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認罪認罰從寬的程序模式

        2019-02-12 16:39:47
        關鍵詞:刑訴法量刑被告人

        ,

        一、刑訴法修改:從“認罪從寬”到“認罰從寬”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定了“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此為契機,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18個地區(qū)開展認罪認罰從寬試點。[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決定》,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09/03/content_1996742.htm。經(jīng)過兩年試點,2018年11月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正式確立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相當程度上替代了舊刑訴法規(guī)定的認罪從寬制度。

        2018年新刑訴法實施前,我國刑事訴訟適用“認罪從寬”制度,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的,可以從寬處罰?!罢J罪從寬”首先是一個刑法的量刑原則,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中有充分體現(xiàn),具體化為被告人有坦白情節(jié)的,根據(jù)具體情形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50%以下;當庭自愿認罪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法發(fā)〔2017〕7號)第三部分,第5條、第6條。以此量刑原則為根據(jù),2012年修改的刑訴法確立了“認罪從寬”的程序制度,以節(jié)省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真正實現(xiàn)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法治路徑。[注]陳衛(wèi)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中國法學》2016年第2期,第49頁。在這個法律框架內(nèi),“認罪從寬”制度包括一系列程序,如偵查訊問時告知認罪從寬、部分公訴案件當事人和解的可以從寬處罰、被告人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注]具體規(guī)定為,2012年刑訴法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二款:“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guī)定?!钡诙倭惆藯l:“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qū)徟校骸?二)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钡诙倨呤艞l:“第二百七十九條對于達成和解協(xié)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痹谡J罪從寬程序中,偵查階段的從寬告知、審查起訴階段的從寬處罰建議是案件處理的準備環(huán)節(jié),而到了審判階段,即使被告人認罪,也必須經(jīng)過法庭調(diào)查、法庭辯論等環(huán)節(jié),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并無明顯分別,繁簡分流、區(qū)別對待的精神未能充分體現(xiàn)。實踐證明,認罪從寬的程序機制并沒有從根本上實現(xiàn)繁簡分流,“程序的繁簡分化程度不足,繁者不繁、簡者不簡”,[注]魏曉娜:《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國語境下的關鍵詞展開》,《法學研究》2016年第4期,第88頁。故而無法緩解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的壓力,使司法資源在不認罪案件和認罪案件之間得到合理配置。因此,當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時,認罪從寬程序的局限性已暴露無遺。為了徹底解決上述問題,根據(jù)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兩高”)組織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替代認罪從寬制度、以認罪認罰程序替代認罪程序。通過試點,兩高認為改革成效顯著,[注]試點工作成效體現(xiàn)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得到充分體現(xiàn)、刑事訴訟效率明顯提升、促進了司法公正三方面,具體情況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2/23/content_2034499.htm。理論界也普遍認為繁簡分流的程序模式已初步形成,并提出若干制度完善的對策建議,[注]如陳衛(wèi)東認為,認罪認罰制度的程序構造應當以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的協(xié)商建議為基礎,以法院司法審核確認為最終歸宿,參見陳衛(wèi)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中國法學》2016年第2期,第59頁;陳瑞華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屬于一種兼具實體和程序內(nèi)容的改革措施,其程序部分就是“刑事速裁程序”,參見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爭議問題》,《中國法學》2017年第1期,第35頁;陳光中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存在于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和執(zhí)行的整個階段,并提出協(xié)商程序的具體設計,參見陳光中、馬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重要問題探討》,《法學》2016年第8期,第7-11頁;左衛(wèi)民認為,在實體刑法方面需要明確被告人認罪認罰充分、普遍有效的積極評價,在程序法方面應當建立和完善基于被告人認罪認罰與否的程序機制,參見左衛(wèi)民、呂國凡:《完善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處理的若干思考》,《理論視野》2015年第4期,第40頁,等等。最終推動了刑訴法修改時正式確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在新刑訴法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被集中表述在第十五條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愿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罰。”上述制度與認罪從寬制度的區(qū)別是,增加了“愿意接受處罰”這一要素。這種轉(zhuǎn)變具有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雙重價值。實體法層面上,在“坦白(認罪)”之外,將“認罰”作為重要的量刑情節(jié)。程序法層面上,形成審查起訴階段的量刑協(xié)商、審判階段的速裁程序,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進一步簡化審理的認罪案件訴訟模式。整體上,新刑訴法確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將“認罪從寬”制度擴展為“認罪從寬+認罰從寬”制度,實現(xiàn)“以認罪為中心”到“以認罰為中心”的訴訟模式的結構性變革,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審判程序的變化。新增的速裁程序的適用條件之一便是被告人認罪認罰,速裁程序之程序簡化對應認罪認罰案件的快速處理,適用速裁程序的認罪認罰案件實現(xiàn)了審查起訴和審判期限、庭審流程、裁判機制的多重簡化,故速裁程序本質(zhì)上是認罪認罰從寬的重要程序性設計。速裁程序試點,是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先行探索,[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關于授權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的說明》,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0/12/content_1998977.htm。兩種制度相伴而生,協(xié)同推進,旨在建立繁簡分流、優(yōu)質(zhì)高效的審判制度。在速裁程序之外,所有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案件也可以適用認罪認罰從寬,而如果控辯雙方對事實認定、罪名認定和量刑方式均無爭議,法庭調(diào)查和辯論程序也必然進一步簡化。

        第二,庭審重心的變化。傳統(tǒng)庭審圍繞定罪量刑展開法庭調(diào)查和法庭辯論,法庭審理重點是查明犯罪事實和量刑情節(jié),以準確、及時地認定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在傳統(tǒng)模式中,將控辯雙方均不持異議的定罪和量刑問題作為審查的對象使庭審流于形式,[注]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爭議問題》,《中國法學》2017年第1期,第38頁。認罪案件與不認罪案件的庭審程序和庭審方式差異較小,而新刑訴法規(guī)定的認罪認罰案件程序徹底地改變了傳統(tǒng)訴訟結構。由于控辯雙方對定罪、量刑問題已無爭議,而且法庭原則上不得推翻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故犯罪事實、量刑情節(jié)不再是庭審重點,法庭主要圍繞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故極大地提高了庭審效率。對于法庭按照量刑建議作出的判決,通常能夠避免上訴、抗訴,整體上減輕了裁判責任和審判負擔。

