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妙紅
(山西省河津市婦幼保健院,山西 運城043300)
急性乳腺炎又稱感染性乳腺炎和化膿性乳腺炎,是產后哺乳期女性常見疾病,常會給哺乳造成很大困難,嚴重影響母嬰身心健康,可發(fā)生于產后哺乳的任何時期,好發(fā)于產后3~4周,發(fā)病率約為20%,尤其以初產婦更為多見。本病發(fā)病急驟,變化迅速,如不及時治療將會給乳腺健康埋下隱患。臨床研究證實,乳汁淤積與本病關系密切,故應重視母乳喂養(yǎng)宣教,科學喂哺,保持泌乳平衡,盡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進行干預。筆者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及藍丁格爾乳腺治療儀治療本病,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河津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門診就診的急性乳腺炎患者100例,均處哺乳期。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平均年齡31.5歲,平均病程7 d。觀察組50例,平均年齡33.5歲,平均病程5.5 d。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初起乳房內有疼痛性腫塊,皮膚不紅或微紅,排乳不暢,可有乳頭破裂糜爛;多有惡寒發(fā)熱、頭痛、周身不適等癥狀;患側腋下可有淋巴結腫大;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乳腺彩超檢查符合哺乳期炎性改變的影像學特征。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排除炎性乳癌[2]。與炎性乳癌的鑒別診斷:炎性乳癌局部炎癥明顯,范圍大,發(fā)展迅速,皮膚呈暗紅或紫紅,可呈橘皮樣變,局部質硬固定,壓痛輕或無壓痛,全身癥狀輕或無,白細胞正常。
2.1 對照組 頭孢曲松鈉(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765)2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5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5~7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濟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95,10 mL/支),每次10 mL,每日3次,連服5~7 d;同時采用藍丁格爾乳腺治療儀照射,選擇處方二,強光,電壓為25 V,時間為60 s。雙乳交替治療,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5~7 d。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退熱時間、腫塊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總病程。
3.2 療效標準 顯效:乳房腫塊消失,無紅腫熱痛,不影響正常哺乳;有效:全身癥狀得到改善,腫塊縮小局限,需切開引流;無效:癥狀未得到控制或加重[1]。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觀察組患者平均退熱時間、腫塊消退時間、疼痛消失時間、總病程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乳腺炎患者退熱時間、腫塊消退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和總病程比較(d±s)
表1 兩組急性乳腺炎患者退熱時間、腫塊消退時間、疼痛消失時間和總病程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退熱時間 腫塊消退時間 疼痛消失時間 總病程觀察組 50 1.32±0.42△ 1.56±0.62△ 2.96±0.52△ 3.56±0.68△對照組 50 2.89±0.61 2.34±0.51 5.67±0.79 6.53±0.82 U值15.02 6.87 20.27 19.72 P值0.001 0 0.000 5 0.001 5 0.001 5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屬中醫(yī)“乳癰”范疇,多因肝胃蘊熱、熱毒壅滯、瘀血內阻所致。西醫(yī)認為本病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因是乳汁淤積和細菌入侵。淤積的原因:乳頭發(fā)育不良,妨礙哺乳;乳汁過多或嬰兒吮吸少;乳管不通,影響排乳。乳汁淤積導致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乳頭破損使細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徑。本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乳房有紅腫壓痛或腫脹的區(qū)域,局部有硬塊出現(xiàn),可伴隨畏寒、發(fā)熱、頭暈、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血常規(guī)化驗提示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和C反應蛋白等感染性指標升高,發(fā)病過程可分為乳汁淤積期、炎癥浸潤期和膿腫形成期[3]。本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進展迅速的特點,故應引起臨床高度關注。為防止嚴重感染和敗血癥,應及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按照哺乳期安全用藥的原則,一般選用青霉素類和頭孢類抗生素靜脈滴注。
乳癰屬中醫(yī)熱證、實證,多由平素喜食厚味、產后盲目進補、過早使用催乳湯,使肝胃蘊熱,乳絡受阻致排乳不暢,氣滯血瘀致熱毒內蘊。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板藍根、苦地丁、黃芩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功效。蒲公英性寒,味苦、甘,歸肝胃二經(jīng),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通經(jīng)下乳,為治癰之良藥;板藍根性寒,味苦,清熱、抗菌;苦地丁性寒,味苦、辛,抗炎、鎮(zhèn)痛、抑菌;黃芩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增強機體免疫力?,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清熱解毒藥有廣泛的抗菌和抗腫瘤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藍丁格爾乳腺治療技術是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適宜技術,為純物理療法,直接作用于患處治療,見效快,安全,不良反應少。它集中科包絡波、紅外光、磁療于一體,是激絡運經(jīng)技術的核心所在,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炎止痛、疏通乳絡的功效。中科包絡波在治療過程中刺激人體分泌內啡肽,止痛效果立竿見影,是醫(yī)用嗎啡的5倍。紅外光穿透性極強,可直達皮下3~5 c m處,直接作用于腺體病灶處,靶向給藥,加速血液循環(huán)、淋巴流,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加快病灶部位吸收和排泄,達到消炎、消腫、止痛的目的,使包塊由硬變軟,由大變小,甚至消失。磁療能夠疏通經(jīng)絡,使不規(guī)則的細胞重新排列整齊,有利于內分泌的平衡,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
哺乳期乳腺炎因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臨床治療重在早、快、準。本觀察使用的三聯(lián)療法,中西醫(yī)結合,內外并用,標本兼治,能快速控制病情,提高療效,縮短病程,防其演變,使患者免遭痛苦,盡快恢復母乳喂養(yǎng)。另外,需要特別強調以下幾個方面。①治療過程中要足療程應用抗生素,不能見好就停,以防復發(fā)。②應用抗生素藥物時不要隨意中斷母乳喂養(yǎng),可以繼續(xù)喂哺。③急性乳腺炎患者發(fā)燒時可以正常哺乳,一旦膿腫形成,應考慮停止母乳喂養(yǎng)或回乳。④適時應用解熱鎮(zhèn)痛劑,體溫超過38.5℃可以應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小柴胡顆粒等。⑤預防大于治療[4],加強乳頭管理,積極糾正乳頭內陷,注意嬰兒銜乳姿勢要正確,防止乳頭受傷;按需喂哺,不設限哺乳;保持乳房清潔,避免乳房持續(xù)受壓,注意休息,均衡營養(yǎng),調暢情志。⑥當發(fā)現(xiàn)乳管阻塞時,及時疏通,將嬰兒的下巴或鼻子對準阻塞處(硬塊所在處),有助于患處引流,哺乳時用手沾食用油或橄欖油按摩乳房,從阻塞處朝向乳頭按摩,有助于促進乳汁移出。⑦正確使用吸奶器,避免過度抽吸,以防乳頭水腫,切忌暴力催乳,以免損傷腺體和輸乳管。⑧急性乳腺炎通過治療,病情控制,腫塊局限,按壓有波動感為膿腫形成,應進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抽膿或切開排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