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婷
摘要:《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代表長篇小說之一,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是林海音全家由臺灣搬至北京的童年經(jīng)歷。雖然林海音是以兒童的口吻講述故事,并且只用了五個故事塑造了好幾個性格特征鮮明的人物,但反映的思想與主題卻令成年人輕易陷入自己的思緒,讓久入社會的心靈重新飄回純潔無暇的童年時光。筆者將從林海音敘事技法與人物塑造等方面一表俗見,淺析經(jīng)典作品《城南舊事》為廣大讀者帶來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林海音;童年;敘事;人物;審美體驗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馬克思的“童心魅力論”提到:“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否則就變得稚氣了。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嗎?他自己不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的真實再現(xiàn)出來嗎?”這種“真實”,指的便是成人還保存的那部分童心,指的是人類回歸人性。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中將自己的一顆童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全文用語充滿著童真,令讀者以為就是在聽一個小女孩講故事,可是聽著聽著卻仿佛是在聽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奶奶娓娓道來人間世事與人生百態(tài)。這便是童真的魅力所在。因為《城南舊事》中充滿著童真,所以這部作品會讓人讀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懷,使人的情感在心頭久久縈繞不能散開。而使文學作品給讀者達到這樣的審美效果,離不開作者運用巧妙與不落窠臼的寫作技法與表達方式上等。
一、語言質樸清新
由于林海音是以兒童視角來寫故事的,所以兒童所描述所呈現(xiàn)的世界都是簡單的,那么描述的話語也是簡單的,這種簡單透露著清新。比如在描寫英子等“瘋子”秀貞時的動作神情,就非?;铎`活現(xiàn)以及貼切:“我把鼻子頂著金魚缸向里看,金魚一邊游一邊嘴巴一張一張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張一張地在學魚喝水。有時候金魚游到我的面前來,隔著一層玻璃,我和魚鼻子頂牛兒啦!我就這么看著,兩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貞還不來?!边@便通過動作描寫和直白、樸實的語言把英子等待的姿態(tài)描寫得很真實,仿佛再現(xiàn)到讀者眼前,將一個可愛小女孩的焦急和天真呈現(xiàn)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清新且充滿趣味的畫面。
不止在動作描寫中可以感受林海音作品語言的質樸清新,還有外貌描寫,如:“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像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妞兒一笑,眼底下鼻子兩邊的肉就會有兩個小漩渦,很好看?!痹趯戞旱耐饷矔r,林海音將她的辮子比作狗尾巴,只說了妞兒笑起來的臉上有兩個小漩渦,一兩句輕描淡寫簡單樸實的描寫,便讓人可以在腦海里想象出一個具體的笑容很甜美的小女孩的形象。
林海音全文沒有一點夸張的用辭和修飾,想要找出一個華麗浮夸的修辭完全沒有可能,但是她想要向我們描述的事物或人都能非常具體、真實地浮現(xiàn)在每位讀者眼前。語言雖然簡單,但是讀起來卻不乏味,反倒有清新的“童趣之感”,文風如暖風非常沁人心脾,輕輕拂過讀者心田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二、敘事方式風格自然親切
雖然林海音是臺灣人,但是北京城南有她童年7歲到13歲的生活中發(fā)生的許許多多的故事,所以北京城算是她的第二故鄉(xiāng)。那是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的灰色時光,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便是在北京城南長大的。由于懷念第二故鄉(xiāng)北京城和一去不復返的童年,林海音將那些童年里的各種故事通過質樸的語言講述出來。質樸質樸,“質而無華,樸易動人”。就是這質樸的語言走進了千千萬讀者內心世界,表達林海音她內心最純凈和純粹的愿景。
