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凱
(河南省平頂山市理工學校 467000)
近年來,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微課導學”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雖然運用得還不是很廣泛,但其間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因此,一線高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微課這種教學模式,從而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
什么是微課?微課是一種微型課程模式, 此模式主要以制作短視頻為基本形式, 其內容主要是其中一個學科的某一知識點或者是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情景演示、知識梳理等,為其設計的一種課堂教學內容, 同時,還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配合, 是信息化時代的一種網(wǎng)絡教學課程資源.微課錄制的視頻長度大約是5-8分鐘,相對于普通課程40-50分鐘,的確是名副其實的“微課”.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濃縮稱之為“微課”,其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在信息化時代, 微課這一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在課外進行獨立的預習和復習, 在校學生通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就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移動學習.微課教學模式被各學校采用后, 很快就得各部門的廣泛關注,隨后被定為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的重點方向.近年來,各類微課競賽和培訓活動在全國各地教育機構中積極開展, 促進了微課這一教學模式的迅速發(fā)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其中包括對“微課導學”這一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的認知不足.
目前,“微課導學”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 教師和學生對“微課導學”教學模式不夠重視, 彼此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和知識的分享比較缺乏, 微課教學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得到有效的實踐和推廣;其次, 教師在“微課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中, 通常沒有辦法去選擇現(xiàn)實高效的可利用資源, 從而使其無法充分完成教學目標, 致使產(chǎn)生不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 從業(yè)教師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不利于 “微課導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效率最大化.一線教師在以下方面的實操能力有限,例如: “微課導學”教學設計、流程、導入、視頻錄制等方面,從而使他們在教學中不能對微課的利用得心應手.上述問題的產(chǎn)生,學校和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并研究應對策略,及時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產(chǎn)生.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樹立認真研究探討信息化高效課堂的目標,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取得教學方法、模式、環(huán)境、技術的推陳出新,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教學可以實現(xiàn)教學信息化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打造出開放、共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重視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微課導學”產(chǎn)生的正面效果.注重一線數(shù)學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從而使“微課導學”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得到解決,構建同區(qū)域高中學校的微課教學領域的橋梁,使 相關課程教師之間進了系統(tǒng)全面地交流和分享.
近些年,“微課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一線教師的微課資源是自己錄制的,其使用質量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會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開展下去, 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無法有效借助微課教學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導致“微課導學”教學模式下還會發(fā)生學習效率低的個別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微課導學”教學模式在使用的過程中, 掌控好微課資源的選擇是教師的第一要務.在備課過程中,集思廣益,整合同學科教師的教學資源,進行資源共享,在這其間,務必要考慮學情,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微課視頻,只有采取這種方法,才可以確保“微課導學”教學模式的順利展開, 確保打造出適合本校學情的高效課堂.
“微課導學”教學模式的關鍵就是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各種信息化培訓和微課制作應用的培訓應積極參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現(xiàn)代教學設施的使用水平,積極參加各種信息化教學大賽,在比賽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其他老師的精華之處, 深刻理解信息化微課教學利用和前景.把握“微課導學”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的應用,通過進行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微課學習, 對微課的內涵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 掌握微課制作的一些比較實用的技巧, 從而起到對高中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能力提升的作用.
為與教育部新課標、新課改的要求相接軌,有效執(zhí)行《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意見》,我校高中數(shù)學一線教師要大力提高自己教學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 依靠團隊力量,摸索出一條教學信息化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學習效果,使“微課導學”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通過微課教學與基礎課程的融合, 致力打造出高中數(shù)學的優(yōu)質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