        第三,審前程序的變化。一起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時,理想狀態(tài)是已明確被告人是否已經(jīng)認罪認罰,檢察機關是否提出量刑建議。為達此目的,審查起訴和偵查程序也隨之應變。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均應向嫌疑人告知認罪認罰從寬的訴訟權利和法律后果,檢察機關在審查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充分聽取嫌疑人關于定罪、量刑、適用審判程序等事項的意見,與嫌疑人互動協(xié)商達成一致的量刑意見,在犯罪嫌疑人自愿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之后,檢察機關根據(jù)嫌疑人認罪認罰情況制作量刑建議書。從程序運行機制看,最為核心的是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注]劉方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建設路徑——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試點經(jīng)驗的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2017年第3期,第98頁。

        新刑訴法實現(xiàn)了“針對認罪認罰與否設置不同的司法程序,以實現(xiàn)對案件的分流處理”的價值目的。[注]左衛(wèi)民、呂國凡:《完善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處理的若干思考》,《理論視野》2015年第4期,第40頁。從刑事程序的整體結構視角觀察,認罪認罰程序?qū)嶋H上塑造了一種以審查起訴為中心的認罪案件訴訟模式,從而與適用于不認罪案件的訴訟模式,即庭審實質(zhì)化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形成鮮明對比。兩類訴訟模式相互協(xié)調(diào)、彌補、促進,共同形塑了繁簡分流的刑事程序模式。下文將就這三方面的模式特征展開分析。

        二、職權主導的認罪認罰程序

        新刑訴法關于認罪認罰程序的規(guī)定體現(xiàn)出典型的職權主義特征,具體表現(xiàn)為職權啟動、單方聽取意見和格式化的具結程序。由于辯方意見對形成量刑建議的重要性,職權式程序也不可避免地吸納犯罪嫌疑人、辯護人甚至值班律師參與其間,給犯罪嫌疑人一方的參與協(xié)商留下一定空間。認罪認罰程序的職權式特征表現(xiàn)在三方面:

        (一)職權啟動

        從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啟動權看,按照新刑訴法第173條之規(guī)定,檢察機關訊問犯罪嫌疑人時獲知其認罪認罰之態(tài)度,即應啟動認罪認罰程序,程序啟動的標志是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guī)定。

        一方面,這種啟動方式具有典型的職權式特征,即由檢察機關單方發(fā)動認罪認罰程序。對檢察機關來說,依職權啟動認罪認罰程序并不具有裁量性,即只要符合法定條件就必須啟動,故可稱之法定啟動方式。檢察機關不能以案情重大、不宜判處犯罪嫌疑人較輕刑罰為由拒不啟動。例如,死刑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訊問時表示認罪認罰,但考慮到犯罪情節(jié)及社會危害性,依法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故檢察機關不希望提出死緩或更輕的量刑建議。這種情況下,檢察機關依然應當就罪名、量刑和適用程序聽取犯罪嫌疑人和辯護人的意見,但可以不認可其從輕的量刑主張。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值班律師主動申請進行量刑協(xié)商的,不是認罪認罰程序啟動的必須條件。但是,如果辯護人、值班律師在犯罪嫌疑人接受訊問之前與之溝通,并主動向承辦檢察官提出量刑協(xié)商意向的,承辦檢察官應重視辯方的積極態(tài)度,并在此后訊問時向犯罪嫌疑人核實后決定是否啟動協(xié)商程序。

        從比較法角度看,與認罪認罰程序相似的辯訴交易存在雙方當事人共同主導的隨機啟動和司法機關主導的職權啟動兩種模式。美國的辯訴交易采用隨機啟動模式,檢察官與被告人、辯護律師之間可以隨時進行協(xié)商,談判可能發(fā)生在訴訟早期,先于檢察官提起指控,也可能在訴訟后期,甚至在審判開始和陪審團已經(jīng)開始評議之后。[注]愛倫·豪切斯泰勒·斯黛麗、南?!じヌm克:《美國刑事法院訴訟程序》,陳衛(wèi)東、徐美君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415頁。而德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則采用司法機關職權啟動模式。以德國為例,2009年刑事訴訟法典第257條b規(guī)定:“只要促進程序看來適當,法院可以在法庭審理中與訴訟參與人就程序狀態(tài)討論?!盵注]《德國刑事訴訟法典》,宗玉琨譯注,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3年,第204頁。即辯訴協(xié)商的啟動權在法院,可以在庭審中隨時啟動。又如我國臺灣地區(qū),按照“刑訴法”第455條之2規(guī)定:“檢察官得于征詢被害人之意見后,徑行或者以被告人或其代理人、辯護人之請求,由檢察官聲請法院改依協(xié)商程序而為判決?!盵注]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6年,第155頁。據(jù)此,辯訴協(xié)商存在檢察官徑行啟動和依申請啟動兩種模式,但均由檢察官作出決定,故本質(zhì)上仍是職權啟動模式。我國刑訴法修改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試點地區(qū)多采用雙方啟動模式,除了檢察機關可以依職權啟動之外,還可根據(j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方的申請,由檢察機關決定是否啟動。這種啟動模式與我國臺灣地區(qū)極為相似。如天津市《關于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第14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并表示愿意認罰的,可以申請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或者近親屬經(jīng)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也可提出申請。人民檢察院不同意的,應當說明理由。”但新刑訴法并未采用這種申請—啟動的職權模式,主要原因是,在符合認罪認罰程序的條件下,即使犯罪嫌疑人一方未提出申請,檢察機關也必須啟動量刑協(xié)商。因此,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的申請啟動模式,似乎是多余之舉。

