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陳涌小學
微課來自于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使用。隨著近年來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也面臨重大改革。微課的創(chuàng)建最初是源于美國的化學教師將教學內容錄制為視頻,將其傳播到互聯(lián)網上供無法上學的學生觀看和學習。微課是教師以視頻為媒介,記錄教學內容、課件素材等教學資料的一種教學資源,并被上傳到互聯(lián)網上,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微課可以在幾分鐘的視頻中通過各種手段完成知識傳授的過程,它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微型課具有以下特點:
(1)課程目的是明確的。由于視頻時間較短,微課要求教師認真地解釋問題,排除所有無關的語言和知識,只分析和解釋一個知識點,這樣學生就可以目睹知識的解構過程,使他們更易于理解。每個微課都有明確的目的和主題,這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2)豐富的材料和內容。微型課的視頻教材不僅可以是教師自己錄制的,還可以傳播其他專家學者的視頻,甚至學生自己的視頻來幫助學生學習。微課教學內容豐富,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研學后教”是廣州市番禺區(qū)基于近年來課堂改革各種成功模式的理性核心,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主要特點是教在學之后,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先以老師教,后以學生模仿學習的形式有著更為深層次的區(qū)別?!把袑W”主要是基于教材內容,教師將班內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使組內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獨立思考并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后教”是指對于經個人調查或小組合作后仍然存在的問題,教師秉承“三講”和“三不講”的原則并鼓勵學生之間的“小老師”制,學生教學生。“研學后教”反映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現(xiàn)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支持。它是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教學理念的繼承,豐富和發(fā)展。
以筆者所在的廣州番禺為例,大多數學校已經完成了寬帶網絡“班班通”的建設,三分之一的教室都有多媒體投影設備,而教師則配備了筆記本電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數字產品的普及和網絡收費的降低,大多數學生都有條件在家中使用寬帶上網。此外,各種在線錄音軟件界面友好且易于操作,使教師可以輕松錄制自己的微課。這些極大地促進了微課的記錄、傳播和使用。
筆者所在的學校位于廣州市番禺區(qū),外來人口眾多,這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巨大差異。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在課堂上平衡所有學生。此外,廣州市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發(fā)展迅速,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學校班級和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有些班級甚至接近70名學生,這給課堂教學組織帶來了新的壓力。微課的出現(xiàn),打破了課堂的限制,開啟課堂與課外學習之間的聯(lián)系,其獨特的可重復性和可選功能使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更加靈活。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體系已經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教學活動可以照顧到班上的每一個學生。
數學與任何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思想的抽象,理論的嚴謹性以及其應用的廣度。由于年齡偏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這給他們的數學學習帶來了挑戰(zhàn)。使用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微課簡潔明了,當學生學習時,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和地點,擁有很多自主權,并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視頻播放的速度和頻率,這使教師的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為每個學生服務。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進一步轉變學習困難的學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微課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教師可以將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歷史材料和數學有趣的主題結合到通常的教學內容中。豐富課堂學習的材料,讓優(yōu)秀的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探索的樂趣。
在預習課本內容后,學生往往對學習的基本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預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教師教學內容應注意的難點。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記錄微觀教學來解釋一些教科書中的關鍵和難點知識,并做出合理的解釋。當學生面對興趣問題時,他們愿意發(fā)展自己的思維活動,并主動自學。學生根據課業(yè)進行探究活動,嘗試自主操作。學生使用微課獨立探索,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微課程視頻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在這部分中老師起到了一個為學生建立梯度支架以幫助學生探索的作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還相對薄弱,在面對平面幾何的學習中已經顯得力不從心,更何況上升到立體的幾何形狀,學生很難憑借自己的想象能力來理解空間物體的存在方式。如依照傳統(tǒng)方式進行教學,無非是先將教學模型各個方位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空間物體的三視圖,但在教學中由于角度的問題,學生很難把平面上的圖與現(xiàn)實物體進行聯(lián)系,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課堂教學中,作者準備了三種物體:長方體,立方體和球體,用于視頻解釋。作者從正視、側視、俯視等多個角度展示這三個對象的特征,解決因角度差,不同方位的同學僅能看到物體單一位面的問題。學生還可以通過視頻暫停和回放的功能對物體進行深入的理解。
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但它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情境,講解了具體的內容,演示了計算的過程,設計了科學的練習。不僅如此,微課還把數學課本中的重點、難點制作成了小學生喜愛的動畫視頻,使學生學習的效率事半功倍。
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角的量度”課程時,老師通過視頻動態(tài)顯示播放了“線與角”的微課程視頻,并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體的角落作為例子。教師將這些知識點轉化為微課程,不僅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也為將來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基礎。再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很多同學難以理解三角形的高是如何繪制的。教師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重點分析三角形的結構以及各類型三角形的作高線示范。隨后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小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解決掉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整個教學流程以小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為起點,通過教師的講解指導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學習,最后以微課視頻結束,在課堂之上基于學生的學習實況實現(xiàn)了微課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完美結合。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保持課堂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能夠促進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主動思考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點。這比教師自己表達所達到的效果要更好,更加有利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微課在課后復習知識方面也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例如,當學習圖形區(qū)域知識時,學生往往會混淆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制作歸納總結視頻幫助學生快速組織所有知識點。通過比較和說明,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方格、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公式,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
教師在上課后,將課堂所講以微課的形式發(fā)送到網絡上或是班級交流的群里,便于在課堂之上沒有完全掌握知識的學生在回到家后通過電腦或手機對課堂知識做進一步的消化,這也為知識水平低的家長解決了輔導學生學習的難題。如教授了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一課后有些學生雖然知道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對于公式的基本含義還是不夠清楚,導致對于解決問題仍存在某些困難,所以學生回家后就可以通過觀看上傳到網上的“圓的面積”微課視頻重新進行一遍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這就如同將老師帶回了家與學生面對面的一對一輔導,指導學生的問題解決。這遠比教師在放學以后只留下作業(yè),而無法真正對學生起到課后的輔導工作更有意義。
高年段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幾何的時候,已經能較為直觀、理性地觀察物體。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場景是難以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例如射線、直線等的認識,圓面積的切割拼組、圓柱體積的切割拼組等等。這個時候,無論教師怎樣和他們解釋,學生們還總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以然。如果利用微課,通過動畫來展示:一個圓柱體被平均切割成等大小的8塊,然后分開再重組成一個類似于長方體的物體;接著,同樣的一個圓柱體,再次被切割成等大小的16塊,然后再重組成一個類似于長方體的物體;之后,又一個同樣的圓柱體,再次被切割成等大小的32塊,然后再次重組成一個類似于長方體的物體;如此演示下去,學生就能很直觀地理解到:當這樣的操作無限進行下去,所重組的物體就會無限接近于長方體。這樣學生在腦海里面就擁有了如何去想象,如何去理解的空間想象能力。那么當學生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能夠輕松自如、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