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農村學校學困生學業(yè)水平提升策略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農村教育教學現狀,從農村學校學困生學習現狀和農村學校學困生學業(yè)水平提升策略深入說明并探討如何促進學困生有效學習,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農村教學;學困生;提升
隨著教育體制的發(fā)展與改革,社會及國家高度重視學生的教育問題。每個班級都是一個獨立的整體,而學生為整體中的個體,學生的成長與學校的發(fā)展緊密相連。但是每個班級內都包含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在農村的一些學校中,學困生所占的比例比較大,所以,教師需要關注學困生的成長情況,運用有效方式,使學困生得到轉變,進而提高學校學困生學業(yè)水平,保證教學質量。以下為筆者對農村學校學困生學業(yè)水平提升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一、 農村學校學困生學習現狀
當前農村學校學困生學習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第一,學困生沒有穩(wěn)固的基礎知識。許多學困生都會出現成績下降的現象,這時學困生就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對學習產生厭煩感,影響學習效率,長期下去,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就會逐漸缺失,或者對知識體系缺乏整理與應用能力,導致學生與社會脫節(jié),影響學困生正常發(fā)展。第二,學困生在學習期間沒有形成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沒有找到適合自身成長的學習方式。其在課堂中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愿意獨立思考并解決學習問題,經常做一些小動作,擾亂課堂秩序。同時回到家后,不能及時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和練習,即使做練習題,也是邊做邊玩,一心二意,吃食物、看視頻等。此外,學困生沒有預習教學內容的習慣,沒有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沒有針對性,一節(jié)課結束之后,學困生不會理解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在實踐中不會有效進行學以致用,產生有時間無效率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的激發(fā),不能保證教學質量。第三,一般來說,學困生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增加學習難度。加上一些學困生可能會受到家長的指責與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嘲笑,學困生會覺得自己的努力不會換回認可與收獲,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導致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阻礙學困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二、 農村學校學困生學業(yè)水平提升策略
(一) 愛護學困生
教師需要明白只有愛護學困生,用愛對待每一個學困生,才能使學困生感受到溫暖,縮小學困生因自卑與教師之間產生的差距,使學困生愿意相信自己,將學習與生活中的喜與悲和自己分享,進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應以真誠愛護學困生,起到模范作用,激發(fā)學困生心中愛的熱情,使學困生消除對教師的畏懼心理。當學困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參與教學活動時,需要給予學困生耐心支持與引導;當學困生在學校出現錯誤行為時,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方法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自主改正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素質;當學困生在學習中取得進步時,教師需要給予學困生肯定與贊揚,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由此將愛滲透到學生學習中的各個方面,賦予學困生心中愛的真諦,使學困生變得更加優(yōu)秀。
(二) 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
第一,尊重學生個體化發(fā)展。因學困生興趣愛好與性格特征具有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不同,從學困生自身需求出發(fā),設計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堅持學困生進步與成長的原則,挖掘學困生身上獨特的閃光點,懂得學困生存在缺點的同時存有優(yōu)點,即使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是可以依據學困生的潛能,在唱歌、美術、體育等多個角度培養(yǎng)學困生自身的技能,進而使學困生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第二,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一個長期轉變的計劃,擬訂適合學困生成長的方案,提高班級內學困生的整體學習水平與知識素養(yǎng)。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以減小個體差異為前提,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公平對待班級內所有學生。同時,降低對學困生的學習要求,不給學困生過度施加學習壓力,科學地帶動學困生努力學習,豐富學困生自身知識儲備量。此外,在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將難度較大的問題留給優(yōu)秀學生,將一般難度的問題交給學困生,使學困生能夠運用基礎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促進學困生自信心的建立。在布置作業(yè)方面,采取評價手段,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給學困生適當的權利,使學困生由被動的做作業(yè)轉變?yōu)橹鲃有问?,并且對學生給予鼓勵與肯定,以多個角度陪養(yǎng)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 巧妙運用家校合作教育方法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與學校合作,也就是家長與教師之間通過交流溝通,掌握學生在校表現情況與學習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開展的一種教育方式。對于學困生來說,運用家校合作教育方法能夠有效彰顯教育效果,便于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手機、短信、微信等先進技術,與學校與家長溝通,進而掌握學困生學業(yè)水平的提升程度,同時教師在與學困生家長交流時適當表揚學生,家長可以對教師給予足夠信任,與教師一起配合提高學生自身的學業(yè)水平。例如,某學校的一名學困生因學習成績不好,所以經常受到父母的粗暴教育,長期挨打使這位學生的自卑心理特別強烈,導致其在學校期間很少與他人交流,久而久之,這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受到攻擊。教師發(fā)現這種情況后,及時與家長溝通,向家長講述教育的藝術,讓家長明白怎樣的方式才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方式,由此家長正視自身教育問題,運用正確的思想對孩子進行家庭式教育。所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可以使學困生樹立積極進取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困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學校教師在提升學困生學業(yè)水平時,需要制定有效教育方案,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不斷促進學困生思想觀念的轉變,進而提升班級內整體學生學習水平,為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魏元丕.農村學校學困生形成原因淺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8):215-215.
[2]王建軍.農村小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146-146.
[3]管風強.淺談農村學校學困生轉化的幾點體會[J].中外交流,2017(30):89-89.
作者簡介:
茍攀登,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白草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