        (二)單方聽取意見

        檢察機關啟動認罪認罰程序之后,按照新刑訴法第173條第2款規(guī)定,應當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值班律師對于指控罪名、犯罪事實、量刑情節(jié)和程序適用的意見。上述規(guī)定決定了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程序中的主導地位,呈現(xiàn)典型的單方性特征。

        “聽取意見”的規(guī)定意味著是否聽取、何時何地聽取、如何聽取、聽取什么意見內(nèi)容完全取決于檢察機關。同樣,在結果意義上,“聽取意見”還意味著犯罪嫌疑人一方提出的意見僅具有參考價值,認定何種罪名、事實及提出何種量刑建議,決定權也全在檢察機關。法條中并無協(xié)商、交換意見等提法,即使實踐中存在控辯協(xié)商,也只是雙方的個體訴訟行為,而不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訴訟機制。新刑訴法強調(diào)在嫌疑人認罪認罰前提下依法從寬處罰,而不是通過協(xié)商再決定犯罪嫌疑人最終判處的刑罰,這就在形式上否定了量刑的可交易性。在此前提下,“聽取意見”成為一種必然的程序安排,以此強調(diào)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程序中的主導地位,強化檢察機關的職權威信,使認罪認罰程序被嚴格限定在法定主義道路上展開。一定程度上,“聽取意見”的性質(zhì)內(nèi)涵,與“申請—審批”具有相同的行政屬性。

        然而,在比較法視野內(nèi),兩大法系的通例是允許控辯雙方就量刑問題進行協(xié)商,而不是采用單純的職權推進。美國辯訴交易制度的當事人主義色彩鮮明自不待言。即使是傳統(tǒng)的大陸法國家如德國,其辯訴交易雖在法官主導下進行,立法也允許檢察官與被告人、辯護人進行“協(xié)商”“討論”。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257條b規(guī)定:“法院可以在法庭審理中與訴訟參與人就程序狀態(tài)討論”。第257條c第(一)項規(guī)定:“在適當情形下,法院可以與訴訟參與人就嗣后的程序進程與結果,依照下列各款指示進行協(xié)商。”[注]《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04頁。我國臺灣地區(qū)2004年修改的刑訴法更是新增“協(xié)商程序”編,新法第455條之2規(guī)定:“經(jīng)法院同意,于審判外進行協(xié)商,經(jīng)當事人雙方合意且被告認罪者,由檢察官聲請法院改依協(xié)商程序而為判決?!盵注]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第155-164頁。本次修法充分考慮“協(xié)商程序”中控辯雙方的“協(xié)商合意”,臺灣地區(qū)由此建立了臺灣模式認罪協(xié)商程序制度。整體上,兩大法系立法皆允許控辯雙方就量刑進行協(xié)商,尤其強調(diào)發(fā)揮辯護律師的作用,以求得最大程度的公平協(xié)商和談判。有論者甚至認為,在就量刑問題進行的協(xié)商機制中,如果沒有檢察官、辯護律師和法官之間相互順從或積極支持,這種制度就會滅亡。[注]愛倫·豪切斯泰勒·斯黛麗、南?!じヌm克:《美國刑事法院訴訟程序》,第386頁。與我國立法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控辯雙方“聽取意見”的溝通方式,不強調(diào)雙方地位的平等,辯方對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主張,只能被動地選擇接受或不接受,不接受則認罪認罰程序就此中斷。新刑訴法對控辯雙方“交互協(xié)商”規(guī)定的空白很可能影響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適用效果。

        (三)格式化的具結程序

        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是認罪認罰程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照立法意圖,并觀察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的做法,可以發(fā)現(xiàn),認罪認罰具結書是由檢察機關單方制作的格式化文書,突出檢察機關追訴犯罪的職權。按照規(guī)范文義,“具結書”有“悔罪書”之性質(zhì)。這是因為,在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典及其司法解釋中,“具結”一般與“悔過”相連,具有行政命令性質(zhì),如刑訴法第71條規(guī)定:“被取保候?qū)彽姆缸锵右扇?、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guī)定,……,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币虼?,認罪認罰的具結書在性質(zhì)上是司法機關制作、犯罪嫌疑人簽署,以此表明犯罪嫌疑人深刻認識自己犯罪行為的危害性并愿意接受刑事處罰的一種法律文書。在認罪認罰程序中,具結書的作用是固化公訴機關認定的犯罪事實、量刑情節(jié),強化嫌疑人的認罪悔罪態(tài)度,為起訴指控和從寬處罰提供正當性基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中,具結書均采用格式化文書方式,文書內(nèi)容包括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權利知悉、認可指控罪名和指控事實、認可量刑建議、認可適用程序,以及自己充分理解認罪認罰從寬規(guī)定并自愿認罪認罰。由于采用格式化文書,具結書的條款和表述方式均由檢察機關單方制作,不能由控辯雙方協(xié)商確定,這進一步增強了具結程序的行政命令性質(zhì)。

        從比較法的角度觀之,量刑協(xié)商的結果通常表現(xiàn)為雙方協(xié)議。如美國的辯訴交易程序以辯訴雙方簽署“答辯協(xié)議”為完成交易的標志,[注]弗洛伊德·菲尼、約阿希姆·赫爾曼、岳禮玲:《一個案例·兩種制度——美德刑事司法比較》,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41頁。我國臺灣地區(qū)刑訴法雖未明確規(guī)定協(xié)商合意應以書面形式為之,但對檢察官而言,自以訂立書面協(xié)議合意為宜。[注]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第137頁。德國刑訴法第257條c所確立的協(xié)商程序是被告人與法官之間的協(xié)商,協(xié)商的主要部分,甚至未曾嘗試進行協(xié)商的情況,都必須記載于審判程序的記錄之中并且必須在判決中被提及。[注]托馬斯·魏根特:《德國刑事協(xié)商制度新論》,琚明亮譯,《研究生法學》2016年第4期,第138頁??傮w上,既然采用辯訴協(xié)商,則協(xié)商結果理應體現(xiàn)為雙方合意的程序性契約,不僅對辯方具有約束力,對控方同樣如此。我國在進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時,“沒有對這種控辯協(xié)商機制做出明確的制度安排”,[注]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爭議問題》,《中國法學》2017年第1期,第46頁。在程序設計上將犯罪嫌疑人表示認罪認罰的態(tài)度安排在前,簽署具結書和提出量刑建議書安排在后。同時,具結書的格式內(nèi)容不可增減,新刑訴法承繼了這一試點做法,堅持了職權主導的一貫邏輯。

