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彰
京劇中有一出傳統(tǒng)戲叫《罷宴》,演繹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北宋時宰相寇準,于慶壽前夕競斥資24000兩銀大宴賓客,徹夜歌舞。府門內外,張燈結彩,豪奢異常。老仆人劉媽媽曾與寇準同度艱苦歲月,見此情景,感觸良多。恰在這時,仆人陳山不慎將價值4000兩的慶壽珊瑚樹與翡翠壽星打碎。他怕受責,請劉媽媽代為求情。劉媽媽往見寇準時,在走廊里被蠟油滑倒,于是拿出一幅圖畫,借圖畫中太夫人生前勞苦和孤燈教子的情景,登堂陳述??軠蕿橹袆?,遂傳令罷宴停觴,并赦仆人陳山之罪。
這出戲是1957年劇作家吳少岳根據(jù)清代楊潮觀所作《寇萊公思親罷宴》傳奇劇本改編,屬于藝術創(chuàng)作,史上無此事。
歷史上的寇準既然沒有“罷宴”之舉,而劇作家卻又偏偏讓他“罷宴”,個中原因令人玩味,背后的“真相”更令人深思。
人所共知的是,寇準(961年-1023年)是歷史名人,陜西人,北宋名將名相,在當時是一位比較正直、有功于國的大臣,是受歷代百姓擁戴的清官。他是太平興國年間進士,為人剛直不阿,敢于多次上疏直諫,漸被重用,宋太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為三司使。在軍事上,他堅決主張抗擊遼軍入侵,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役”的組織領導者,是他力主宋真宗親征。在政治上,他遇事敢言,宋太宗趙匡義(趙光義)曾將他比作唐代的魏徵。至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年),因受同朝大臣王欽若排擠,被罷相。天禧元年(1017年)復相位,后又因參與宮廷權力斗爭,被同朝大臣丁謂排擠,被貶到雷州(今廣東??担?、衡州(今潮南衡陽),至病故。應該說,寇準在中國歷史上是有作為的。
然而,這樣一位聲名赫赫的宋朝大臣,生活上卻又非常奢侈,經(jīng)常大講排場。宋太宗晚年,由于在立太子問題上,寇準惹得宋太宗不高興,再加之他敢于直言,與一些僚屬意見不和,于是被貶到鄧州任知州。平時,寇準就非常喜歡飲宴,《宋史-寇準列傳》記載:“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燃炬燭?!钡洁囍萑沃輹r,生活上更加奢侈:“為花蠟燭,名著天下,雖寢室亦燃達旦。廁溷間,燭淚成堆?!痹诋斈晗灎T屬稀缺之物,一個大臣在屋里點燭尚說得過去,而在廁所中讓蠟油流成堆,就有些過分了。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在其《歸田錄》中,也曾說他“早貴豪侈”。
《罷宴》一劇中所演繹的寇準奢靡情況,折射出他歷史上的生活真相。劇中的劉媽媽雖是個虛構的人物,但歷史上寇準確實有一個名叫茜桃的侍妾,很精通文墨。有一次,寇準在就宴時,與來賓們狂歡豪飲,而且有歌妓侑酒。歌妓每唱“一曲清歌”,寇準便賞賜“一束綾”。茜桃見狀,感到很不應該,于是便作《呈寇公二首》,對寇準的行為表示批評。其一首云:“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用對比的方法,揭示了一種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其二首云:“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在這第二首詩中,茜桃進一步訴說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織女之苦,表達了對織女的同情,宛若織女凄苦生活的獨白。茜桃把歌妓說成“妖姬”,表現(xiàn)出鮮明的愛憎之情。
寇準見到這兩首詩后,便和詩作答,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他和的是第二首的原韻為:“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君休問,且向樽前聽艷歌。”在這首和詩中,寇準并不掩飾地說,自己作為一名堂堂的宰相,天天忙得團團轉,日理萬機像奔梭,應該享受這些。這些事你不必多問,還是坐在酒席前聽歌妓那艷麗的歌曲吧!寇準根本不接受批評,茜桃的詩也就沒有起作用。而在《罷宴》一劇中,表現(xiàn)寇準接受了劉媽媽的批評,當即罷宴。這樣寫,表現(xiàn)出劇作家的“匠心”,興許是要表達人們對清官的一種美好愿望吧!
“政聲人去后,百姓閑談時。”寇準作為宋代的一位名相,他的“政聲”已載入史冊。但是,赫赫的“政聲”掩蓋不了他生活上的奢華。生活上的奢華不是小事。宋代名相寇準可作為一面鏡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