寧夏等地的《阿丹尋火種》《人祖阿丹》《插龍牌》《太陽的回答》《李郎降龍》等10則回族神話故事為例,對長期存在于學界而爭論較大的回族神話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與研究。關于回族神話,學界一般有三種觀點:第一,回族有神話,以李樹江等研究者為代表;第二,回族沒有神話,以馬冬芳、谷少悌、馬德勝等為代表;第三,回族神話外來說,以谷德明等為代表。由于起源神話和自然斗爭神話是“回族神話問題”的焦點,所以作者從兩類神話的源與流對回族神話進行了“確認”,認為共同的宗教信仰與文化共性、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跨族群文化交流是阿丹神話和自然斗爭神話誕生與流傳的土壤與根源。這也是造成不同地區(qū)回族口頭傳統(tǒng)文化差異的客觀原因[19]。

        (二)神話母題研究

        邢海燕的《土族民間故事及其母題類型分析》,對土族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口頭傳統(tǒng)文學進行了歸類,并對蘊含其中的故事類型和母題進行了探討[20]。刁彥的《土族神話研究》系列論文是比較完整的關于土族神話研究的學術成果。在3篇系列論文中刁彥首先就“土族沒有神話”的論斷對神話的基本內涵做了思考,其次對土族神話進行了探源,將史前土族創(chuàng)世(起源)神話分為宇宙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牛耕農業(yè)起源神話與農業(yè)起源神話等類型。對神話中蘊含的居所起源、衣服起源、婚配起源等進行了分析研究,除此之外,還對火神崇拜、太陽崇拜、女神崇拜與蛙圖騰崇拜等現象進行了探本溯源。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文章中列舉了大量的土族神話故事,這為后來的土族神話研究提供了有益補充[21]。李建宗在《裕固族民間故事母題初探》中將裕固族民間故事分為英雄故事、幻化故事和婚戀故事3類,這些不同類型的故事中又蘊含著不同的母題。英雄故事包含奇生異貌、降服魔鬼、暴力復仇以及救美完婚等母題,幻化故事包含動物幻化、離魂寄魂等母題,婚戀故事包括神奇婚戀和難題考驗等母題[22]。在《裕固族神話母題類型分析》一文中,劉秋芝通過對裕固族起源神話(包括宇宙和人類起源神話、族群起源神話等)、災難神話(包括洪水再生神話和旱災、雪災等)和文化發(fā)明神話(包括關于火的各種神話)等母題類型的分析,揭示了裕固族人民對自然和社會人生的認識方式以及裕固族神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面貌與審美特征[23]。

        王憲昭是中國少數民族神話研究方面成就較為突出的學者之一。他不僅發(fā)表了多篇關于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的學術論文,同時還出版了多部專著。其博士論文《中國民族神話母題研究》,首先按照傳統(tǒng)的劃分標準,對中國56個民族的神話母題進行了詳細分類,分為神的名稱母題、起源母題、人類起源與族源母題、崇拜(含圖騰)母題、龍與鳳(鳥)母題、洪水與人類再生母題、日月數目射日及天梯母題、變形母題、來歷母題等基本類型。其次對民族神話的內涵、共性與個性、積淀與流變進行了分析。最后探討了民族神話母題對后世文學、民族文化觀念以及民族精神等的影響。論文的附錄部分用9張列表將中國民族神話的各個母題進行了詳細表征,其中也包括甘肅各少數民族神話母題的統(tǒng)計。該文為后來的神話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可資利用的材料。可以說,這篇論文是2000年以來中國學者關于民族神話母題研究方面較有見地與創(chuàng)新性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24]。在《論我國多民族同源神話的分布與特征》中,王憲昭根據少數民族自身的特點,參照《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的分類標準,將中國少數民族劃分為5個地理性民族區(qū)域,即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華南地區(qū)和中東南地區(qū)。作者對搜集到的221篇多民族同源神話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這些多民族同源神話母題在各地區(qū)都有分布,其中西北地區(qū)14個民族9篇神話10個母題中,保安族和哈薩克族各3個,維吾爾族2個,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各1個。除此之外,多民族同源神話不僅多具有典型的敘事結構,而且可以用洪水型人類再生神話解釋多民族同源現象[25]。

