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艷
(江蘇省鹽城市田家炳中學 224000)
隨著新時代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和變化,高中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貫徹落新課標改革的教學理念,從改革課程結構,適應時代要求及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要求做起,所以針對化學這一門學科,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在教學課堂中,我們要堅持化學課堂上的實驗教學,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化學教師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怎樣搞好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究呢?是每個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思考和掌握的學科技能,因此本文就以下三方面進行了探究.
高中化學知識點復雜又繁多,高中化學課本主要講解和研究物質性質、變化的多樣性;以及物質之間化學反應現象和原理,由于化學反應類型多樣、反應及原理十分復雜,就在心理上給學生定義了化學知識的抽象難懂,導致高中學生產生對化學學習抗拒的心理,就會直接降低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也不利于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實驗的高效開展,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這就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創(chuàng)設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驗情境,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享受樂趣,學生通過把高中化學課本里面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探究的敏感度,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表揚學生將化學課堂里面所學的理論基礎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通過用化學實驗知識來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給人們帶來幫助,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而且能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化學帶給我們的價值和用處,從而打消孩子學習化學的恐懼心里,培養(yǎng)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化學實驗的興趣.比如,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在講解酸堿指示劑原理使,從實際生活出發(fā),選擇日常生活可以運用到的紫羅蘭或者菊花,來做酸堿指示劑,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這個實驗簡單易操作,實驗現象也非常明顯,從而得出提出酸堿指示劑這個概念和原理.同時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實際操作的積極性,在實驗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認識酸堿指示劑和探究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讓他們有個大概的了解之后,然后在進行相關的酸堿指示劑的實驗,讓學生在已有儲備知識的理論基礎上加深對酸堿指示劑的了解和認識,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求知欲.所以化學實驗不僅源于生活,而且同樣服務于生活,為當今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發(fā)揮著重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操作化學實驗教學時,要鼓舞學生將所學的化學技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上課的需求,所以教師在與同學們實踐操作化學實驗的方法和內容都要重新設定和創(chuàng)新,為學生規(guī)劃出合理的化學實驗教學計劃.因為高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需要進行觀察和探究的教學,所以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的前提條件是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合理利用學校給予的資源出發(fā),不能死搬教材原理和課本提供的范例,有些課本上提供的范例并不能作為實驗的最佳選擇,必須要綜合學生和學校各方面需求來做實驗,并對一些實驗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氨的性質教學中設計的噴泉實驗時,教材課本需要的是事先集滿一圓底燒瓶的氨,瓶口塞上雙孔塞,在準備一個長玻璃管和膠頭滴管,一端插入長玻璃管,一端插入膠頭滴管,在將圓底燒瓶固定在鐵架臺上,長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燒杯中操作時,擠壓膠頭滴管中的水使之進入燒瓶中,并同時打開止水夾,即可形成紅色噴泉.在課堂上是非常復雜和困難的,所以教師可以和學生可以想辦法進行簡易操作,通過另外一種形式,用手或者熱毛巾捂熱燒瓶底部同時打開止水夾,也可形成噴泉.此設計與原教材原理相同,而且簡單易操作.所以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化學實驗模式,在必備的條件下要改變思路,帶領學生創(chuàng)新方法,找到一套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高中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其中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學生更加印象深刻的了解實驗現象和原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通過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學會知識點的歸納整理和總結,是學生學好高中化學的關鍵因素.比如:在化學實驗課堂中,學生們操作焰色反應的過程中就要思考這個實驗的主要用途和反應原理是什么,在實驗過程中要詳細記錄它的反應現象,當實驗結束后再進行知識點歸納整理和總結.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點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的改革和更新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教師要不斷的去創(chuàng)新和探究化學實驗方法,提高高中化學實驗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