        上述職權啟動、單方聽取意見和格式化具結書所共同塑造的職權式認罪認罰程序,從兩年多前的試點階段開始,即存在制度上的職權主義和實踐中的混合主義的邏輯矛盾。雖然立法上強調(diào)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程序中的絕對主導地位,程序的啟動、進行和結果形成都由檢察機關全面控制,但這個程序的立法目的與實現(xiàn)目的的現(xiàn)實條件共同決定了,如果缺乏一種當事人積極參與的協(xié)商性機制,認罪認罰制度的實踐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國2018年刑訴法修改,旨在使絕大部分認罪案件按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加以處理,以大幅提高無爭議案件的司法效率,構建被告人認罪案件和不認罪案件的分流機制。如果在認罪認罰程序的實際運行中堅持采用單方聽取意見和依照職權決定量刑建議,完全排斥控辯協(xié)商,那么,上述目的根本不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實際上,新刑訴法特別強調(diào)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必須具有完全的自愿性,并通過認罪認罰的法律規(guī)定的告知、律師在場、犯罪嫌疑人自愿簽署具結書、被告人可撤回認罪認罰等程序規(guī)定確保檢察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的意見。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聽取意見的具體方式,但如果控辯雙方實際采用協(xié)商、溝通、反饋等方式,也并不違反立法規(guī)定。申言之,認罪認罰程序在立法上的職權主義模式并不排斥實踐運行中采用職權主導下的控辯協(xié)商機制。在此意義上,兩大法系的立法模式為我國最高司法機關隨后制定認罪認罰程序的有關司法解釋,提供了可行的參考樣本。

        三、以審查起訴為中心的認罪認罰程序

        試點后正式立法的認罪認罰程序,從訴訟流程上清晰地顯現(xiàn)為一種前后承接的程序性機制。但認罪認罰程序既與傳統(tǒng)的流水作業(yè)式的訴訟構造不同,也有別于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程序的重心既不在偵查,也不在審判,而是審查起訴階段。

        (一)偵查程序是認罪認罰從寬的準備階段

        偵查以收集證據(jù),查明事實,追訴犯罪為主要職能。偵查機關與嫌疑人之間存在追訴犯罪與逃避犯罪的對立矛盾,故有學者主張偵查階段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主要是擔心偵查機關采用刑訊逼供、 威脅、引誘等不當方式取得認罪供述。[注]陳衛(wèi)東: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中國法學》2016年第2期,第55頁。實際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安全部《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并未規(guī)定偵查機關有從寬處理之職權,僅規(guī)定偵查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聽取其意見、將自愿認罰情況記錄在案并在起訴意見書中予以明確。

        新刑訴法進一步刪除偵查機關就量刑從寬聽取嫌疑人、辯護人意見環(huán)節(jié),僅保留認罪認罰的告知程序和自愿認罪的記錄要求。根據(jù)刑訴法第120條規(guī)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寬處罰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guī)定。又據(jù)刑訴法第162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訊問過程中自愿認罪的,偵查人員應當記錄在案,隨案移送并在起訴書中寫明有關情況。綜合上述規(guī)定分析,偵查人員就有關認罪認罰規(guī)定作出的程序告知,只是一種純粹的法律提示,指向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在審查起訴、審判階段與檢察機關進行量刑協(xié)商,通過量刑建議的形式獲得從寬處罰。至于自愿認罪的記錄,也與認罰前提下的從寬處罰無任何關系。無論是認罪認罰的法律提示還是自愿認罪的記錄,客觀上只是起到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的程序性準備作用。一方面,偵查人員通過告知犯罪嫌疑人有關認罪認罰從寬的規(guī)定,使其認識到認罪認罰既可以從寬處罰,還可以加快案件處理,從而做好在審查起訴、審判階段接受量刑建議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偵查機關通過將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情況加以記錄并通過起訴意見書的形式提示檢察機關關注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tài)度,實際是提示檢察機關該案可能具備量刑協(xié)商的條件。因此,新刑訴法僅僅將偵查程序定位為認罪認罰的預備性程序,并未授權偵查機關可以與犯罪嫌疑人進行任何形式的量刑協(xié)商,更未允許偵查機關可以提出從寬處罰的意見。

        新刑訴法之所以將偵查程序限定為認罪認罰的預備程序而非實施程序,既是由于公檢法三機關的職權劃分模式,也是出于司法實踐的現(xiàn)實考慮。從憲法角度,人民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檢察權內(nèi)含求刑權,審判權包括量刑權,而偵查機關只能通過行使偵查權查明案件事實、就案件是否構成犯罪提出處理意見,既不享有求刑權,更不具備量刑權。偵查機關既然無權向檢察機關提出任何量刑從寬的意見,自然也就不能與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進行量刑協(xié)商。從現(xiàn)實角度,如果賦予偵查機關求刑權和量刑協(xié)商的權力,很容易使個別偵查人員濫用這一權力。如果犯罪嫌疑人拒不認罪,偵查人員可能以認罪認罰從寬作為誘餌換取認罪和供述。在從寬處罰的利益誘惑下,不僅有罪的人傾向于選擇認罪認罰,即使是部分無罪之人,也可能如此。這可能導致“誘供”“許諾”等不當審訊方式大行其道,不僅誘發(fā)冤假錯案,還會促使偵查人員更加重視審訊,而不是客觀、全面地收集證據(jù),導致證據(jù)裁判主義落空。