        (三)神話原型研究

        胡芳在《土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土族蟒古斯故事研究》中,以土族民間故事(神話)中常見的蟒古斯故事為例,對流傳于蒙古族、裕固族、土族、撒拉族等我國北方各少數民族中的吃人精怪蟒古斯的故事原型進行了解析,挖掘了蘊含其中的豐厚的原始文化意蘊[26]。倫珠旺姆的《水:精神家園的神話喻體——保安族神話傳說話語分析》,認為保安族神話傳說深受“漢民族‘大禹治水’等神話原型和‘黃河家園’等地域尋根文化傳說的影響;其‘源于水而流于水’的‘聚水情結’,是保安民族以‘水’為根的宗教情懷和民族歸屬感的精神家園所在;而‘家源于水——徙流如水——根歸于水’的黃河情結,則是保安民族族源史和遷徙史情感隱喻的最終話語表述”[27]。高人雄的《裕固族民間文學的原型批評》,運用原型批評理論,對甘肅裕固族的文體形式、宗教因素、時代特色以及多民族文學因子等民間文學的風貌進行了研究。作者將文體形式分為神話等6類,列入其中的神話有9則,分別是《九尊卓瑪》《神珠》《日月父母》《摸拉》《火種》《東海神?!贰栋滋禊Z和天鵝琴》《金銀姐妹與木頭姑娘》《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宗教因素分為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3類,在裕固族的神話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上述3種宗教因素;從神話到史詩到敘事詩再到新時期文學形成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神話的成分、原型和色彩在里面,它們同時也是人類心路歷程和思想演變的反映[28]。樊運景《裕固族的天鵝故事原型研究》一文,主要以裕固族民間故事(主要是神話故事)中的天鵝故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這類故事的原型結構(包括“天翟”鳳鳥舞蹈型、尸體化生型以及女鳥等)、文化根源及其近親和遠源之間的關系[29]。楊樸的《“女愛男”神話原型的變體——滿族民間故事的結構論研究》認為,由于滿族民間故事與神話之間的置換、變形以及模擬,將原始巫術儀式的原型保留在了自身形式之中,所以凡涉及到愛情主題的滿族民間故事,大都表現出“女愛男”的原型,其“基本敘述結構都來源于神話原型和原始性愛巫術儀式”[30]。阿拉坦格日樂在《淺析蒙古神話中的“太陽—光明”原型》中,運用了原型批評和母題研究的方法,從“神用自己或人體之光創(chuàng)造太陽”[31]“神為照亮世界初創(chuàng)或保留太陽”[31]“太陽—陽—熱—白天;月亮—陰—冷—黑夜”[31]等3個母題探析了“太陽—光明”類蒙古族神話的原型,揭示了蘊含其中的原型文化內涵[31]。

        (四)神話美學研究

        韓海英在《土族神話傳說中的崇高美及悲劇美》中,對為數不多的幾則土族神話傳說(《陽世的形成》《混沌周末歌》等)進行了分析,認為土族神話傳說在其形成過程中同時形成了以崇高美和悲劇美為特征的精神內核[32]。閆新艷的《回族民間文學的審美價值管窺》,從藝術之“真”、情感之“善”以及形式之“美”3個方面對回族民間文學(神話)做了理論分析,探索了蘊含其中的民族性特征[33]。田中元的《蒙古族神話傳說中的生態(tài)審美觀念》,從“‘蒼狼、白鹿’圖騰神話蘊含的審美觀念”[34]“熊圖騰崇拜神話中的審美觀念”[34]“牤牛圖騰崇拜中的敬生、依生觀念”[34]“天鵝圖騰崇拜中的共生、依天審美取向”[34]“鷹(海青)圖騰崇拜的敬天、依天的審美取向”[34]以及“樹木圖騰的生態(tài)智慧”[34]等6個方面研究了蒙古族神話傳說中的生態(tài)美學傾向,揭示了蒙古民族在自然崇拜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依生與共生之美[34]。

