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華,陸建楓
(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71)
ICU機械通氣患者受言語溝通困難、插管不適、疼痛等的影響[1-2],往往存在睡眠障礙,不僅會影響患者免疫、內分泌等器官功能,還會引起譫妄,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病死率,因此,幫助此類患者克服睡眠障礙極其重要。本文著重探究耳穴壓豆對睡眠障礙的效果,報道如下。
需以2018年3月~2019年6月我院ICU中行機械通氣的80例睡眠障礙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設置對照組(40例)與實驗組(4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9~76歲,平均年齡(67.4±3.1)歲,機械通氣時間6~11 d,平均機械通氣時間(8.3±1.4)d;實驗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58~77歲,平均年齡(68.5±3.7)歲,機械通氣時間5~10 d,平均機械通氣時間(7.2±1.2)d。納入標準:①患者意識清醒,均進行機械通氣;②20點前入ICU。③本次研究活動已征得患者同意;排除標準:①長期酗酒史;精神類疾病史;長期失眠病史。②耳部皮損。③交流困難者。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機械通氣時間、性別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分組研究。
針對患者睡眠障礙,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治療。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減少聲光等剌激。根據(jù)患者疾病狀態(tài)和治療目標選擇呼吸模式并進行合理的參數(shù)設置。主動與患者溝通,消除其煩躁、焦慮等情緒。每位患者常規(guī)給予瑞芬太尼持續(xù)泵入鎮(zhèn)痛,若是患者睡眠障礙嚴重,可謹遵醫(yī)囑使用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艾貝寧),負荷劑量1 μg/kg/h泵入右美托咪定10分鐘,繼以0.2~1 ug/kg/h持續(xù)泵入。
在此基礎上,實驗組加用耳穴壓豆,主穴為皮質下、交感、神門與心;配穴辨證后取穴,心腎不交,可配腎;肝火擾心,宜配肝。治療方法:用75%酒精對耳穴皮膚消毒,將耳穴磁貼貼于耳穴敏感點,予以直壓法、點壓法和對壓法交替進行穴位按壓,每次按壓時間1~2 min,3次/日,耳廓有酸麻脹痛感、發(fā)熱時停止。兩耳需交替貼壓,更換周期2~3 d,持續(xù)貼壓7 d,評價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將臨床療效確定為觀察指標,分為:無效:患者睡眠障礙加重;有效:患者時寐時醒,睡眠障礙狀態(tài)雖有改善,但是夜間睡眠時間僅3~4 h;顯效:患者睡眠障礙有明顯改善,夜間睡眠時間達到4~6 h;治愈:患者睡眠障礙消失,夜間睡眠時間超過6 h,其中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治愈率。
需借助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的觀察數(shù)據(jù),其中臨床療效可用n/%表示,行x2檢驗,P<0.05代表有對比意義。
(1)實驗組:2例無效(5.00%)、9例有效(22.50%)、22例顯效(55.00%)、7例治愈(17.50%),其總有效率是95.00%;(2)對照組:10例無效(25.00%)、17例有效(42.50%)、10例顯效(25.00%)、3例治愈(7.50%),其總有效率是75.00%;(3)組間比較:x2為6.2745,P為
0.0122(P<0.05)。
中醫(yī)學認為睡眠障礙病因有久病體虛、驚恐、憂思勞倦等,病機是陰陽失調,病位多在心,往往涉及胃、脾、肝等多個臟腑[3]。機械通氣則是ICU中常見的治療手段,雖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挽救患者生命,但易受插管刺激出現(xiàn)睡眠障礙[4]。睡眠障礙可增加機械通氣患者能量消耗,降低其免疫功能,影響疾病轉歸,增加ICU患者病死率[5]。因此,對于ICU機械通氣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對縮短康復進程、改善預后質量意義重大。
中醫(yī)學認為,耳作為局部器官,血管及神經組織豐富,與臟腑器官休戚相關,在發(fā)病時若能給予耳廓敏感點相應刺激,可改善或調節(jié)疾病狀態(tài),所以借助耳穴壓豆治療,能夠有效刺激耳部穴位,起到平衡陰陽、調節(jié)臟腑、疏通經絡、緩解患者健忘、失眠等癥狀,整體治療效果明顯[6]。因此本研究中實驗睡眠質量較對照組提高,實驗組總有效率(95.00%)大于對照組(75.00%)。
綜上,基于耳穴壓豆在存在睡眠障礙的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