在閱讀《城南舊事》時,總會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不經(jīng)意的溫暖,為一些簡單的場景動容、凝思。比如下面這段文字:“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刹皇菃幔狂橊勔裁摰羲呐f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峰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边@是一段描述駱駝隊伍的文字,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英子穿著棉襖駐足觀察駱駝隊伍的神態(tài),小小的身軀在一旁自顧自地看駱駝群和帶領駱駝隊伍的商人們,因為想象到自己和駱駝互動的場景,心里充滿著喜悅,嘴角微微咧開,臉上帶著純凈、甜美的笑容……這種無形的快樂卻有很強的感染力,讓人也因為英子的高興而高興起來,感受到小孩子簡單的快樂。人的本性即是童真,童真總是以簡單的形式展現(xiàn),所以文章也通過簡單的場景來表現(xiàn)這種快樂。讓人心底感染上這種溫暖,然后一點點暈染開來,隨著文中的“鈴鐺聲”飄向遠方。與此相似的還有這一段文字:“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边@是描寫英子學駱駝嚼東西的場景,三個“那樣”,表現(xiàn)小孩子的天真,也給讀者充分想象空間。后文對駱駝具體動作的描寫,以及英子“呆了”的神態(tài)描寫,呈現(xiàn)出一幅極具童趣的畫面,讓讀者不由得撲哧一笑。
除了敘事語言令人贊嘆,小說的敘事線索也值得一提。整篇小說總共是敘述五個故事,五個故事分別是:《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五個故事是由明線英子的成長,和暗線英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獨自領會的各種道理和感悟串聯(lián)起來的。在明暗兩條線的交織下,這部回憶童年的小說不單單作為林海音本人的童年回憶錄,作品的主題得以升華了,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帶來良多思考與啟發(fā)。
《惠安館》里英子失去了兩個朋友,一個是惠安館的“瘋子”,另一個是英子一直以來的玩伴妞兒?!段覀兛春Hァ防镉⒆咏Y識了一個陌生男子,陌生男子是眾人口中的壞人,英子眼里的好人,而最終因英子無意的透露被警察帶走了?!短m姨娘》里英子做了一件令她心懷不安、爸爸獨自落寞、媽媽暗自高興的事,通過這件事表現(xiàn)了封建時代中家庭的悲哀,說得更具體一些,是封建婚姻的悲哀。《驢打滾兒》講的是宋媽的故事,宋媽的悲慘遭遇所反映的除了封建時代女性的悲哀,更多是底層人民辛酸、悲慘的生活。《爸爸的花兒落了》回顧了英子童年以來的一些場景,著重講述爸爸對英子的影響,爸爸一直以來的鼓勵和鞭策推動著英子長大,直至爸爸去世那一天,英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童年也就此結束。
五個故事在那個時代獨特的童趣與溫暖中娓娓道來,同時也反射出當時社會的各方面不幸?!冻悄吓f事》是一部看似簡單、看似給孩子看的作品,實際上卻是以孩子的視角觀察當時的復雜社會,讓成人反思的一部佳作。
三、塑造人物形象鮮明
故事的展開離不開人物的演繹,《城南舊事》的各種人物各有自己經(jīng)歷、背景,鮮明的形象深入人心,將小說所要講述的故事深深烙入讀者內心。
英子,一個表達能力極佳、想象力豐富、充滿愛心和同情心的單純小女孩。小說的主角,是五個故事的直接敘述人。秀貞,惠安館人見人怕的“瘋子”,一心想找到她的孩子小桂子,想和早已失蹤的丈夫團聚的癡心可憐女人。妞兒,內向、溫婉膽小的身世可憐的“小戲子”……一系列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或背景,沒有相似重復的角色。
提起英子,我們會想起她千方百計為秀貞母女二人團聚打探消息的神態(tài),想起她冬日看駱駝隊學駱駝嚼東西的可愛動作。提起秀貞,我們會想起作者關于她“穿了一件絳紫色的棉襖,黑絨的毛窩,頭上留著一排劉海,辮子上扎的是大紅絨繩”這樣一通的裝扮,腦海里伴隨的是她活靈活現(xiàn)的神態(tài):“她正把大辮子甩到前面來,兩手玩弄著辮梢,愣愣地看著對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提起妞兒,我們會想起她去打醋時被人戲弄調侃因內向而露出的羞澀姿態(tài),還有她與秀貞相認時怯懦的神態(tài)。
《城南舊事》成功塑造了五個故事里的各種人物,詳細記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讓讀者合上書也依然可以想象出小說里各個人物的樣子。
四、結語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文學作品,最終都要有讀者閱讀才能完成文學作品的使命。而林海音通過通俗的語言文字使得作品受眾面積廣泛,這便是一大成功。質樸清新的文風使得讀者審美體驗達到與小說主角“感同身受”的程度,從而深入了解當時社會的實況與時代景象,非常值得廣大文學創(chuàng)作者借鑒與學習。
參考文獻:
[1]丁帆,《中國新文學作品選》(上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林海音,《城南舊事自序》[A],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2
[3]王文營,《<城南舊事>蘊含的存在主義意味解讀》[J],《現(xiàn)代文學評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