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秀
(蘇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阿奇霉素是一種抗生素藥物,因其使用方便,抗菌譜廣泛、耐酸、半衰期長、穩(wěn)定以及組織濃度高,療效確切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微生物感染疾病的臨床治療中。但應用阿奇霉素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時,對胃腸道的刺激會使患者產生不良反應,例如:惡心、嘔吐、靜脈痛、腹痛等癥狀[1]。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控制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的速度能夠減輕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我院選取80名靜脈滴注阿奇霉素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對其中一組采取減慢速度靜脈滴注,就靜脈滴注速度對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的影響及護理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我院所收治的需要進行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的患者,以8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對阿奇霉素以及大環(huán)內酯類的抗生素藥物均無過敏反應;排除精神、心肝腎功能存在障礙的患者。根據(jù)患者治療時間,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n=40),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65歲,平均(38.44±9.13)歲,男22例,女18例;實驗2組(n=40),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66歲平均(37.46±9.11)歲,男21例,女19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P>0.05。本次研究均經本人及家屬同意配合。
首先,兩組患者先進行常規(guī)檢查,對指標不正常的患者先采取對癥治療,改善其指標。其次,配制注射液:配置阿奇霉素溶液,根據(jù)醫(yī)囑,按照說明書[2]要求,即將阿奇霉素用適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配制成每1 ml含0.1 g溶液,再加入到50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最終阿奇霉素濃度為1.0 mg/ml。
實驗1組患者使用滴系數(shù)20滴/ml的輸液器給予標準速度進行靜脈滴注。用藥濃度為1 mg/ml,速度56滴/分,靜脈滴注1次/天。
實驗2組患者使用滴系數(shù)20滴/ml的輸液器采取減慢速度進行靜脈滴注。用藥濃度為1 mg/ml,速度40滴/分,靜脈滴注1次/天。
觀察兩組患者靜脈滴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局部反應以及其他反應。
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算型指標以例(n/%)表示,x2檢驗,計量型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差(±s)描述、t檢驗。P<0.05標識兩者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顯示,實驗1組的患者發(fā)生胃腸道反應者5例、皮膚反應3例、局部反應4例、其他反映2例,不良反應共發(fā)生14例,占35%,實驗2組的患者發(fā)生胃腸道反應2例、皮膚反應1例、局部反應0例、其他反映0例,不良反應共發(fā)生3例,占7.5%,實驗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實驗1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阿奇霉素是臨床常用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對厭氧菌以及革蘭氏陽性厭氧菌、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等均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因其使用方便,抗菌譜廣泛、耐酸、半衰期長、穩(wěn)定以及組織濃度高,療效確切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微生物感染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阿奇霉素進入機體后,血漿半衰期可達到35~48小時,一個星期輸液3次即可達到治療效果。但是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時,會升高血漿中的胃動素水平,當胃腸平滑肌上的胃動力受體與胃動素結合就會使胃強烈的收縮,引發(fā)胃痛、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加上受阿奇霉素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以及血小板、嗜堿性粒細胞釋放胺等產生化學性刺激,會引起輸液部位靜脈疼痛,如果靜脈滴注速度過快,濃度過高,這些不良反應還會加重。研究顯示,減慢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的速度可以減輕患者上述的不良反應。
(1)輸液前,護理人員應掌握藥物的作用以及不良反應和藥物的注意事項,為患者講解輸液有關的適宜,正確指導患者用藥方法。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采用溫和的語言、積極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傾聽患者的需求,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并對其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2)輸液時,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年齡、使用藥物的濃度以及藥物耐受程度為患者調節(jié)輸液的滴速,如果患者在滴注的過程中有任何的不適,及時告知醫(yī)生[3]。(3)在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用藥的反應,囑咐患者不要空腹用藥避免造成胃腸道刺激,如果患者產生靜脈疼痛可適當調整針頭的角度。我院選取80例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經過控制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的速度可以減輕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控制阿奇霉素的滴注速度能夠減少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