        (二)審查起訴是認罪認罰從寬的實施階段

        按照新刑訴法規(guī)定,審查起訴階段的認罪認罰程序包括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檢察機關聽取其意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提出量刑建議等諸環(huán)節(jié)。透過新刑訴法的規(guī)定,結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聯(lián)接這些程序環(huán)節(jié)的一根主線是控辯雙方的量刑協(xié)商,即在“聽取意見”的程序規(guī)定下,公訴人代表檢察機關與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值班律師協(xié)商認罪認罰的案件處理機制,主要包括協(xié)商過程和結果形成兩個環(huán)節(jié)。

        量刑協(xié)商的過程即雙方就量刑情節(jié)和量刑幅度交換意見,最終形成初步量刑建議的過程。按照新刑訴法第173條規(guī)定,在嫌疑人表示自愿認罪認罰之后,檢察機關應當聽取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關于就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法律規(guī)定的意見,聽取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以及認罪認罰后案件審理適用程序的意見。聽取意見的核心內(nèi)容是量刑從寬的具體建議,在量刑情節(jié)的基礎上,還包括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定罪免處、具體的量刑幅度等量刑建議的具體事項。這就表明,檢察機關必須在聽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的意見的基礎上作出量刑建議的決定。同時,按照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期間的各地規(guī)定和經(jīng)驗性做法,量刑建議的形成不是簡單的“聽取意見—作出決定”這種具體審批程序,而是一種聽取意見基礎上的反復交換意見,直至形成一致意見的過程,即“從寬建議—意見反饋—再建議—再反饋”的協(xié)商過程。[注]例如,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的十八個城市中,天津市《關于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不能就量刑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的,不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睓z察機關只有在充分征求犯罪嫌疑人及辯護人的意見的基礎上,才可能在指控罪名、犯罪事實、量刑情節(jié)和量刑幅度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嫌疑人同意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后,在辯護人或值班律師在場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檢察機關制作量刑建議書。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新刑訴法規(guī)定應聽取被害人及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但應明確,被害人并不是認罪認罰程序的當然主體,這與公訴案件的和解程序完全不同,因此,被害人一方就罪名、犯罪事實、量刑情節(jié)提出的意見僅僅是公訴機關形成量刑建議之前應當考慮的因素,[注]需要說明,聽取被害人的意見,不等于需要在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同時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否則,即將公訴案件的和解程序與量刑協(xié)商程序混為一談。當然,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的和解為公訴人與犯罪嫌疑人進行量刑協(xié)商創(chuàng)造了更有利的條件。就三方合意這一特點來說,也可以認為實現(xiàn)了刑事和解與量刑協(xié)商的刑事契約一體化。參見馬靜華等:《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與中國模式》,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1-38頁。而與犯罪嫌疑人一方提出的量刑意見的程序效力完全不同。

        量刑協(xié)商的理想結果是達成量刑協(xié)議,在新刑訴法中體現(xiàn)為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和量刑建議。新刑訴法第173條明確了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三個條件,即自愿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適用程序,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核心內(nèi)容是犯罪嫌疑人對具體的刑罰適用,包括主刑、附加刑或緩刑表示同意,并以三方簽字的形式加以確認。認罪認罰具結書應具有準司法契約的性質(zhì),主要功能在于約束犯罪嫌疑人和檢察機關遵守承諾、履行協(xié)議,尤其是固定嫌疑人的認罪認罰態(tài)度,確保審判階段采用簡化方式審理案件,提高審判效率、避免訴訟風險。但在性質(zhì)上,認罪認罰具結書不是求刑權的直接體現(xiàn),對法院審判并不具有拘束力。因此,尚需檢察機關完全遵照具結書內(nèi)容提出量刑建議,即在量刑建議書中將認罪認罰具結書的刑罰適用內(nèi)容固定下來,向法院提出具體的求刑主張。檢察機關在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訴時,一并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和量刑建議書,即標志著量刑協(xié)商結果的最終形成。

        (三)審判程序是認罪認罰從寬的確認階段

        新刑訴法關于法院一般應當采納指控罪名和量刑建議的規(guī)定,實際上將認罪認罰案件的審理重點置于對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審查,而不是就案件事實、證據(jù)進行的法庭調(diào)查和法庭辯論。結合新刑訴法第190條和201條的規(guī)定分析,認罪認罰案件中檢察機關提出的指控罪名和量刑建議對法院具有法律拘束力,這完全不同于未適用認罪認罰程序的起訴書和量刑建議。但是,實現(xiàn)這一拘束力的前提是被告人的認罪認罰必須自愿,認罪認罰具結書的內(nèi)容必須真實、合法。因此,對認罪認罰案件而言,法庭審判的性質(zhì)就從案件事實、證據(jù)的調(diào)查程序轉(zhuǎn)變?yōu)閷α啃虆f(xié)商的審查和確認程序。法庭尤其需要審查具結書是否合法,即就定罪和量刑達成的協(xié)議內(nèi)容是否違背案件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也就是是否具有新刑訴法第201條第一款(一)、(四)、(五)項的情形。[注]新刑訴法第201條第一款規(guī)定:“對于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二)被告人違背意愿認罪認罰的;(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痹诒桓嫒瞬粯嫵煞缸?、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指控罪名認定錯誤及量刑建議明顯畸輕或畸重的情況下,法庭如果完全按照具結書和量刑建議書所確定的罪名和刑罰作出判決,將嚴重損害司法公正,與提高審判效率的價值相比,完全得不償失。

