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靜
摘 要:音樂心理學在我國歷經(jīng)了漫長的發(fā)展階段,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有了與音樂心理相關的大量文獻,這些文獻記載于我國古代文論、樂論當中,其思想雖然多為音樂心理活動的主觀描述及經(jīng)驗總結,但對于我們今人來說卻是對我國古代音樂心理學思想十分寶貴的研究素材。我們都應該知道,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對其發(fā)展歷史的回顧和總結,對過去了解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現(xiàn)在。
關鍵詞:音樂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101-001
音樂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音樂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理論,闡明人類的各種音樂感受和音樂實踐及經(jīng)驗,以試圖總結出音樂與人類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揭示出音樂的本質(zhì)并涉及聲樂、美學、社會學及生理學等學科的一門邊緣學科。音樂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古老是因為有關音樂心理的思想和探索可追溯到公元前,說年輕是因為該學科正處于蓬勃發(fā)展的階段。音樂心理學在我國歷經(jīng)了漫長的發(fā)展階段,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有了與音樂心理相關的大量文獻,這些文獻記載于我國古代文論、樂論當中,其思想雖然多為音樂心理活動的主觀描述及經(jīng)驗總結,但對于我們今人來說卻是對我國古代音樂心理學思想十分寶貴的研究素材。我們都應該知道,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對其發(fā)展歷史的回顧和總結,對過去了解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現(xiàn)在。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佛洛伊德在《一個幻覺的未來》一書中指出:“我們對過去和現(xiàn)在了解的越少,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就越不準確?!?/p>
我從事了20多年琵琶教學研究,深深知道音樂,尤其是中國古典音樂對我們聽覺和心理的影響意義。經(jīng)典的琵琶曲目既有表達哀怨悲切之情的《塞上曲》,也有氣勢磅礴、壯麗輝煌的《十面埋伏》。琵琶獨特的音色給人們的內(nèi)心帶來很強體驗感。
音樂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幾乎包括了音樂活動的各個方面,如人對音樂的音響感受,音樂的認知過程和情感反應,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音樂表演心理,音樂審美心理,音樂對人的心智發(fā)展的作用,音樂才能的形成、定義、分類和測量,音樂對社會心理的影響和音樂對人的保健以及對心理或生理方面的治療作用等。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即音高、音強、音值、音色,在音樂形式的組織方面還涉及“表情處理”與“緊張度”等基本要素。聽眾對音樂的感性認知,首先是對其音響要素的認知比如音高、音值、音強、音色等這些要素,聽眾可以從中獲得視覺、語義甚至味觸覺的體驗認知。這種認知,被我們稱作是一種“聯(lián)覺”的心理活動,即將一種不同的感覺聯(lián)系在一起的心理,通常這樣的心理會為我們搭建起一種綜合的認知體驗,比如高音可以帶給我們冰冷的感覺,這正是由“聽覺”聯(lián)覺到了“視覺”“觸覺”獲得的認知;再比如強音可以帶給我們物態(tài)或體態(tài)的巨大感,這也是“聽覺”聯(lián)覺了“視覺”而獲得的認知內(nèi)容;還有如果從時值上看,也會給聽眾或?qū)拸V或狹窄的空間感,等等。如此一來,與聯(lián)覺一字之差的聯(lián)想又指的是什么呢?聯(lián)想,我們可以解釋為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心里過程。那么聯(lián)覺和聯(lián)想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它們在音樂的認知心理中又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認識發(fā)生音響認知的最初心理過程。有了足夠多的認知,就有了聯(lián)想活動開始的材料了。要對抽象的音樂語言進行把握,絕非獲得了聯(lián)想就大功告成了,因為聽眾的心理會對聯(lián)想出的內(nèi)容加工出情態(tài)、情緒、情感甚至感情之類的信息。
我們從音樂基本構成的要素上進行了心理認知的說明,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會覺得無法從音樂中獲得具體的心理體驗,因為我們還需要對音樂認知的基本過程、基本層次有所了解。大體上,音樂心理認知的層次可以分為:美感體驗層;形象認知層(價值不明確的意義層);形象意義認知層(價值明確的意義層);精神價值認知(概念認知層)。這四層由淺入深的關系依次是聽覺美感體驗—情緒感受或事物對象的認知—情感或事物意義的判斷—精神價值的判斷。音樂認知心理層次中的美感體驗層,是只需聽者聽其聲音,不需認識音響背后的概念,也就是說,即便聽眾聽不懂音樂,都無礙于對其的審美。該層只需聽眾帶著一雙感受優(yōu)美的耳朵,體驗音樂中的“材料”“形式組織”,不需要介入除了直覺之外的聯(lián)覺、聯(lián)想等感覺進行審美。音樂認知心理層次中的形象認知層,是對音樂基本形象的認知。這一層里,需要我們以聯(lián)覺方式把握音響的基本要素與其組織(音高、音強、音值、音色)。形象意義認知層也叫價值明確的意義層,這一層已經(jīng)不具有在第一層中對音樂的形式美感體驗,而是建立在對第二層——音樂基本要素心理認知下的組織形式的心理認知,即對音樂的形式進行意義化的判斷。在抒情性的音樂作品中,通常表現(xiàn)在對情感的價值判斷;在描繪性的音樂作品中,通常表現(xiàn)在對事物矛盾沖突、人物內(nèi)心思想、客觀事物內(nèi)部的復雜關系等方面的認知。精神認知層,即建立在音樂形式心理認知層之上,對形成構成的目的及價值進行判斷的音樂心理認知層。這是一種超其形象而知其意義的認知層,音樂作品價值最終得以實現(xiàn)的音樂認知層,其價值包括作曲家的心理動機、意識形態(tài)、審美理想甚至階級立場等。
音樂心理需要對象與對象的關系進行意義的明確化,在音響意義的明確化中,我們的心理經(jīng)過了聯(lián)覺到聯(lián)想的心理方式,經(jīng)過了對事物的認知再到事物意義認知。而隨著音樂認知的穩(wěn)定與越加豐富,我們的知覺判斷也越來越復雜了,感覺所綜合的價值也越來越脫離具體形象,最終超越了形式意義,給我們抽象的價值體驗。這是我們認知心理的高級階段,一種全然無我的審美境地,作品的審美理想清晰可辨,孕育一個全然新奇的生氣與我們的思想直接交融,凈化與滌蕩心靈。在審美理想的獲得下,聽眾的心門完全開啟,心靈無比的自由,道德的焦慮被崇高的理想吞噬,那里是我們精神呵護的家園,是超越一切物質(zhì)以及生命存在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