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什么學生寫作時下筆還不知所措呢?寫作時走走停停,寫出來的作文也達不到文從字順。小學階段是學生寫作文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應該要養(yǎng)成先思考后動筆的好習慣,“袖手于前,始能疾手于后”。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文本中的寫作切入點,做好“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指導,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從讀寫結合中逐漸得到提高。
關鍵詞:讀寫結合;謀篇布局;閱讀課文
閱讀教學是小學生掌握書面語言和提高語文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夏丏尊先生說過:“對于孩子,有幾分品德、知識、情感,就說幾分話,寫幾分文?!睂W生的品德、知識、情感多半可以從閱讀教學的課堂中獲得,《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弊鳛樾W教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文本中的寫作切入點,做好“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指導,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從讀寫結合中逐漸得到提高。
一、 從閱讀課文中學會煉擬作文提綱
小學教材中的文本,每一課都是“精挑細選”,自然是最好的寫作范本。教師在教學時應抓住這個好契機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課文的框架建構,把這種思維遷移到作文中。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給文本分段,概括段意來了解文本的大框架,這個大框架便是文本的寫作提綱。汪潮老師認為:“小學生寫文章是一種模仿范文的活動。讀寫互動是以仿寫起步的?!彼詫W會了文本的寫作提綱,我們便可以從煉擬作文提綱仿寫開始起步。比如五年級下冊的課文《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狀物的記敘文。課文生動地描繪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特點,介紹了船夫的駕駛技術及小艇的作用,顯示了這個水上城市特有的風光。全文六個自然段,分四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點。第三段(第4自然段)講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第四段(第5、6自然段)寫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文章結構清晰,先概述后具體,圍繞一個中心——威尼斯的小艇展開寫作。分段后的段意就可以視為文章提綱,就是我們的寫作的整體思路,有了提綱,“便可疾手于后”了。接著我就讓學生們選擇一種熟悉的交通工具模仿這篇課文擬煉提綱進行寫作,先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然后寫出自己的文章提綱。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們認識到了寫作提綱的重要性。寫作提綱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寫作的思路,心中有了文章的“骨架”,下筆才不會不著邊際,走走停停。
二、 從閱讀課文中學會圍繞中心,詳略得當
為文章謀篇布局就好比蜘蛛織網,圍繞著一個中心點一圈一圈往外編織。作文時圍繞中心點選材,編排一字一句豐富語言,才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文章才有了靈魂。任何作文還要根據中心的需要確定詳略,對最能表達中心的要詳寫,其他略寫。如寫事,把最能展示中心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寫真實,寫詳細。如果是記一件事,要選多方面中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方面詳細寫;如果是幾件事,就要選其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事件詳寫。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選取典型的、解釋事物本質、有說服力的材料表達中心思想。如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課文圍繞著駱駝隊,詳細描寫了駱駝咀嚼的觀看,和爸爸詳細談駱駝脖子上的鈴鐺,了解怎樣幫助駱駝將其肚子下面垂著的毛剪掉,好奇地問駱駝夏天的時候去了哪里。這些看起來比較小但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像電影鏡頭,隨著作者的敘述,很好地展示給了讀者,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回憶中的情和景既清晰,又那么模糊。清晰的部分正是作者詳細描寫的部分,如寫怎樣看駱駝咀嚼時,作者應用了很多的細節(jié)描寫,小到牙齒白沫,細到鼻孔里的熱氣。文末作者追問駱駝的去處,筆墨甚少,圍繞中心讓人心生遐想。學習了這篇課文,我讓學生模仿了本篇課文通過選取幾件典型的事,圍繞一個中心,詳略得當地構思《童年趣事》。有了標準的范本,學生構思起來毫不費力。
三、 從閱讀課文中學會開頭切題迅速,巧妙過渡,篇末點題
進行文章寫作的時候,“起承轉合”是非常重要的,“起”指的是文章的開頭,“合”指的則是文章的結尾,這便要求學生寫作的時候,文章開頭應該比較干凈和利落,能夠迅速地切入到正題中去,真正地做到開門見山,將主題明確地傳達出來,這樣寫作的時候,便不會出現偏離中心的情況。并且讀者也能夠通過開頭便能夠了解作者觀點和想法,從而期待文章的進行。并且,文章的布局也應該比較的清晰,想要做到這點,便必須重視段落之間的關系,保證過渡以及照應,從而更好地承轉文章,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文章布局能力的訓練,這便要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確保學生做好文章的過渡和照應,讓整篇文章成為一個整體。課文《彩色的非洲》這篇課文在篇章布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開頭“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和結尾“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應,呼應課題,又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非洲風情文化的贊美之情。課文不僅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過渡也十分自然,如過渡句“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觀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無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順暢自然。教授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表現“非洲多彩”的幾個方面,并找出文章的過渡句,讓學生把過渡句按相應的描寫插入,然后思考,如果把過渡句去掉可好并說說各自的理由。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得出沒有了過渡句,文章沒有了整體感,結構也不清晰,段落之間銜接顯得突兀不流暢。學生知道了在作文中謀篇布局要做好“起承轉合”,讓文章整體的結構更清晰有序,段落之間銜接親密,推進有序,如行云流水一般。
寫作是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的表達過程,所以謀篇布局可以讓抽象的思想富有整體感、有序感,讓寫作條理清晰,突出中心。閱讀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的理解的過程,讓讀者感知抽象的思想,也讓寫作有樣可學,有章可循。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文本的寫作章法,把握好教學契機,做到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于永正.我這樣教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六講[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汪潮,裴海安.訪談關于小學讀與寫的關系[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
作者簡介:朱淑娟,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龍溪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