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50000)宋嬌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6年5月~2017年5月健康服務中心收治的計劃免疫接種兒童16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為1個月~5歲,平均年齡為(2.34±0.40)歲,體質量為8~20kg,平均體質量為(18.50±3.15)kg;觀察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齡為2個月~6歲,平均年齡為(2.37±0.42)歲,體質量為9~22kg,平均體質量為(18.44±3.20)kg。兩組間的基線資料經(jīng)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兒童接種中,按照常規(guī)接種流程實施健康教育,告知患兒家長具體的接種時間,做好相應的消毒護理工作,結合必要的心理疏導。觀察組則采用護理指導:①接種前,護理人員有必要對患兒家長講述疫苗類型、作用以及應用禁忌、可能會誘發(fā)的機體反應,提高患兒家長對疫苗知識的了解,并叮囑患兒家長監(jiān)督患兒飲食清淡;②針對年齡稍大兒童,因有一定的思想意識,可與其溝通,給予其安慰鼓勵,疏導患者的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促患兒積極配合接種;③護理人員需對患兒的身體情況以及用藥情況有所了解掌握,了解患兒是否具備接種條件,并核對藥品的有效期以及名稱,保證接種安全;④接種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兒家長輔助讓患兒保持正確體位,充分暴露接種部位,拔針后告知家長禁止反復對注射部位按壓;為了減輕患兒接種疼痛,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兒聊天,轉移疼痛注意力;實際接種過程中,部分患兒會因恐懼,出現(xiàn)大汗、眩暈等癥狀,因此,注射期間需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若存在眩暈癥狀,可給予患兒應用葡萄糖水,待病情穩(wěn)定后,才能繼續(xù)接種。⑤接種后,需讓患兒及家長停留15~30分鐘左右,便于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對應出院。出院后叮囑家長做好患兒的監(jiān)督工作,禁止患兒劇烈運動,多喝水,飲食清淡,若皮膚瘙癢,不能抓撓,并及時更換患兒穿著,保持皮膚干凈整潔;輕微發(fā)熱者需多喝水、物理降溫,若2d內未恢復正常或仍高燒不退,需安排患兒入院接受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兒童及時預防接種例數(shù)、患兒家長接種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根據(jù)醫(yī)院自制疾病知識問卷調查患兒家長接種知識掌握情況,滿分100分,>85分基本掌握,60~85分部分掌握,<60分未掌握。根據(jù)醫(yī)院患者情況自擬滿意調查表,調查操作技術、護理人員接待、介紹、服務態(tài)度等,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滿意度越高,>90分非常滿意,70~90分基本滿意,<70分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0.0統(tǒng)計學工具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以x2檢驗,計量資料間差異用均數(shù)方差表示,以t檢驗,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比較兩組兒童及時預防接種情況 對照組兒童中,及時預防接種64例,所占比例為80%,觀察組兒童中,及時預防接種78例,所占比例為97.5%,觀察組的及時預防接種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兒童家長接種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對護理滿意度評價 對照組兒童家長接種知識掌握情況、護理滿意評分分別為(64.22±5.72)分、(74.52±5.80)分,觀察組兒童家長接種知識掌握情況、護理滿意評分分別為(92.70±5.80)分、(95.75±6.02)分,觀察組兒童家長接種知識掌握評分以及護理滿意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疫苗接種率高于對照組,且接種知識知曉情況以及護理滿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疫苗接種過程中應用護理指導,可提高兒童家長滿意度以及知識掌握情況。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中結合護理指導,給予疫苗接種前、中以及后的全方面護理干預,保證接種工作順利開展。接種前,開展健康教育,耐心詳細介紹免疫知識,提高兒童家長對接種知識的了解,提高配合度;接種過程中,核對藥品、了解患者的病情,保證接種安全進行,叮囑拔針后需注意問題,保持兒童接種部位皮膚清潔,并結合必要的飲食干預,保證休息;接種后觀察指導兒童家長掌握護理知識,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1][2]。研究統(tǒng)計,觀察組兒童及時預防接種率高于對照組,表明實施一系列護理干預,可促兒童家長配合接種進行,保證接種工作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兒童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中結合護理指導,可提高接種率、兒童家長知識掌握以及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