        法庭就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真實性的審查,因為不涉及案件的事實和證據(jù),可以在法庭調(diào)查之前進行,從而在法庭調(diào)查、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階段之外,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庭審環(huán)節(jié)。至于對認罪認罰具結書和量刑建議的合法性審查,則應在庭外閱卷的基礎上,通過法庭調(diào)查、辯論進一步確定。由于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且得到檢察機關的審查確認,認罪認罰案件的法庭調(diào)查、辯論程序應當比認罪但不認罰案件更加簡化。例如,在法庭調(diào)查階段,公訴人可以將所有證據(jù)打包出示、被告人辯護人打包質(zhì)證,不再采用證據(jù)分組調(diào)查或一證一質(zhì)方式;在法庭辯論階段,公訴人、辯護人可以主要說明雙方認可的量刑情節(jié)及相應的量刑計算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新刑訴法第201條第二款關于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時,檢察機關可以調(diào)整量刑建議的規(guī)定,實質(zhì)上肯定了審判程序中也可進行量刑協(xié)商,但協(xié)商的參與主體未變,仍然是公訴機關和被告人、辯護人,只不過是將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的量刑協(xié)商轉(zhuǎn)移到審判程序之中。同時,如果被告人在審查起訴階段未認罪認罰的,按照新刑訴法第190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要義,仍可在審判階段與公訴人進行量刑協(xié)商、簽署具結書,再由公訴機關提出量刑建議;如果被告人在一審程序中未認罪認罰的,按照新刑訴法第242條關于二審程序參照一審程序?qū)徖淼囊?guī)定,同樣應當允許在二審程序中進行量刑協(xié)商。無論在哪種情形下,量刑協(xié)商的主體都是檢察機關和被告人,法庭僅僅負責對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查和確認。

        四、量刑建議的有效性

        認罪認罰程序的運用,其程序支點是有效的量刑建議。它將審查起訴階段的量刑協(xié)商和審判階段的量刑確認程序聯(lián)結起來。有效的量刑建議將保證審判程序高效進行,而無效的量刑建議則否定了量刑協(xié)商的程序價值,此前的量刑協(xié)商實際產(chǎn)生不必要的程序耗費,包括司法資源和辯護資源的浪費。量刑建議的有效性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量刑建議應當充分體現(xiàn)犯罪嫌疑人、辯護人的真實意愿,確保其不愿反悔。二是量刑建議應當符合案件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從而被法院所接受。

        (一)量刑建議應當真實合意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是其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的前提條件,也是法院是否接受量刑建議作出判罰的重要條件之一。就如何保證量刑建議的內(nèi)容,特別是適用的刑罰種類、幅度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真實愿意,新刑訴法規(guī)定了一套制度體系。這個制度體系的核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及時獲得辯護人、律師的有效幫助,通過辯護人、律師的積極參與來保障犯罪嫌疑人在充分理解認罪認罰的價值意義的基礎上,作出符合自己利益的理性選擇。

        第一,確保參與認罪認罰程序的犯罪嫌疑人都有辯護人或值班律師的參與。為了配合新刑訴法的實施,早在2017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公布了《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辦法》。根據(jù)該《辦法》第2條規(guī)定,適用普通程序?qū)徖淼男淌掳讣桓嫒藳]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qū)徖淼陌讣?,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派駐的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新刑訴法第36條進一步明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苯Y合認罪認罰程序的實施,任何犯罪嫌疑人都可以通過委托律師、法律援助律師和值班律師為自己提供幫助,就是否認罪認罰、如何認罰及認罰之后的程序選擇聽取其意見。任何犯罪嫌疑人或受制于對證據(jù)事實的了解,或局限于自己的知識范圍,“很難會對認罪的后果有清醒的認識,進而在自愿、明知和明智的前提下選擇認罪認罰”。[注]閔春雷:《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有效辯護》,《當代法學》2017年第4期,第28頁。而援助律師或值班律師的參與,會幫助他們對案件定罪、量刑產(chǎn)生充分理智認知,既能避免因犯罪嫌疑人對案情、證據(jù)和法律知識缺乏了解而盲目認罪,也能防止其一廂情愿、不切實際地提出過高的要求。

        第二,為律師會見,特別是值班律師的約見提供充分保障。新刑訴法第36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并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边@一制度也適用于認罪認罰程序。如果犯罪嫌疑人打算通過咨詢值班律師來獲得認罪認罰的意見,即可要求會見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在押的,檢察機關可以通知看守所,由看守所具體安排;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qū)徎虮O(jiān)視居住的,檢察機關可以直接安排在本院值班的律師與之會見。在后一種情況下,檢察機關應當為律師會見提供規(guī)范化的場所,包括必需的硬件設備和后勤服務等基礎保障工作,為嫌疑人與律師間有效溝通排除可能的阻礙。

        第三,為值班律師了解案情提供保障。新刑訴法第173條第三款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依照前兩款規(guī)定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提前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如果值班律師參與認罪認罰程序的,檢察機關應當為其了解案情提供保障。刑訴法沒有直接規(guī)定“必要保障”的具體內(nèi)容,因此檢察機關提供給值班律師了解案情的方式應當靈活多樣,具有較大的裁量性。例如,可以口頭介紹案情、允許其復制提起批準逮捕書和起訴意見書,查閱主要證據(jù)包括量刑證據(jù)。需要說明的是,值班律師的職能是提供臨時性的法律咨詢和幫助,這決定了他不可能承擔辯護律師的全部職責,故值班律師了解案情應主要通過會見犯罪嫌疑人、檢察官口頭介紹案情、查閱法律文書進行。只有在相關定罪、量刑的事實存在爭議,確有必要閱卷的時候,方可允許值班律師查閱卷宗。

