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律同屬于社會規(guī)范,二者既存在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對于一個完整健全的人而言,道德與法律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兩種約束力。兩種力量分別從內心和外界給予一個人基本的約束,使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合乎規(guī)范,內心思想積極向上。而對于社會而言,道德與法律則是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雖然兩者在處理方式上略有不同,但仍然能夠相輔相成,達到治理社會的共同結果。
關鍵詞:道德;法律;關系分析
中圖分類號:D90-0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2-0105-02
作者簡介:郭佳蘊(1997-),女,漢族,北京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本科在讀,法學專業(yè)。
在我們的生活中,關乎道德與法律的事件有很多。比如在公交車上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就這一問題而言,不給老人讓座不符合中華民族尊老愛幼之傳統(tǒng)美德,可能是有違道德的;但是不能說它是違反法律的,法律對此也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由此可見,道德與法律對人的約束效力與范圍是不同的,從治理社會的角度來看其效力也是不同的。
一、道德與法律的概念
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也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是一種實踐精神,具有普遍性和群眾基礎。它是以善惡為評價方式,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俗和內心信念來發(fā)揮作用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道德作為一種軟實力,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應,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但經濟發(fā)展與道德發(fā)展具有不同步性??梢哉f,道德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要求,是一種由內而外對自己的約束力。
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guī)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人的社會行為及其相應的規(guī)范性文件等的總稱。法律具有特殊規(guī)范性、國家意志性、明確公開性、國家強制性,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一個道德低下的人即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不可能得到社會的真正認可。而法律更像是一道底線,明確告訴人們生活中的可為與不可為,除了保障個人基本權利外更是規(guī)定了每個人的義務,具有很強的約束力。
二、道德與法律的不同點
(一)產生時間
道德在原始社會時代就已存在,并且將會伴隨人類始終,道德存續(xù)的時間要比法律更為久遠;而法律是在人類政治國家和社會狀態(tài)中存在的,它的形成與發(fā)展晚于道德,并且可能隨著人類法律社會的結束而不復存在。
(二)表現(xiàn)形式
道德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出多元化與多樣性的特點,可以存在于人們的內心與輿論之中,沒有嚴格而規(guī)范的表現(xiàn)形式。法律則不然,各種法律法規(guī)均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和法律效力,且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步與完善,這種形式的嚴格性越來越被強化,道德與法律的區(qū)別也進一步被凸顯。
(三)調整范圍
道德的調整范圍與法律相比更廣泛一些,基本涵蓋了人類整個社會關系和生活領域,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不受法律所調整的事件幾乎都可以受道德調整。而法律主要是對一些影響到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關系和行為進行調整,因此調整范圍比道德小。
(四)作用機制
道德與法律是不同的,道德得以實現(xiàn)所依賴的是人們的內心信念和輿論譴責,本質上是一種自我約束。道德作用的發(fā)揮必須通過相關主體的思想活動,離不開道德主體的自覺和覺悟。而法律則是一種外界對人的限定和約束,其實施所依賴的是國家強制力,迫使社會成員服從??梢哉f,除了主體自覺之外,國家強制力的威懾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和外在壓力。
(五)違反后果
違反道德與違反法律的后果也是不同的。違反道德,往往受到的是良心上的譴責以及社會輿論的批判,接受道德懲罰和道德制裁。而違反法律要承擔的后果要嚴重的多,違法者必須要承擔法律責任,接受法律懲罰或法律制裁。違反道德受到的懲罰也許是嚴厲的,但畢竟是局限于精神的,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強硬后果;而違反法律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它不僅是一種局限于精神的懲罰,更是一種外在的身體強制。相較而言,違反法律所帶來的后果更為嚴重。
三、道德與法律的一致性
(一)社會性
