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浮市云浮中學
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熱情程度決定了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習內容設計有效問題,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用問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用問題架起學生與課本的橋梁。它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藝術設置,更取決于教師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駕馭程度。那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該如何設計有效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呢?
興趣是學生學習主要動力,也是學生主動、積極探究的內驅力。雖然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主觀意識,但興趣作為一種積極的情感因素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化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由淺層的思維認知轉化為對知識內涵的探索,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如教學高中歷史《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教師沒有直接開門見山引出新知識的學習,而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閱歷談談對“鴉片”的認識。這一開放的話題立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他們的話匣子?!傍f片就是毒品,也叫大煙、煙土。人一旦吸食了就會上癮,很難戒掉?!薄傍f片不僅摧殘人的身體,更摧殘人的精神?!薄瓦@樣在學生的議論紛紛中,對新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關于鴉片戰(zhàn)爭,你都有哪些了解?”教師這一問自然而然使學生想起林則徐虎門硝煙的故事。教師順勢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林則徐虎門硝煙”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思考:1.林則徐為什么要硝煙?2.當時的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輸入鴉片?3.鴉片戰(zhàn)爭的最終結局是什么?這樣學生在“看電影”中即激發(fā)對學習的興趣,還引發(fā)對教師問題思考和關注。使得學生在興趣驅動下開始積極思考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歷史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知識內容錯綜復雜。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得學生的思考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體現(xiàn)知識的整體結構。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若教師提出的問題雜亂無章,不僅讓學生的思維陷入混沌,還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利于教學的全面展開。
如教學高中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時,教師可先提問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然后再提問太平天國為什么會失???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這樣有條理的提問,使得學生通過對太平天國運動在民主革命時期的興起和失敗必然性的分析,探討單純的農(nóng)民運動無法完成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任務,深化他們對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能夠全面辯證地認識太平天國運動,學會以史為鑒,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歷史責任感。收獲知識的同時還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由此可見,通過有條理的提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內容,還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分析歷史問題,提高他們歷史唯物主義認知,促進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因此,在提問時,教師要精心準備,不能隨意發(fā)問,想到哪問到哪。設計循序漸進的問題便于教師整體把控課堂教學,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高中歷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此時教師不要急于告知學生答案,而是通過一些具有啟發(fā)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有一種茅塞頓開、撥開云霧見晴天的感覺。這樣的問題點撥比單純的告知答案讓學生記憶要更深刻、更牢固。并且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優(yōu)化學生思維過程。
以高中歷史《新航路的開辟》一課為例,在學習中學生對于“新航路的開辟的意義”不是很理解,他們對新航路的開辟僅僅停留在“幾個冒險家繞地球航行一周”的表層認識。這時教師提問他們:“資本主義的性質是什么?他們耗費巨大資金和人力僅僅是體驗‘冒險’?”這一問讓學生想起了資本主義的本質:掠奪資本。學生終于明白新航路的開辟的真正意義:資本擴張。于是對資本主義的本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個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往往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問題的本質,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要想讓這門藝術熠熠生輝,教師就要根據(jù)高中歷史的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心里發(fā)展特點,設計有效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