        第四,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應有律師在場。新刑訴法第174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绷⒎ㄒ?guī)定值班律師在場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律師幫助是最為可靠和有效確保被告人自愿認罪的保障,[注]卞建林、陳衛(wèi)東等:《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第186頁。如果沒有律師的有效幫助,“很難保證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實質(zhì)自愿性”。[注]劉方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建設路徑——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試點經(jīng)驗的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2017年第3期,第102頁。辯護人或值班律師是在全面告知被告人訴訟權利、解釋認罪認罰程序的性質(zhì)及法律后果的基礎上,根據(jù)案件的事實、證據(jù)及與檢察官進行量刑協(xié)商情況,幫助被告人詳細分析利弊,慎重做出最后的程序選擇,充分保障認罪認罰的自愿性、明知性和明智性。[注]閔春雷:《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有效辯護》,《當代法學》2017年第4期,第35頁。如果認罪認罰會損害其合法利益,辯護人或值班律師既可以自己拒絕在具結書上簽名,也可以建議犯罪嫌疑人采取同樣的行動。同時,辯護人或值班律師還可扮演見證人角色,“值班律師能夠架起檢察官、嫌疑人的溝通橋梁,通過見證整個過程,提供法律幫助,從而保證案件公正”。[注]魏哲哲: 《值班律師,怎么值班》,《人民日報》2017年9月26日,第4版。一旦在后續(xù)程序中就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產(chǎn)生爭議,還可以提供直接的證明。

        上述制度體系著重于通過律師幫助保障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除此之外,結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情況,筆者認為,兩高制定實施細則時還應強化兩方面的程序保障:一是禁止檢察機關、辯護律師、值班律師對犯罪嫌疑人使用威脅、欺騙、引誘或其他不當手段。法庭審理中應通過對被告人當庭核實的方式審查是否存在這些不當手段,如果法庭審查發(fā)現(xiàn)存在不當手段,致被告人不能客觀判斷案情和證據(jù),不能正確理解認罪認罰對自己的利弊得失,在違背真實意愿的情況下選擇認罪認罰,不能認為其具有自愿性。二是法庭需要審查認罪認罰具結書的內(nèi)容是否真實,包括被告人、辯護律師、值班律師是否核實具結書內(nèi)容與協(xié)商情況一致、是否為親筆簽名。如果被告人、辯護律師、值班律師對具結書的真實性予以否認,且在庭審中未能追認具結書效力的,該具結書及相應的量刑建議不得作為法院判決的依據(jù)。

        (二)量刑建議應當合法、適當

        按照新刑訴法第201條之規(guī)定,量刑建議如有五種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得采納。這五種情形包括:(1)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2)被告人違背意愿認罪認罰的;(3)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4)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5)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上述情形分別屬于事實認定錯誤、法律適用錯誤、量刑不當、認罪認罰不真實、撤回認罪認罰。當出現(xiàn)這些情形之一時,量刑建議或者違法,或者明顯不當,都不應被法院所接受。故檢察機關為了確保量刑建議的合法性和適當性,應當重視以下幾點:

        首先,嚴格貫徹證據(jù)裁判主義,確保事實認定、罪名認定準確無誤。法官審判必須堅持證據(jù)裁判,依照法律規(guī)定收集、固定、審查和認定證據(jù)。不具有真實性、相關性的證據(jù)不得作為事實認定的根據(jù),排除非法證據(jù),按照刑事證明標準認定案件事實。即使在被告人認罪的情況下,也要根據(jù)口供補強規(guī)則進行審查,確認是否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程度?!皬目觳唤禈藴省笔钦J罪認罰制度試點時證據(jù)審查的基本原則。[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2/23/content_2034499.htm。證明標準在所有刑事案件中均應保持不變,均需達到確實充分,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均嚴格貫徹證據(jù)裁判主義,以證據(jù)定案,而禁止以協(xié)商定案,未能達到證明標準的案件應作無罪處理。

        其次,在具體量刑計算時,應根據(jù)事實、情節(jié),嚴格遵循量刑規(guī)范化的有關規(guī)定。確保量刑計算準確,既充分考慮到影響量刑的所有事實、情節(jié),又確保每一個事實、情節(jié)在量刑計算的合理性。最高法《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乃現(xiàn)行關于量刑規(guī)范化的司法解釋,檢察機關以審判機關的量刑規(guī)則進行量刑測算方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已為審判機關所接受。檢察機關可遵循“起點刑——基準刑——宣告刑——認罰刑”的計算路徑,以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確立起點刑,以具體個案情節(jié)確定基準刑,綜合全案情況確定宣告刑,最后根據(jù)“認罰從寬”的量刑幅度規(guī)定確定“認罰刑”。需要說明的是,兩高尚未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罰”這一程序性從寬情節(jié)作出量刑折扣的規(guī)定,各地可以參照試點中部分地區(qū)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如《大連市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實施辦法》第18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擬定量刑建議時,應當嚴格區(qū)分被告人認罪認罰所處的訴訟階段:對于審查起訴階段認罪認罰的被告人,原則上可以減少基準刑30%以下;對于在審判階段認罪認罰的被告人,原則上可以減少基準刑20%以下。經(jīng)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協(xié)商一致的,也可以減少基準刑30%以下?!鄙鲜鲆?guī)定中關于量刑折扣的具體幅度當仔細斟酌、論證后確定,但根據(jù)不同訴訟階段給予不斷遞減的量刑折扣的立法思路是值得肯定的。針對辦理案件不同階段層面的設置規(guī)則,可以借鑒確立“選擇越早從寬幅度越大”的原則,針對不同的認罪時間節(jié)點劃分有明顯區(qū)別的從寬處理規(guī)定,調(diào)動被追訴人“晚認罪不如早認罪”的積極性。[注]周新:《論從寬處理的基本原則及其類型——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試點的分析》,《政治與法律》2017年第3期,第156頁。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貫穿刑事訴訟全過程的立法模式下,認罰從寬的量刑折扣應包括審查起訴階段、一審審判階段、二審審判階段三個訴訟階段,并逐步遞減。此外,在沒有任何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情況下,不能僅僅根據(jù)犯罪嫌疑人認罰即將量刑建議降到法定刑以下,因為這直接違反了罪刑法定原則。