        (五)神話比較研究

        裴亞蘭在碩士論文《保安族民間文學研究》中,有專節(jié)內容對保安族神話和西方神話進行比較,認為兩者存在“創(chuàng)世神話”與“人類起源神話”母題。但是由于涉及到的神話材料較少,所以研究并不深入[35]。包國祥的《蒙古族神話和古希臘神話倫理意蘊比較研究》,對草原型文化孕育的蒙古族神話與海洋型文化孕育的希臘神話所表現出來的倫理意蘊進行了比較研究。由于所處環(huán)境等因素的不同,兩者在倫理觀念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蒙古族神話既表現出尚德行善的倫理特點,又具有希臘神話崇尚理性、敢于冒險,但又不苛求的民族精神。兩種神話都有“操守自然和僭越自然”兩種截然不同的倫理旨趣[36]。貢覺的《神性與人性的對話——藏族和古希臘關于人類起源神話之比較》,通過藏族和古希臘人類起源神話的比較,發(fā)現二者均蘊含“神造人”的母題。但是,由于各自所處文化的不同,故“藏族人類起源神話帶有素樸的唯物色彩,有后期佛教思想改造的痕跡,其‘善’與‘惡’對立統(tǒng)一的二元論思想構成了藏族文化哲學思維的基礎;古希臘人類起源神話帶有強烈的抗爭精神,其精髓是西方‘瀆神’精神、悲劇精神的體現和升華”[37]。元旦的博士論文《藏族神話與〈格薩爾〉史詩比較研究》,以神話為切入點,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藏族神話與史詩《格薩爾》之間的淵源關系,史詩的結構模式、故事情節(jié)等,以及由文本所展現出來的社會制度、行為特征和儀式等文化因素。通過對藏族神話書面文本和口傳文學的研究,作者指出這些文本不僅可以說明神話的產生和口頭詩學的傳統(tǒng),而且對史詩的傳承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38]。在《天神大戰(zhàn)——蒙古族和滿族天神神話比較研究》中,包哈斯認為神話作為一個民族文化與歷史的記憶,蒙古族與滿族的天神神話“通過講述天神之間發(fā)生的戰(zhàn)爭,反映了世界開初的模樣和秩序,構建了宇宙模式,表現了初民對宇宙、人類本質的理解和認識。兩部神話中天神及他們的戰(zhàn)爭既有共性也有個性,這些特點與其生產生活方式、民族思維、文化心理密不可分”[39]。同類論文還有谷穎《滿族三女神造人神話與女媧造人神話比較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年第5期),李雪榮《古希臘與西域哈薩克族人類起源神話之比較》(《塔里木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等。

        (六)專題研究

        胡芳在《文化重構的歷史縮影——土族創(chuàng)世神話探析》中,將土族創(chuàng)世神話分為“本民族原生創(chuàng)世神話”[40]“本民族古老創(chuàng)世神話與漢民族神話融合而成的次生創(chuàng)世神話”[40]以及“受藏文化影響產生的次生創(chuàng)世神話”[40]三種類型,然后從大量的神話資料入手,對其原生創(chuàng)世神話與受漢藏文化影響產生的次生創(chuàng)世神話的復雜形態(tài)進行梳理研究,深入探討了土族創(chuàng)世神話的文化內涵,認為這是土族文化重構的歷史縮影[40]。該論文是對土族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比較深入的一篇學術論文[40]。李四成的《中國西部突厥語民族創(chuàng)世神話母題文化闡釋》,引用裕固、哈薩克、撒拉等突厥語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對中國西部突厥語族創(chuàng)世神話母題的特征與文化形態(tài)進行了解析,并由此揭示了中國西部突厥語族創(chuàng)世神話母題的多重文化意義[41]。張成志在《土族創(chuàng)世神話的文化蘊涵》中認為,土族創(chuàng)世神話一方面反映了土族原始先民對宇宙、自然以及社會的初步認識,另一方面也說明其文化受到漢藏等其他民族影響并重構的歷史事實。土族創(chuàng)世神話“不僅是土族人民早期哲學、宗教、信仰和價值體系的起源,還是土族人民受漢文化影響之后進行文化重構、發(fā)展民族文化的一個歷史見證和縮影”[42]。陳富元的《土族神話傳說的多元復合性及其成因》,分析了土族神話在其形成過程中受到漢、蒙、藏、回等民族文化的多重影響,其神話具有多元復合性的特點,作者以土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自然神話與英雄神話對上述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43]。

