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姣 葉劍強
摘? ? 要: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對人的很多行為有影響。本研究通過網絡問卷和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調查中學生對科學教師的信任程度與學生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性。結果表明:中學生的科學學業(yè)成績與人口學變量如性別、年級及教師的性別等維度存在顯著相關。中學生對科學教師的信任在友善關懷和守信可靠這兩個維度上對其學業(yè)成績有正向促進作用,并達到顯著性水平。
關鍵詞: 學生信任? ? 學業(yè)成績? ? 相關性
人是社會性動物,決定了人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人有接觸或聯(lián)系,只要有人和人接觸、聯(lián)系的地方都會涉及信任。信任就像空氣一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在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人類離開了信任將寸步難行。教育是人類傳遞文明和智慧的主要途徑,教育的過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類文明的走向和進程,在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師生關系。對于中學生來說,除了家庭環(huán)境對其身心發(fā)展有重要影響之外,另一個對學生影響很大的環(huán)境就是學校。學校對學生影響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任課教師,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中,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及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就是一個重要方面。
關于人際信任,不同學者定義不同:Roterberg將其定義為個體對另一個人的言語、承諾、口頭或書面陳述的可靠性的一般期望[1]。Deutsch將人際信任定義為一個體對另一個體采取合意行為的可能信念和期望[2]。Mcallister認為信任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信心程度,愿意按另一個人的語言、行動和決策而行動的程度[3]。我國學者楊中芳等人將信任定義為在人際交往中雙方對對方能履行他所被托付之義務及責任的一種保障[4]。
李曄在其博士論文《師生信任及其對學生的影響》中提到中學對教師的信任,認為學生信任是一種習得性的認知現(xiàn)象,是堅信自我和艱堅信世界的一種感覺[5];范明明在關于教學信任的含義、功能及實現(xiàn)中指出教學信任可以幫助形成親密、包容、團結、友愛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改善師生關系,認為教學信任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和教學的客體學生,即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依賴關系,這種依賴關系是相互的,包括責任、期望和信任。教學信任具有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構筑和諧的師生關系、減輕教學過程的負擔、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功能[6]。
對學生信任的研究定義為學生對學校、教師、家長和同學這些對象的信任。學生信任主要從信任與親社會行為、信任與心理健康、信任與對象、信任與性別、信任與學業(yè)成績這五個方向著手研究。本研究以科學教師信任與學業(yè)成績?yōu)槔归_問卷調查研究,以期獲得信任理論在學科教學中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1.研究的過程
本研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和紙質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研究過程分為4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編制調查問卷,問卷用以測量中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程度;第二,匯總和統(tǒng)計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第三,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與對教師的信任分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第四,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討論。
1.1編制問卷
本研究基于李曄的中學生對教師信任量表,在此基礎上做了一定修改。初步編制成的《中小學對科學教師信任程度調查問卷》共由27道題組成,其中前4題為人口學數(shù)據(jù),有中學生的性別、年級、科學老師是否班主任及科學老師的性別;5題到25題為學生信任的測量試題(含1道測謊題),分為3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6題),主要測查學生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定;第二個維度是科學教師的守信可靠(7題),主要測查學生對教師守信可靠的評估;第三個維度是科學老師的友善關懷(7題),主要測查教師對學生的友善關懷程度;最后兩題為中學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
1.2施測
問卷共發(fā)放450份,其中網絡問卷300份,紙質問卷150份?;厥諉柧砉?05份,有效問卷數(shù)237份,其中網絡問卷133份,紙質問卷104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77.71%。
2.研究結果
基于得到的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學生對與科學教師的信任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性分析。通過相關性分析,旨在了解學生對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守信可靠及友善關懷的認同程度與教師(教齡、性別等)、學生(年級、性別等)等人口學屬性、科學學業(yè)成績上的相關性分析,統(tǒng)計方法有描述性統(tǒng)計、差異性分析及路徑分析。
2.1學生性別對信任的差異比較
為了對不同性別被試對象的信任差異進行比較,對126名男性被試和111名女性被試的得分在三個維度及信任總分上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1。
根據(jù)表1的分析數(shù)據(jù)結果,對不同性別的被試在三個維度上的差異進行比較可以得出,在守信可靠這個維度上,男生對科學教師的認同和信任感要顯著高于女生(p=0.047<0.05)。而在對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友善關懷及問卷總分的評分上,男生與女生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119>0.05;p=0.392>0.05;p=0.125>0.05)。
2.2年級因素的差異性比較
本次學生信任的測量,由于以科學學科為例,學生的年級分布從六年級到九年級,對不同年級學生在三個維度上進行差異性比較,進行F檢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級學生對教師的信任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p=0.000<0.001)。具體的,對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守信可靠及友善關懷這三個維度達到了極其顯著的水平(p=0.000<0.001)。其中,教學能力維度方面,6年級學生對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認同感最高,8年級學生認同感最低;守信可靠維度方面,7年級學生認為科學教師是守信可靠的,而8年級學生對科學教師的守信可靠的認同感最低;友善關懷維度方面,6年級學生最易感受到科學教師的友善關懷,而8年級學生最感受不到科學教師的友善關懷。
