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彥余
中國擁有全球范圍內規(guī)模龐大的電子商務市場,電子商務產業(yè)極具發(fā)展?jié)摿蛧H競爭力。與電子商務迅猛發(fā)展的現實相比,電子商務現有法律法規(guī)亟待梳理、補充、修改和完善,促進電子商務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迫切需要加強立法。
2013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子商務法》)的立法進程。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近年來,一些商家為了提升網店的銷量和信譽,常常雇人刷單造勢,網絡上也出現了大量專門組織刷單的公司。作為國內維系消費者和企業(yè)之間的客服平臺和維權公益平臺,消費保也曾接到很多有關網絡刷單的投訴。
隨著網絡購物越來越便捷,網購刷單也成為了網購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一些人為了獲取刷單返利,參與其中虛假消費,為商家造勢,嚴重擾亂了商業(yè)信用和市場秩序。另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會以網上兼職刷單為名義,以高額返利為誘餌,對受害人實施詐騙。
2018年11月。36名利用網絡刷單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被中國公安機關從菲律賓押解回國,其中22名交由廣東警方處理,14名犯罪嫌疑人隨即被押解回吉林接受處理。至此,涉及國內多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700余起電信網絡詐騙案成功告破。涉案金額1800余萬元。
各種刷單返利返現廣告充斥各大網頁、論壇、社交軟件。不少人輕信這些廣告語,被高額返利吸引,幫所謂的網店刷單增加銷量、提高信譽,卻落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這些受害人不僅被騙取了錢財,其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遭受到了巨大損害,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自2019年1月1日施行的《電子商務法》中,對網絡刷單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
第十七條規(guī)定:
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guī)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
電商交易中,刷銷量、刷好評、刪差評等刷單、炒信行為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為了獲取刷單返利,一些人參與其中虛假消費,為商家造勢,引發(fā)了大量消費投訴,嚴重擾亂了商業(yè)信用和市場秩序。網絡刷單是一種違法的虛假宣傳行為,涉嫌不正當競爭,既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又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的規(guī)定,應堅決予以取締。
春節(jié)臨近,商家的促銷活動一波接一波,在這個消費狂歡的時刻,刷單類詐騙多發(fā),消費者需提高警惕,在遇到類似的刷單套路時,做到“六不要”:
●克服貪利思想
網絡刷單等虛假交易行為已被明令禁止,并非正當職業(yè)。不輕信所謂的高額返傭、預先墊付等兼職工作。樹立正確的求職觀,按勞索薪。
●上正規(guī)的招聘網站
不要輕信QQ群、微信、博客、論壇上看到的招聘信息,找兼職要上正規(guī)的招聘網站。
●不輕易透露個人信息
不要輕易透露個人信息。特別是銀行賬戶、密碼、驗證碼、支付寶賬號等。
●加強防范意識
不要點擊來源不明的網站鏈接。不要輕信所謂“卡單”、“掉單”、“付費激活訂單”等術語,不要向陌生賬戶匯款。
●提高維權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強對法律法規(guī)知識及防騙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
●發(fā)現上當及時報警
若發(fā)現自己上當受騙。第一時間收集好所有交易記錄、聊天記錄等憑據并報警,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這將有利于警方凍結不法分子賬戶,防止錢款轉出。堅決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消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