        最后,為避免量刑建議內(nèi)容失當,在某些特定種類案件中,應遵循“有限審批”原則。在司法責任制下,檢察官應對案件質(zhì)量全面負責。因此,一般情況下,檢察官應自行決定量刑建議內(nèi)容。但是,考慮到在某些案件類型中,檢察官在決定量刑建議時一旦出現(xiàn)偏差可能產(chǎn)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尤其是在新刑訴法實施后較長一段時期內(nèi),檢察官們對量刑計算還有一個從不熟悉、不適應到逐漸熟悉并適應的過程,故對這些特殊類型的案件,應建立相應的審批制度,通過案件審核統(tǒng)一量刑標準、控制案件質(zhì)量,避免量刑違法或量刑不當。當前,以下案件應納入審批范圍:一是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此類案件刑罰后果嚴重,尤其是死刑案件,需要通過審批來統(tǒng)一死刑適用標準。二是建議定罪免除、緩刑的案件,此類案件的輕判可能造成個案量刑畸輕,引發(fā)不良的社會反響,故需通過審批以衡量各種因素。三是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如職務犯罪案件、涉黑案件、非法集資案件等。此類案件量刑建議如有不當,不僅會造成法院量刑的困難,也易影響打擊犯罪的效果,甚至可能誘發(fā)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

        五、前瞻:從立法走向?qū)嵺`

        認罪認罰從寬不僅適用于速裁程序、簡易程序,也適用于普通程序。因為被告人認罪認罰,控辯雙方對定罪量刑均無爭議,審判程序得到極大簡化,司法效率顯著提高。長遠地看,認罪認罰程序應當成為檢察機關、法院處理無爭議案件常規(guī)化的程序性機制。通過這一制度的運行,真正實現(xiàn)司法資源在刑事程序中的合理配置,將絕大多數(shù)司法資源配置到無罪辯護案件、重大量刑情節(jié)存在爭議案件的審理程序之中,并以此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2018年刑訴法的修改之所以尚未總結庭審實質(zhì)化改革的成效,將最高人民法院“三項規(guī)程”的內(nèi)容全面吸收至法律文本之中,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作為配套制度的認罪認罰程序尚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只有當該項制度全面、有效地運行之后,立法上正式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條件才會真正成熟。反觀認罪認罰程序本身,在從文本走向?qū)嵺`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各種復雜因素的制約,從而影響其適用范圍和效率。所有影響性因素之中,立法規(guī)定的合理性問題尤其突出。具體表現(xiàn)在,程序推進的職權色彩過濃,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人能否主動提出具體化的量刑意見(主刑、附加刑)未作規(guī)定,也未明確允許控辯雙方可以運用協(xié)商、交換意見等方式充分交流、達成一致;適用速裁程序的審查起訴時間過短(10天或15天),辯護人也很可能因為來不及閱卷而無法對指控罪名、事實和量刑情節(jié)作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公訴人則可能因組織、參與量刑協(xié)商的工作環(huán)節(jié)過多而放棄與辯方協(xié)商;在量刑建議被法庭采納的情況下,未限制被告人的上訴權,由此造成被告人很可能僅僅為了留所服刑等與公正審判毫無關系的個人目的而濫用上訴權,產(chǎn)生司法資源的大量浪費;未明確規(guī)定起訴時未提出量刑建議的,是否可以在審判程序進行協(xié)商,或者一審未提出量刑建議的,是否可以在二審程序中進行協(xié)商,以及在不同程序環(huán)節(jié)的協(xié)商對量刑從寬幅度的影響。在立法規(guī)定的合理性之外,值班律師能否及時、有效地配置,也會極大地影響到大部分認罪案件能否真正進行有效的量刑協(xié)商。還有,辯護律師能否及時介入審查起訴程序也是一個突出問題。實踐中,即使辯護律師在偵查程序中已經(jīng)介入的,但因為不少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未對移送審查起訴的時間節(jié)點進行告知,導致案件進入審查起訴較長時間后再閱卷、提出辯護意見,極大地限制了量刑協(xié)商的時間。

        正所謂目標明確、道路曲折,認罪認罰程序的全面、有效實施尚需時日。在當下,亟需兩高盡早通過司法解釋彌合刑訴立法過于原則而形成的制度空白,需要司法行政機關盡快按照新刑訴法的規(guī)定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全覆蓋的政策,充分、合理地落實值班律師制度和普通程序中全面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律師等程序主體積極參與、相互協(xié)作、共同推進,并在長期的磨合中運用實踐理性,彌補制度運行必然產(chǎn)生的程序漏洞,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無爭議案件的程序性處理機制。

        猜你喜歡
        刑訴法量刑被告人
        刑事程序法向度的量刑規(guī)范化研究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38
        禁毒刑訴法適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論自首在量刑中的適用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0
        新刑訴法實施后檢察工作機制的創(chuàng)新: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檢察院實施刑訴法實踐調(diào)研
        潛逃歸案疑犯的量刑規(guī)范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以“被告人會見權”為切入的分析
        中國檢察官(2014年7期)2014-09-22 05:15:02
        論量刑說理的規(guī)范性與透徹性
        法律方法(2013年1期)2013-10-27 02:27:43
        論被告人的閱卷權
        論被告人的閱卷權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二区东京在线| 我揉搓少妇好久没做高潮| 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 第1页| 老师粉嫩小泬喷水视频90| 日韩二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韩国国产综合五月天|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子轮xxx农村| 国产精品 高清 尿 小便 嘘嘘| 在线偷窥制服另类| 一本久道久久丁香狠狠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青青草国产手机观看视频| 被黑人猛烈30分钟视频| 亚洲男人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天躁夜夜躁狼狠躁| 西西人体大胆视频无码| 亚洲成人av一区免费看| 日本大肚子孕妇交xxx|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视频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曝光无码有码视频专区| 阿v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