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chuàng)意”,顧名思義是創(chuàng)造樂意的意思。巴赫當初寫下創(chuàng)意曲集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習琴者們會彈奏鋼琴,還是學習創(chuàng)作樂曲的一種途徑。巴赫用復調的手法一共創(chuàng)作了十五首三部創(chuàng)意曲,本文通過選用《三部創(chuàng)意曲》No.4,BWV.790,對巴赫的創(chuàng)意曲進行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巴赫;三部創(chuàng)意曲;BWV.790裝飾音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巴赫,國內也譯為巴哈,全名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時期德國著名的作曲家、管風琴、小提琴、羽管鍵琴演奏家。他是一個堅定的路德教徒,一生為宗教音樂而服務,故而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大多莊嚴而深沉。
一、作品類型
《三部創(chuàng)意曲》No.4,BWV.790是一首d小調三聲部復調作品,是一種準賦格形式,一般與賦格并無太大差異,主要是主題是比較短小的動機模進形式,剛開始出現時常帶自由的對位聲部來進行伴奏。
從d小調的調式上就確定了該曲陰郁、優(yōu)美的音樂特性,在凈版譜上對于速度、表情、力度、連奏、斷奏、分句等都沒有標記,有編者在速度上標記要求“Andante”行板——行走的速度,表情術語“mesto”悲傷地、憂郁地,所以不難理解Andante mesto是速度從容且語重心長、喃喃細語一般地演奏。
二、主題及聲部處理
演奏者在演奏三部創(chuàng)意曲時頭腦中一定要清晰的明確三條旋律線條,高聲部、中聲部、低聲部。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小提琴(高聲部)、中提琴(中聲部)以及大提琴(低聲部)在進行三重奏, 三條旋律彼此呼應且不喧賓奪主。全曲主題一共出現了14次。
主題依次在高聲部,中聲部,低聲部交錯出現。主題的演奏始終是統一的,或跳躍,或連綿、或優(yōu)美,切忌不可忽跳忽連。在三聲部復調作品中,高聲部由右手彈奏,低聲部由左手彈奏,那么中聲部大多數情況下由左右手交替彈奏。筆者認為,在這三種旋律線條中,最難控制的是中聲部,它對于左右手乃至于手指間的協調與音量的控制要求及其之高,在高、低音聲部旋律行走的過程中仍需突出中聲部旋律的主題。所以在練習過程中,應該進行分聲部練習,用三種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對三種聲部進行劃分,從而對高、中、低音聲部旋律一目了然。在對于各條聲部非常明確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兩個聲部的同時彈奏,如高——低,高——中,中——低,最后再三個聲部同時彈奏,依次訓練。
三、演奏難點分析
眾所周知,在裝飾音盛行的巴洛克時期,即興演奏是一個常態(tài),演奏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自由發(fā)揮,故而對于21世紀的演奏者們來說,鋼琴大家們對長遠的17世紀以前的裝飾音的演奏有不同的見解。巴赫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裝飾音,但是對于裝飾音的彈奏方法,他卻沒有在譜面上詳細的標記出來。
巴赫對于上波音的具體演奏形式的解釋:
巴洛克、古典早期的裝飾音出現在正拍上且承擔著節(jié)拍重音的作用,如譜例3-2所示,巴赫對d小調三部創(chuàng)意曲只在第四小節(jié)的最后一拍上標注了上波音。在巴洛克、古典早期的上波音的演奏,一般從上方二度音開始,即“上方音-本音-上方音-本音”,但若速度較快或者在本音前已經出現了上方二度音時,那么上波音就可由本音開始演奏。
筆者對比了席夫、塞爾金、古爾德三位鋼琴家對于這首作品的詮釋發(fā)現,席夫和塞爾金在第二小節(jié)(譜例3-3所示)的最后一拍G音上做了裝飾音處理(從上方二度A-G平均交替,同譜例3-1中注釋⑤),古爾德則遵循了凈譜上沒有進行裝飾音的演奏。在第四小節(jié)最后一拍(譜例3-2所示)上,席夫、古爾德從上方二度進行了長達一拍的上波音均勻交替的演奏(同譜例3-1中注釋⑤),塞爾金只進行了十六分音符時值的交替顫音(同譜例3-1中注釋③)。
在第十四小節(jié),最后一拍上的A音需要格外注意,不僅僅承擔了低聲部的同音連線上需要延長時值的A音,還承擔了中聲部的主題部分,故而,這里的同音連線屬于多聲部中要彈響的同音連線。
四、結語
由于巴赫所處于早于貝多芬、肖邦更早的17世紀,對于巴赫作品的風格及演奏處理很多學派都各有見地,因此,對于不同版本的譜子及演奏的研究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巴赫作品的理解,切忌“拔苗助長”,只有穩(wěn)扎穩(wěn)打做好初級階段創(chuàng)意曲的復調練習,才能在《十二平均律》中學到更復雜且深奧的復調知識。
參考文獻
[1]黃靜.鋼琴讀譜基本技巧[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2]牛亞靜.巴赫鋼琴作品中裝飾音的奏法分析——以《創(chuàng)意曲集》為例[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8.
[3](澳)多洛提雅·法比安.如何詮釋與演奏巴赫器樂作品中的裝飾音[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8(2).
作者簡介:楊蕊寧(1992—),女,貴州,助教,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