誠然,道德與法律存在差異,但是與此同時也有著重要的一致性。道德與法律作為維護倫理秩序的兩種基本手段已被公認,二者同屬社會規(guī)范的范疇,也同屬于社會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共同服務于一定的社會基礎。道德與法律都是人們用以評價自己或他人行為的準則,在不同程度上為一定社會、一定群體或個人所遵從與信守。二者都調整著人們的行為,是協(xié)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對道德與法律的違反都可能導致一定的不利后果發(fā)生。
(二)補充性
道德與法律在一定意義上相輔相成,彼此互動。其作為社會規(guī)范在功能上即是相互補充的。法律往往對重大的社會關系進行著調整,在法律難以觸及的領域與方面,道德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補充作用。道德的教化功能對法律的貫徹實施有著基礎性的意義和重大的促進作用,良好的道德是良好法治的重要基礎與必要條件。與此同時,法律也對道德發(fā)揮著重大的維護作用。法律是道德的外在維護力量,有效的保障道德被人們遵守。
(三)價值評價
道德與法律的價值評價往往具有一致性。一般來說,法律所獎勵的也是道德所彰揚的,法律所制裁的也是道德所譴責的。在法律上被列為違法犯罪的行為一般來說也都是為道德所否定的,違反法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違背道德的??梢姸呔哂幸恢滦?。
四、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系
(一)道德保障法律的運行
道德與法律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道德作為一種內在約束力,促使人們嚴于律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也正是這種道德的內驅力為法律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保障法律的發(fā)展與運行??梢哉f如果沒有道德的保障,法律也必將難以推行,因此道德對法律的保障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國家在立法時需要充分考慮到社會、經濟、政治與家庭倫理道德等等,將這些因素不斷法律化,以此來更好的讓道德保障法律的運行。
(二)法律是實現(xiàn)道德的強制性保障
法律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威嚴性,道德規(guī)范的具體落實必需要依靠法律。因為每個人的道德標準不同,只依靠道德很難保證社會的有序運行。若社會沒有法律的強制性,那么道德規(guī)范就存在著不能被良好執(zhí)行的風險,長此以往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必將遭到破壞,從而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就需要依靠法律的強制性。例如法律上許多具體法條的規(guī)定就明確規(guī)定出了觸犯某一罪名后需要承擔的不利后果,因為該行為侵害了他人的正當利益,所以需要中止這一不當行為。這正是維護他人合法權益的做法,也是法律強制性的體現(xiàn)。
(三)道德為法律實施創(chuàng)造內部條件
道德與法律都是通過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來規(guī)范社會秩序,使社會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雖然兩者在處理方式上略有不同,但又都能夠相輔相成,達到同樣的結果。道德能夠在法律中規(guī)范和調節(jié)人們的行為,甚至有時一個良好的道德觀念可以在某些程度上預防犯罪的出現(xiàn),進而提升社會和個體的道德素養(yǎng),為法律實施創(chuàng)造內部條件,保障法律的正常運行。立法的完善和法律制度的構建能將社會中的一些道德理念上升為法律,使其更有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效力。道德的底線是法律,而有底線的法律才能夠更高效的維護社會穩(wěn)定,在道德中融入法律能夠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也使公民更易于接受。因此法律對道德有引領、指引作用,可有效扼制不良風氣,道德為法律實施創(chuàng)造了內部條件。
綜上所述,道德為法律提供價值基礎,法律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個人的發(fā)展和國家的繁榮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fā)揮作用。從個人層面來看,對于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道德和法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質上說二者都是促進個人進步的力量,二者的出現(xiàn)也都是為了通過一定程度上對個人的約束,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從國家層面來看,法律與道德作為國家治理社會的重要手段,二者均不可或缺,只有認清了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為社會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當今社會,法律與道德都應得到我們的重視與認可,我們應將道德與法律有機的結合起來,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 參 考 文 獻 ]
[1]宋新剛.分析法律與道德的關系[J].智庫時代,2019(07):14+16.
[2]李志強.淺談道德與法律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2):41-45.
[3]劉光斌.論哈貝馬斯的法律與道德互補關系理論[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