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作培 石磊
摘要: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關注實驗改進、實驗設計、氣體制備、特殊反應,充分體現(xiàn)了化學學科的特點,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思辨力、實踐力和探究力,對中考化學實驗題的命制提供參考和啟示,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具有導向作用。
關鍵詞:中考化學;實驗題;特點;評價
文章編號:1008-0546(2019)01-0065-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1.020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創(chuàng)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1]。實驗在化學學科的發(fā)展進程中一直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學化學課程的特色之一,是化學的基礎和靈魂,如何將實驗內容命制成中考試題一直是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的課題。筆者參加了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的命制工作,強化了對實驗的考查。
一、化學試卷整體概況
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的命制立足《化學課程標準》和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冊)》,參照江蘇省教研室對本市近幾年化學試卷評價報告中的改進意見和《徐州市2018年中考考試說明》,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命題思路,以化學知識和技能為載體,按考試要求對學生的歸納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綜合能力等進行考查,能力立意和教育立意相結合,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試卷采取物理和化學合卷的形式,即前十題為物理選擇題,緊接著是化學試題,最后是物理試題,化學部分共16小題?;瘜W實驗具有思維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本卷突出了這一學科特色,強化考查了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實驗探究等內容,涉及7小題共32分,充分體現(xiàn)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二、化學實驗題的命制特色
1.關注實驗改進,提升創(chuàng)新力
改進蘊含著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不是知識的復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知識在更新,時代在發(fā)展,教學應為時代所需,教學中可根據(jù)學校實驗室的條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需要,對一些教科書上的實驗進行大膽改進和創(chuàng)新,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2]。
如第15題:納米鐵粉在空氣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熱即可劇烈燃燒,下圖是納米鐵粉在錐形瓶中燃燒的實驗(如圖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納米鐵粉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e3O4
B.水可防止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C.激光手電照射使納米鐵粉的著火點降低
D.氣球先膨脹后又變小
該題根據(jù)燃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革新,將紅磷換成了納米鐵粉,點燃方式也改用了激光手電照射,對燃燒的條件和現(xiàn)象、實驗設計意圖及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等相關知識進行了考查,素材新穎,構思巧妙。同時該實驗也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又將物理學中的壓強知識滲透到化學中,是一道綜合性很強的創(chuàng)新實驗題,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本題答案為C。
又如第23-(5)題:某化學興趣小組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可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圖中的MN段、NP段和PQ段(如圖2)。
①能夠說明氧分子不斷運動的曲線是______。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較,說明________。
③隨著實驗的進行,傳感器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約為________時幾乎不再變化。
參考答案:①AB 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微粒的運動跟溫度有關等 ③21%
教材中利用濃氨水的揮發(fā)性,使另一燒杯中的酚酞試液變紅來證明微粒的運動,該題借助氧氣傳感器來證明微粒的基本性質,并考查空氣的成分。教學中應提醒學生,微粒運動是不受外力作用的自發(fā)運動,且溫度越高微粒運動的速度越快,試題通過改用傳感器,定量且直觀地反映出微粒的性質,創(chuàng)新意識濃。
2.關注實驗設計,提升思辨力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是考查學生實驗能力和思辨力的有效手段,是中考關注的熱點。通常考查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程序、實驗可行性的設計并進行評價。