2.3科學教師的性別對學生信任的影響
為了比較教師的性別對學生信任的影響,將教師的性別與學生在三個維度上的得分進行差異性比較,進行了t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得出,科學教師的性別顯著影響學生的信任感。學生對于男老師的信任感水平顯著高于女性科學教師(p=0.000<0.001)。但在教學能力、友善關懷及總分上,男女教師并不影響學生的認同感(p=0.402>0.05;守信;p=0.470>0.05;p=0.177>0.005)。
2.4路徑分析
從相關分析結果來看(見下圖1),本研究考察的各變量(教學能力、友善關懷、守信可靠、科學學業(yè)成績)之間具有極其顯著的相關性,其中守信可靠、友善關懷對學生科學學業(yè)成績的正向預測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0.001),表明教師的友善關懷和守信可靠水平越高,學生科學學業(yè)成績越高。同時,還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認同與科學學業(yè)成績之間并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表明,在學生看來,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影響他們科學學業(yè)成績的關鍵性因素,反而教師的守信可靠和友善關懷對學生科學學業(yè)成績有顯著性的影響。
此外,根據(jù)路徑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能力、友善關懷、守信可靠三個維度之間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性,其中教學能力和友善關懷的相關系數(shù)為0.780;友善關懷和守信可靠的相關系數(shù)為0.722;教學能力和守信可靠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0.742。友善關懷和守信可靠與科學學業(yè)成績之間有顯著相關性,其中守信可靠與科學學業(yè)成績的回歸系數(shù)為0.396;友善關懷與科學學業(yè)成績的回歸系數(shù)為0.231。
3.分析與討論
3.1學生性別對學生信任影響的分析
通過學生性別對信任的差異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教學能力、守信可靠、友善關懷這三個維度上男生的平均分比女生高,但在標準差這個變量上,男生的標準差在三個維度都比女生低。表明男生容易給老師打高分,而女生給老師的打分都偏低。與男女生的性格差異有關,男生性格活潑開朗,大方隨性;而女生心思細膩,更能從細節(jié)中觀察和評價事物。比如在做“科學老師在課堂上總有辦法讓學生注意聽講”的問卷調查時,發(fā)現(xiàn)男生更容易給老師打高分。正如在問卷里填寫這道題的時候,男生會因為對科學老師留下的印象而形成一種思維習慣,這種思維反射到“科學老師的確總是有辦法讓我們認真聽講”這一話題上,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老師的印象。而于女生而言,“關于科學老師在課堂上總有辦法讓學生注意聽講”這一話題,女生會在意老師行之有效的具體次數(shù),同時比較關注老師執(zhí)行的效果,因此女生的評分標準較男生高,給出的分數(shù)比男生低。
3.2學生年級對學生信任影響的分析
在年級的差異分析比較中,無論是平均分還是標準差,在教學能力、守信可靠、友善關懷這三個維度上,六到九年級的被試分數(shù)各有差異,而且差異性極其顯著。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學生的年齡跨度大,從六年級到九年級,相差3歲,而小升初正是學生的認知、思維發(fā)展最快的時候,因此會有顯著差異。還有一個顯著的差異就是在教學能力、守信可靠、友善關懷三個維度上,八年級(初二)被試的平均分是最低的。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初一升到初二的時候,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適應,對于科學內容、難度及學習科學的方式,較小學相比發(fā)生比較大的差異,如果較好地適應了小升初的科學變化,對科學的認同感就高,反之表現(xiàn)出來就是所謂的偏科。因此,八年級的分數(shù)是最低的。隨著班級、師生關系、同學朋友關系的不斷熟悉,尤其是臨近畢業(yè)的緊迫造成的無形壓力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作息上經歷了較大的變化,他們在適應這些急速轉變的變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更為強硬的適應性。所以九年級的分數(shù)有所回升,對人的信任要高一些。
此外,六年級的分數(shù)顯著高于九年級(初三)的平均分值。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六年級學生跟初中生比相對單純,對社會人際關系接觸得少,接觸到的不信任經歷相對較少,所以分數(shù)要比初中三個年級的平均分值高。
3.3科學教師性別對學生信任影響的分析
在對科學教師的性別與中學生對科學教師的信任結果分析的時候發(fā)現(xiàn),男女教師性別差異在教學能力這個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標準差數(shù)值上有些許不同??赡茉蚴墙虒W能力包含多個要素,不同個體的教學能力參差不齊。例如,不同性別的教師在親和力上明顯是不一樣的,尤其女老師的親和力顯著優(yōu)于男性教師。而這容易導致學生在給老師打分的時候標準不一致,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老師的平均分在守信可靠這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男老師的得分要顯著比女老師高。
綜上所述,中學生對科學教師的信任對其科學學業(yè)成績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具體表現(xiàn)為,男生對科學教師的認同感和信任感要顯著高于女生對科學教師的認同感和信任感;中學生對男老師的信任程度顯著高于對女老師的信任程度;中學生對科學老師的信任在年級上的大小關系為:六年級>七年級>九年級>八年級。
3.4科學教師是否是班主任的分析
在分析科學老師是否是班主任對學生信任的差異性比較時發(fā)現(xiàn),在教學能力和守信可靠兩個維度上相差不是特別大,但是在友善關懷這個維度上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對學生的信任有顯著的差異,班主任的平均分比非班主任高。這一點很好解釋,即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在對學生的關懷程度上有明顯差異,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懷明顯比非班主任要多,因此班主任的平均分顯著高于非班主任。
參考文獻:
[1]Ken J, Rotenberg.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Trust Belief Scale.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 [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 2005, 23(5): 271-292.
[2]Deutsch M.. Trust and Suspicion [J].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1958, 2(4):265-279.
[3]Mcallister D J.. Affect and Cognition Based Trust as Foundations for 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 in Organization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1):24-59.
[4]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機制:關系運作與法制手段[J].社會學研究,1999(2):53-66.
[5]李曄.師生信任及其對學生的影響[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6]范明明.教學信任的含義、功能及其實現(xiàn)[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3(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