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斌 劉漢君
四、靜心出神韻
“心之所往,神之所向。靜心大舞,練出神韻。”每臨大事有靜氣,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謀事,謀事才能成事。涵養(yǎng)靜氣的過程,就是在追求一種身心的平衡,營造一種內(nèi)外的和諧,成就一種無為的境界。古人對靜心有很多解釋。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屐o為本?!薄疤摌O靜篤”是一種道的境界,“虛靜”容易到達,但“虛極靜篤”卻很難達到,只有執(zhí)守內(nèi)心清明寧靜、平衡、安定的狀態(tài),才能充滿一種生命的靜氣。
大舞是動態(tài)的靜心?!办o心出愛,靜心出神,靜心出靜氣,靜心出神韻?!弊畲蟮摹办o”實則也是最大的動,是全身臟腑、肌肉、四肢百骸放松的活動。定心靜氣,氣定神閑,微笑自出,既是習練大舞自出的神韻,也是習練大舞的理想境界。要想獲得如此境界,我們在習練大舞時,就要凝神靜氣、心生美好,勤加練習,多多體悟。因為學習是沒有捷徑的,沒有一樣事情,是隨隨便便、不花力氣就能成功的,必定是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揣摩,有了體悟,有了神韻,才會有質(zhì)的飛躍。靜心去練習大舞,體靜心閑地習練,方能習練出大舞的神韻。比如,在練習大舞飛身勢時,開始學習時重點是動作要領、運行線路、外形動作的規(guī)范上,要求動作中規(guī)中矩,松緊適宜,配合協(xié)調(diào),兩臂弧力爭連貫自然到位,上步、退步要平穩(wěn)放松;接著是關注呼吸與動作的配合,邁步輪臂、脊柱蠕動、軀干旋轉(zhuǎn)、四肢擰轉(zhuǎn),配合起吸落呼,不疾不徐,用“心”聆“聽”呼吸與肢體動作配合的聲音,專心一致,心神內(nèi)斂,神不外馳;最后是意識、呼吸、動作三者合一提高練功境界。
“意之所向,心之所往,力之所及,神之所聚”。有意識用眼神引領動作,大舞的飛身勢要做到“眼到、神到、意到”。手臂隨著身體的起伏,像蝴蝶翩翩起舞,像大雁充滿張力地扇動翅膀;轉(zhuǎn)頭以及脊柱的旋轉(zhuǎn),像擰毛巾似的,從根節(jié)開始,幅度由小到大;最后緊2至3秒,配合停閉呼吸,讓內(nèi)在氣血繼續(xù)運行到位,而外在肌肉適度的緊張增加力量;之后徐徐放松再還原,接做下一個動作。這些功法中一招一式的神韻,只有勤加練習與靜心體悟,方顯本色。
五、靈悟出神韻
帶著覺知感受做當下的動作。傾聽你的感受,尊重你的感受,當意識完全專注時,氣機的和暢,氣血的充盈,身心達到和諧。大舞功法喜悅、寧靜的神韻油然而生。隨著練習的深入,大舞每一式動作的神韻自然顯現(xiàn)。比如,大舞的抻腰勢動作,兩臂前伸至上臂內(nèi)側貼耳,接著在一只腳跟離地的同時,手臂繼續(xù)舒展向上方引伸,無限放大,到達位置后,外停內(nèi)動,動作略停,回收時,緩慢呼氣,兩掌隨呼吸回收于膻中穴,翹臀、塌腰、挺胸、抬頭;凝神靜氣。其神韻都在肢體動作形成的張力里面,像充滿生命靈氣的大師雕塑。再比如,大舞的開胯勢動作,原本就是一種語言,一種生命的語言。
“若息從心出,亦復知從心出?!毕男某?,這個“心出”是意念,而不是從心臟這個臟腑出來。開胯勢,兩臂自然側起,呼吸沉穩(wěn),氣息帶著手臂外旋。外旋,即有意識全神專注于當下外旋著的手臂,逐漸轉(zhuǎn)掌心向上,經(jīng)側平舉至頭頂前上方,一只腳從腳后跟過渡到腳前掌后輕上步,緊跟其后的另一只腳緩落至上步腳的內(nèi)側成丁步,同時,沉肩墜肘,兩手緩緩下落至額前,掌心相對在眉眼太陽穴處靜候,心隨肢體動作一致,接著繼續(xù)做動作,轉(zhuǎn)頭、頂胯、開臂,氣灌四肢百骸,一氣呵成,沒有一個動作是多余的,是浪費的,是以無意識的心去隨意而做。我們習練時邊做動作邊體悟,融合姿態(tài)與動作,充分地去感受身體的導引與抻拉,使動作渾然天成,圓活靈動,收放自如。
六、品修出神韻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逼沸拗械拇笪璩錆M大愛精神之神韻,是無形實有,內(nèi)化于心,顯現(xiàn)于行,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來的品質(zhì)素養(yǎng),是通過習練大舞功法表現(xiàn)出來的端正體態(tài)。正如古人所說,“抱神守一,形將自正?!边@個“神”在大舞功法習練中是大愛精神之“神”。習練時,心澄貌恭,身形動作不偏不倚,周身中正,目光和順。比如:大舞的抻腰勢,其動作“總根”在于心,心中有愛,心平氣和,氣和而神寧,神寧而氣歸其位,氣歸其位則能養(yǎng),因而要找到動作的出發(fā)點,從“心”出發(fā),調(diào)心為要,讓心平淡自如,讓心放收自如,達到以神領舞,以舞調(diào)心,以形養(yǎng)正心,神韻盡顯。做動作時手臂、軀干、后腿前抻成直線,手、腳兩頭用力延伸牽引,緩慢柔和,軀干松中有緊,節(jié)節(jié)帶動,重心向后時,以前腳大趾外側的大敦穴為點蹺起;同時充分翹臀塌腰,身形沉穩(wěn),動作協(xié)調(diào)。再如大舞的摩肋勢,練習時心里面要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動作上就特別放松與協(xié)調(diào)。其軀干以脊柱為主線,以點帶面,以下丹田之氣引動腰,以腰帶肩,以肩帶臂,以臂帶腕,行于手指,從而動諸關節(jié)。摩肋勢不僅手腳并用,軀干配合,而且五臟六腑一起“參入”,達到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相促進,在整體中有側重,在側重中有整體,達到整體平衡。摩肋時手前伸,腿向后,掌根用力摩肋,柔順暢通貫穿,提高“摩肋”的健身養(yǎng)生效果。
綜上所述,練出大舞的神韻,即進入了“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地。習練時我們的身體是核心之源、神韻之源?!耙詯倽櫸?,以和調(diào)舞”,我們習練大舞,練出了和諧,練出了德行,練出了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