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民航事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行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逐步增強。但頻繁出現的民航突發(fā)事件,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會使社會大眾對航空公司喪失信心,因此建立起機場應急管理體系刻不容緩?;诖?,本文首先簡要概況了應急管理概念,接著分析了機場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相關的處理對策,以期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為社會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安全保障。
關鍵詞:機場;應急管理;問題;處理對策
1、應急管理相關概念
近些年來,研究應急管理工作逐漸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當前學術界針對應急管理還沒有統一的定義。有學者指出,應急管理是對即將或已經出現的災害采取科學有效的防御或救援措施;也有學者指出,應急管理涉及整個突發(fā)公共事件爆發(fā)前、爆發(fā)后和消亡后的所有階段,通過合理方法對其進行干預和有效控制,會降低相關損失;還有部分學者將應急管理稱之為風險管理,控制災害是其的主要目的,以降低損失。雖然對應急管理定義不盡相同,但共同點都是針對突發(fā)事件的事中應急處置,事后恢復重建、調查總結等,突發(fā)事件是應急管理的主要課題。實際上,突發(fā)事件自身的突然性、緊迫性、偶然性和威脅性特征較為明顯,嚴重威脅著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重大突發(fā)事件往往包含潛伏期、形成期、爆發(fā)相持期和消退期,與應急管理過程中的預防、準備、反應和恢復逐一對應。在早期,民用航空突發(fā)事件包含有航空運行中的事故、險情和威脅。隨著人們對應急管理工作的研究不斷深入,再加上民用航空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民用航空應急管理范疇超過了民用航空突發(fā)事件。民用航空突發(fā)事件包含民航公共領域或航空系統正常計劃外的突發(fā)情況或者是損壞相關利益、影響安全的突發(fā)事件。
2、機場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預警機制不夠完善
預警機制的建立可準確、快速的掌握安全風險,通過提供集機構、制度、網絡、舉措等組成的預警系統,可以提前反饋相應的信息,確保應急管理部門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突發(fā)時間進行應對,從源頭控制安全風險。當前,因機場氣候預警機制還不甚完善,不能對氣象信息進行快速、準確的掌握,很難對復雜天氣情況進行超前預警,再加上沒有充足的時間及時告知乘客機場天氣情況,很容易出現大批乘客涌入或滯留。
2.2 應急資源投入與組織隊伍建設不足
應急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因民航企事業(yè)單位的應急工作大都交給二級或三級部門負責,人員數量缺乏,很難同日益增強的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需求相符。再加上負責應急管理的人員以兼職為主,人員素質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專業(yè)綜合素質水平不高。作為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主要單位,機場根據《民用運輸機場突發(fā)事件應急救援管理規(guī)則》的相關要求,構建起了完備的應急資源和應急救援隊伍,結合整體民航的發(fā)展情況,我國針對應急管理資源方面的投入較少,應急資金和裝備長期不足,且缺乏有效性水平,再加上應急救援隊伍的專業(yè)素質不高,不利于應急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3應急培訓與宣傳教育任重道遠
實際上,應急管理工作的專業(yè)化水平較為突出,對機場相關領導和部門員工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與能力要求不相符的是,機場應急監(jiān)察員隊伍組建時間不長缺少相關經驗,再加上應急培訓工作的自發(fā)、零散效果突出,還沒有完全形成系統性的培訓架構,很難搭建出完整的應急培訓體系。同時,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大綱和高水平的培訓課程缺乏,機場對應急培訓工作重視度不足,這些都對應急管理工作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3、機場應急管理的處理對策
3.1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運行指揮中心要加強預案動態(tài)管理,及時修訂完善機場《應急救援手冊》,分級分類組織應急預案修訂工作,不斷總結和借鑒先進經驗,提升預案編修水平。各職能部門要認真梳理部門和崗位預案,貼近實戰(zhàn),加強預案操作性和實效性,新編或修訂預案時,要與協作單位溝通協商一致,確保預案無縫銜接,做到“文文相符,文實相符”。
3.2加強應急隊伍建設
充分發(fā)揮“公安、消防、醫(yī)救”三大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推進以專業(yè)隊伍為骨干、兼職隊伍為輔助、職工隊伍為基礎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協調聯動機制,廣泛開展“比武練兵”活動,提升、檢驗實戰(zhàn)水平,形成各專職應急救援隊伍與其他救援隊伍各司其職、互為補充,協同作戰(zhàn)的應急救援體系。
3.3做好年度培訓、演練工作
一是加強應急管理系統化、專業(yè)化培訓,規(guī)范培訓制度,制訂年度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科目、內容和方式,做好應急管理培訓工作。增強對部門負責人和應急管理工作人員的輪訓和復訓,提高其應急指揮和綜合協調能力。二是加大應急管理宣教力度,結合“安全教育日”、“安全生產月”、“11.9消防日”等活動,面向全員開展應急知識宣傳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訓,努力營造預防為主、廣泛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氛圍。三是運行指揮中心要統籌協調本年度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工作,早計劃、早安排,制定演練方案,確保運行、演練兩不誤。單項或桌面演練由各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演練結束后,各單位要認真開展評估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根據演練情況,及時修訂相關預案和處置流程,確保預案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3.4抓好應急檢查工作
一是運行指揮中心堅持每月對機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的聯系人、聯系電話進行核實更新;每季度對各部門應急預案、物資儲備、設備狀態(tài)等情況進行檢查。二是公安分局應重點對機場8公里范圍內周邊道路情況進行檢查;排查轄區(qū)內有無危險品生產企業(yè)或儲存?zhèn)}庫并做好相關管控工作。三是各部門要定期開展設施設備自查,排查安全隱患和危險源,遇重大節(jié)假日及重要活動等敏感時間節(jié)點,要進行專項檢查,對于發(fā)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其始終處于受控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忠強,楊銳,杜立剛. 應急能力評估標準及指標體系構建[J]. 中國標準化,2011,(10):34-40.
[2]程明,孫瑞山. 民航機場應急管理能力評估研究[J]. 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3,39(1):65-68.
作者簡介:次仁(1982-),男,藏族,西藏拉薩人,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塔臺管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