        (七)神話論著介紹

        2000年以后,還出現了一些研究視角新穎、分量較重的關于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的編著或論著。其中的很多論著以中國各地區(qū)各民族的神話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整體研究。鐘敬文主編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套書30卷,每卷約150萬字,共4 500萬字。包括中國各地區(qū)各民族的神話、傳說、故事等體裁的作品。省卷以體裁為序,體裁之下,再按內容排序。該書內容龐雜,特色鮮明,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學的長城”。其甘肅卷由武文主編,并于2001年6月由中國ISBN中心出版,該集共收集甘肅各民族神話15則。鐘進文耗時數年編寫的《中國裕固族研究集成》(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收集了近百年包括民間文學在內的裕固族文化研究的成果,其中的很多論文具有很高的價值。葉舒憲的《千面女神——性別神話的象征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運用“比較圖像學”(原型圖像學)的方法,通過視角符號對古今中外的世界女神文化進行比較與審視,充分展示了性別神話的藝術魅力與研究的巨大潛力。葉著不但對傳統(tǒng)的神話研究方法與思維范式帶來了沖擊,而且對神話的概念與研究格局也產生了較大影響。王憲昭的《中國各民族人類起源神話母題概覽》,是目前為止關于人類起源神話母題研究最顯著的學術成果,著者以“神話母題研究為基點,以綜合研究和比較研究為手段,以我國少數民族人類起源神話為主要對象,設置了各民族人類起源神話的研究平臺。同時,結合各民族神話內容的實際和典型敘事特征,將人類起源神話分為7大類型和相應的3個層級156類母題,并編制出對應的母題索引代碼。在此基礎上,對搜集到的我國各民族的1 831篇人類起源神話進行了全面研讀和分析,提取了各個層級的母題”[44]。其中也包括甘肅保安族和東鄉(xiāng)族人類起源神話母題的統(tǒng)計。除此之外,王憲昭等人合著的《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共性問題探討》也值得關注。

        總體而言,近四十年的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特點鮮明成績斐然。然而,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研究并不是一種孤立的文學現象,而是在與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神話的互照互釋互通中進行的;它是我國少數民族神話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不可或缺部分。正是在這樣的總趨勢下,甘肅少數民族神話研究才煥發(fā)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歡
        創(chuàng)世神土族裕固族
        裕固族姑娘
        當代音樂(2021年12期)2021-12-15 09:55:43
        創(chuàng)世神話
        創(chuàng)世神話
        技能的改進與資源的獲取——以土族《格薩爾》中的傳統(tǒng)手工業(yè)為例
        淺談裕固族民歌傳承現狀
        藝術家(2020年5期)2020-12-07 07:49:32
        談裕固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幼兒園教育教學為例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20
        雙語教學中裕固族原生態(tài)民歌的價值及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0
        比較文化視閾下的中西創(chuàng)世神話探析
        淺談土族刺繡的藝術審美及發(fā)展
        西部皮革(2018年6期)2018-02-14 21:43:49
        土族聚集區(qū)傳統(tǒng)常用野生植物及相關傳統(tǒng)知識的研究
        天堂国精产品2023年|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午夜剧场日本东京热|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激情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欧美第五页|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杨幂| 东京热日本av在线观看|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毛片在线播放亚洲免费中文网| 国产人妻熟女高跟丝袜图片|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青青草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不卡 | 97欧美在线|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导航| 水野优香中文字幕av网站|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av高清二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手机国产精品| 天堂av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亚洲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网站| 国产一国产一级新婚之夜|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新视频|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日本av亚洲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