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如
(宿遷市鐘吾醫(yī)院,江蘇 宿遷 223800)
作為基層醫(yī)院,我院接收的護生中,有60%為中專起點,學歷層次相對較低,文化基礎和自主學習能力欠缺,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及接受能力薄弱。而占40%的大專及本科護生,基礎理論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能相對扎實,但進入臨床后,心理落差較大,護理專業(yè)由于受傳統(tǒng)習俗和社會偏見的影響還沒有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以及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存在專業(yè)挫敗感[1]。
護理部制定實習帶教計劃[2]、業(yè)務學習計劃,授課及授課老師制作的課件審定,但有的護生認為課件內容較為刻板,不夠生動具體,甚至授課老師照本宣科,無法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甚至有很多的學習機會被護生認為是為了完成任務,真正接獲的知識較少。
根據護理部與科室共同制定了具有專科特色的出科考核內容和要求,護生出科前即與護生進行交流,了解考核內容和考核效果,發(fā)現護生僅能片面或短期記憶相關內容,敷衍考試,尚不能靈活運用到臨床工作中。
在實習過程中,現在的護生都具有形形色色彰顯性格的特性,有的實習生性格內向,羞于與人交流;有的實習生適應能力不強,很難融入新的環(huán)境,不善于與帶教老師溝通;有的實習生主動學習意識不強,理論知識薄弱,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影響臨床教學的質量。
2.1 多與校方交流溝通,將情況及時反饋給校方,如何提高護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同時在實習生崗前培訓時強調知識儲備的重要性,根據護生來源,為她們制定學習目標,護理部分管實習帶教的老師定期及不定期對實習生進行督導,通過查看書面材料及現場提問了解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帶教老師分層級教學,根據受教育者的學歷層次及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類,針對不同層次的特點,因材施教,借以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式。
2.2 護理部對帶教老師進行課件制作的培訓,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吸引護生的注意力。護生業(yè)務學習后,進行提問等考核當次培訓效果。帶教老師定期學習新的護理教育理論知識,轉變教育觀念,提倡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型”的教學方法,采取互動,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積極性,也可采用學生給老師講課的方式進行互動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查閱資料,提高了臨床實習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帶教老師的教學質量。
2.3 規(guī)范帶教內容,按照學生實習大綱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以及實習生的特點,明確護理實習目標,突出實習重點,使帶教老師按目標進行帶教,使學生實習期間能抓住科室的特點及重點??剖颐恐芙M織教學小講課、教學查房。聽取學生實習期間對教學計劃安排的意見,并加以改進。出科考核的內容則以科內制定的內容為標準,并根據護生個人情況靈活增減。
2.4 加強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護生綜合素質。首先帶教老師應具備以身作則良好示范作用,同時在帶教過程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過程,是教育成功的基礎。醫(yī)院在實習生崗前培訓時,設置交流與溝通的課程,講解其重要性,學習與人交流的方法及藝術,作為進入新環(huán)境的護生,帶教老師應主動與其交流溝通,設身處地為實習生考慮,對實習護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實施相應的對策。
3.1 發(fā)現不足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升護生的自信心;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專業(yè)技能進一步嫻熟,綜合能力及其他各方面也有顯著改善,受到帶教老師、護生及患者的一致好評,提高了護生臨床實習的質量,喚起了他們從事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和對護理職業(yè)的熱愛。
3.2 每次業(yè)務學習后護生回答問題的積極主動性明顯提高。
3.3 帶教老師通過帶教工作的總結,發(fā)現不足學習和不斷創(chuàng)新,同時也得到了進步,培養(yǎng)了一定的合格的護理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