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萍
(廣西梧州市萬秀區(qū)城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西 梧州 543001)
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一種常見疾病,同時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目前該種疾病具有年輕化的趨勢,患者較為常見的癥狀有頭暈、疲勞、心悸等。引起高血壓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年齡因素等,患者對于高血壓要引起走狗的重視,一旦病情較為嚴重,對于患者的重要器官會造成損傷,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構成威脅[1]。對于血壓進行長時間的有效控制對于減少病情惡化發(fā)生率具有重要意義,社區(qū)醫(yī)療機構為提升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效果,對其采用長效心理護理方法,具體情況見下文。
選取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200例,分成兩組,各100例,對照組男42例,女58例,年齡65~74歲,平均(69.2±3.1)歲;觀察組男48例,女52例,年齡66~77歲,平均(68.9±2.9)歲,(P>0.05),具有可比性。
對于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于觀察組患者進行長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長效心理干預:(1)選拔較為合適的護理人員:長效心理護理與一般的常規(guī)護理有較大區(qū)別。長效心理護理注重于心理方面的護理,因此對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及心理護理有著較高的要求,優(yōu)秀的醫(yī)護人員能夠幫助病患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2)護理人員信息確定: 在確認好護理人員后,將護理人員的姓名,年齡,聯系電話,住址都編輯在信息卡內[2]。(3)心理干預有效的心理干預對于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大部分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治療時間過長,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對于高血壓的治療方案以及治療藥物也存在一定的疑問,社區(qū)衛(wèi)生護理人員要注意溝通交流方法,注意態(tài)度,與患者保持親切感,對于患者治療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進行耐心的解答[3]。并且通過一些講座,告知病患,負面情緒會影響到病情的進展,良好、樂觀的心理情緒能夠幫助病患控制血壓。護理人員當發(fā)現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對其進行一對一溝通交流,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要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主動為患者進行排憂解難,有效緩解以及消除其不良情緒,讓其對于醫(y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積極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治療工作。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治療環(huán)境,保證社區(qū)醫(yī)療機構環(huán)境的舒適性,對于社區(qū)衛(wèi)生機構的溫度和濕度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定期進行有效消毒,使得患者能夠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治療心態(tài)[4]。護理人員要做好必要的健康知識宣講工作,具體宣講內容包括高血壓的基本相關知識,病因,藥物劑量,藥物不良反應等,讓患者及其家屬對于高血壓疾病擁有基本認識,高血壓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護理人員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藥物服用并做好其藥物服用的監(jiān)督工作。(4)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有效的運動對于病情的恢復具有積極意義,護理人員要做好的飲食指導工作,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安全科學的飲食對于患者的病情恢復也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兩組患者數據使用SPSS 11.5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組試驗結束后,通過2組病患者的護理有效率情況得出:觀察組患者藥護理有效率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明顯有效為74%(74/100),一般有效為18%(18/100),無效為8%(8/100),總有效率為92%(92/100),對照組明顯有效為44%(44/100),一般有效為26%(26/100),無效為30%(30/100),總有效率為70%(70/100),2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老年性疾病,患者由于年齡普遍偏大和文化程度較低,對于高血壓疾病的重視程度不足,對于高血壓相關疾病知識了解較少,平時對于血壓不能進行有效控制,一旦出現病情惡化的情況,對于其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都會造成不良影響。社區(qū)護理人員通過長效心理干預使得患者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控制,治療依從度顯著提高,高血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通過對比實驗可以看到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該種護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進行臨床推廣使用[5]。
綜上所述,對于社區(qū)高血壓患者進行長效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提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患者不良臨床癥狀,舒緩患者負面性情緒,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