如第19題: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滴加酚酞試液
B.檢驗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鑒別氯化鈉、硝酸銨、碳酸鈣三種固體:加水
D.除去碳酸鈉固體中的碳酸氫鈉:加熱
物質的檢驗和鑒別是化學學科獨特的題型,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但原理相似,是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題型。氫氧化鈉溶液的變質、常見物質的檢驗、物質溶解的現(xiàn)象、純堿和小蘇打的性質等都是初中化學的重要考點。氫氧化鈉溶液在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均顯堿性,都可以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故不能用酚酞試液來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該題的選項為A。
該題以初中化學常見的兩種發(fā)生裝置和三種收集裝置為基礎圖形,又增添了“多功能瓶”的考點,增加了思維含量。并加強對催化劑概念的理解性考查,“一變兩不變”是催化劑的特征,正由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因而過濾后所得到的二氧化錳依然可以作為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
4.關注特殊反應,提升探究力
實驗探究題是中考化學試卷命制的核心,是科學性、思想性、探究性、原創(chuàng)性和公平性的有機統(tǒng)一,是中考的必考題型,它承載著考查學生的探究、分析、推理、綜合等能力的多重任務。異?,F(xiàn)象和特殊反應有很高的探究價值,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探究力。
如第25題:為了探究金屬活動性,將鋅和銅分別放入稀硫酸中,銅不反應而鋅的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寫出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老師告訴學生,銅和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也能反應且產(chǎn)生氣體。
【實驗探究】①品紅溶液褪色? ②二? ④藍
【表達交流】(1)排出裝置中的SO2讓NaOH溶液充分吸收,防止SO2污染空氣? (2)2H2O
【反思拓展】(1)黑色變紅或玻璃管口有水珠等(2)①②
金屬的性質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歷年來是考查的重點,銅與稀硫酸不反應,與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反應,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識有機銜接起來,試題設計成“多米諾”實驗,操作簡單連貫,從科學探究的八個環(huán)節(jié)展開,層層深入,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熟悉裝置及裝置中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題的關鍵。
三、命題的思考與啟示
1.學會教學,學會命題
教學和命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的專家認為:會命題的教師才能會教學。教學設計本身就是命題,檢測試卷和作業(yè)即為診斷性命題,模擬訓練即是終結性命題。命題為教學目標服務,考試內容是教學的導向,也影響著教學的深度與延度,會教學和會命題是優(yōu)秀教師追求的目標和方向,也是教師“教和研”共生的發(fā)展之路,特別是實驗教學,化學實驗是命題的素材來源,化學命題也強化實驗考查。
2.立足規(guī)范,立足原創(chuàng)
立意應符合課標要求和課程標準,符合測量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情景應視角新穎,貼近生活,時代感強,圖文并茂,應盡可能真實可靠。設問應與情境關聯(lián)度高,有隱蔽技巧?;疃浑y,巧妙無歧義,追求立意、情境和設問的有機統(tǒng)一。答案應多元開放準確無誤,評分具有可操作性。試題的字詞句章,包括每一處標點符號,每一處實驗圖形都要精雕細琢。原創(chuàng)試題源于教學實踐、源于生活、源于心、源于工匠精神,教師應精心鉆研試題,用心觀察生活,積極捕捉靈感,善于記錄積累,打磨精益求精。
3.研析教材,研析試題
研析各種版本的化學教科書,命題才可能融會貫通,也為教與學指明了方向。中考重視再現(xiàn)和拓展延伸教材知識,研析試題后會發(fā)現(xiàn)不少試題改編于教材或教材中的練習題,回歸教材、回歸本源,讓學生有知識之根?;瘜W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師要注意改進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各種探究性實驗 [3]。目前教師做題多研究少,教師可從試題的研析中找到規(guī)律并指導教學,從近年來徐州市的實驗探究考查的內容(見表2),可見金屬的性質常常是實驗探究題考查的重點。
命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需要規(guī)范與技術、需要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需要學習與思考、更需要練習與實踐。實驗題涉及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其命制是一項辛苦細致的勞動,從“小樓昨夜又東風”的獨上高樓、到“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漸入佳境、再到“眾里尋他千百度”的驀然回首、最后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萬喚誕生,都凝聚著教育者的心血與汗水。當然,試卷命制同樣是一項遺憾的藝術,還有很大空間去開發(fā)探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白寶琴.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青海師專學報,2007(5):16
[3] 王幗筠.例析一道實驗探究情境題[J].中學化學,201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