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國
在寫作上,不想被機器人打敗,你至少要……
“早春江上雨初晴,楊柳絲絲夾岸鶯。畫舫煙波雙槳急,小橋風浪一帆輕?!边@首平仄規(guī)矩、清新別致的詩,竟然出自一位機器人之手,是不是讓你有點腦洞大開?
近年來,機器人吟詩、作賦、寫稿、繪畫的新聞屢見報端,引發(fā)了人們熱議。
據報道,名為“小冰”的機器人,匿名投稿的詩篇多次被《北京晨報》《長江詩歌》采用刊發(fā),它的第一部原創(chuàng)詩集《陽光失去了玻璃窗》更是吸引了很多讀者購買。
作為思想與情感復雜的文學創(chuàng)作,被機器人的橫空出世而打破,不禁引發(fā)人們的討論與擔心:也許不久,作家這個職業(yè)將不復存在?
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萬小軍給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特別擅長寫這種有規(guī)律的、被條條框框約束的內容,在一些簡單重復性的腦力勞動中,它具有天然優(yōu)勢。但是,讓機器具有思維與情感、學會推理和歸納,短時間還做不到?!?/p>
專家的解釋,讓我長出了一口氣,如果機器寫作取代了作家,讓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情何以堪?
不過,專家的回答,也給我們打了一針清醒劑———機器在簡單重復性腦力勞動中,具有天然優(yōu)勢。如果一名作家,為了迎合當下的淺閱讀,去寫那些花里胡哨、沒有意義的東西,也許,就會被機器競爭下崗。
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項復雜的、飽含情感的腦力勞動,是作者在社會經驗積累基礎上進行想像、加工、再創(chuàng)作的智力成果,在寫作過程中,作家的豐富情感、天馬行空的想像,直接決定了一篇作品的張力與影響力。
小時候,抱著收音機聽《全唐傳》《岳飛傳》《薛剛反唐》等評書時,往往一聽就上癮,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稍長,讀到金庸《射雕英雄傳》中郭靖黃蓉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時,神往不已;后來,讀到《平凡的世界》時,書中的一些細節(jié)與自己十分相似,沉迷其中忘記了時光流逝。這些作品為什么充滿著魔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書中的人物具有鮮明的愛恨情仇,這些人物都飽含著著作者滿腔深情。
一位作家只有像對待自己孩子似的對待自己的作品,全身心地傾注自己的感情,將親情友情愛情付諸文字,才能不辜負讀者的厚望,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劉慶邦說,“文學是對這個世界深沉的愛”?!懊恳粋€真正的寫作者無不希望通過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性更善良,心靈更純潔,靈魂更高貴,社會更美好?!?/p>
有情方能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