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譯林新版英語教材中的Grammar Time版塊采用直觀、易懂的圖表形式,歸納和總結(jié)了句型等語法知識。作為新增版塊,教師可借鑒的直接經(jīng)驗并不多,因此,結(jié)合賽課經(jīng)歷,提出了有效教學該版塊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有效教學;延續(xù)性;自主性;趣味性;漸進性
譯林新版英語教材中的Grammar Time版塊采用直觀、易懂的圖表形式,歸納和總結(jié)了句型等語法知識。教材通過歸納一個單元新授詞語和句型,幫助學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相關語法知識,引導教師宏觀地把握本單元的主要語法內(nèi)容。部分教師對這一版塊抱有畏懼逃避的心態(tài),在公開課教學中盡量避開這一版塊的教學,部分教師急于梳理版塊語法知識,機械操練過度,甚至有的老師在語法版塊教學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自己總結(jié)語法規(guī)則,替代學生自省自悟,自己發(fā)現(xiàn)的過程。那么怎么來有效教學Grammar Time版塊呢?筆者基于省級評優(yōu)課的賽課經(jīng)歷與大家分享幾點想法。
一、適時結(jié)合單元主題,關注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的延續(xù)性
教學情景的合理創(chuàng)設關系到語法教學的有效性。在情景中感知和理解語法知識是語法學習的必要條件。學生只有在真實有效的情景中正確感知,才能為之后歸納語法規(guī)則,形成語法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五上 Unit8 At Christmas的Grammar Time版塊的內(nèi)容比較特殊,是四個表示時間順序的副詞:first, next, then, finally,而非嚴格意義上的語法結(jié)構,但與story time版塊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所以在第二課時中,筆者將語法版塊作為該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首先由歌曲導入,通過談論Christmas引導談論Mike家人的圣誕活動,讓學生看圖用first,next, then, finally來復述課文內(nèi)容。接著,通過Mike的妹妹Helen這個人物,讓學生來聽一段Helen介紹自己圣誕活動的錄音內(nèi)容:Hi, Im Helen. Christmas is a very important holiday. At Christmas, first, I make some Christmas cards. Next, I go to see Father Christmas. Then, I put some pretty things on the Christmas tree. Finally, I put a stocking on my bed.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為Helen的圣誕活動標序號。這個活動既讓學生訓練了聽音排序的能力,又在聽的過程中感知如何運用本課的語法項目。這個教學情景與單元主題密切聯(lián)系,在Christmas這個大情景下,從Mike的活動到妹妹Helen的活動,情景轉(zhuǎn)換自然無痕,是大情景的有效延續(xù)。教師在情景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應多鉆研文本,避免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過于跳動,過于煩瑣,過于形式化。
二、適度引導,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學生在一個有意義有效的情景中感知并理解了所教語法項目的意義,那么就必須提供足夠的機會,也就是說讓學生在一個有意義的情景中去發(fā)現(xiàn)、去歸納、去總結(jié)語法規(guī)則。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越俎代庖,替代學生探究,剝脫了學生自主歸納、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自主學習過程。在本課時,筆者創(chuàng)設情景:Mike的小弟弟Tim也想來介紹自己的圣誕活動,但是由于年齡小,表達缺乏條理性,表述語無倫次,句不達意。學生聽Tim介紹的錄音:Hi,Im Tim. I like Christmas too. I buy some presents and a Christmas tree. (不停頓) I put pretty things on the tree. I, I eat a turkey. Oh, no, no, no! I put a stocking on my bed. I eat a turkey, en, en, and Christmas pudding.然后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introduction? Whats the problem? 引導學生自省,可以用中文表述,并且給建議“‘Hi,Tim, you can use...”學生通過思考,給出建議:Hi,Tim, you can use “first,next, then, finally”,通過這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讓學生自省自悟到用這些詞來使事件的描述更有條理,在這個過程中,始終引導學生自己輸出,而不是教師硬塞給他,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大廈的自我建構者。
三、適當挖掘,關注任務設計的趣味性
學生通過感知理解語法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省自悟,自己歸納總結(jié)出語法規(guī)則之后,教師必須設計有意義的任務活動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交際,只有將本課的語法知識不斷復現(xiàn),不斷地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訓練,學生才能將語法知識真正內(nèi)化到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中去。在這里,我們必須關注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如何賦予任務活動以小學味,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所以,能否挖掘出任務活動的趣味點關系到任務活動是否能有效進行。筆者在這一課時中,將Grammar time和最受學生歡迎的Cartoon time作為教學內(nèi)容。在談論了Mike,Helen以及Tim的圣誕活動之后,過渡到談論小動物們的圣誕,進行了Cartoon time的學習。學習完課文,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學生四人一小組表演這個故事,四個同學是這樣分工的,一個學生是旁白,敘述故事的各個步驟:First,they have a party. Next, they talk about Christmas. Then, they see Mr Turkey. Mr Turkey is sad. Finally...學生可以設計的不同的結(jié)尾。其余三位學生分別是Sam,Bobby, Mr Turkey. Sam 和Bobby性格鮮明,學生表演起來栩栩如生。Mr Turkey內(nèi)心復雜,學生可以用生氣的、傷心的、害怕的、無助的等語氣去演繹,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語氣,有的小組孩子甚至創(chuàng)編出了“You can go to China, people dont eat turkeys on Christmas Day.”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結(jié)尾。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將故事的學習與語法項目充分結(jié)合,給學生提供了運用語法知識的平臺,同時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挖掘出任務活動的趣味點,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自如地運用語法知識,表演中融入情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并訓練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適切過渡,關注語法學習的漸進性
鑒于本單元語法項目的特殊性,在本課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用這些表示時間順序的副詞來進行過渡。如:First,lets sing a song. Next, lets talk about Mikes family Christmas. Then, lets look at the animal friends Christmas. Then, lets know about Thanksgiving Day. Then, lets discuss how we learn this lesson. Finally, lets look at todays homework.整節(jié)課的幾個部分用這幾個詞來串聯(lián)顯得比較清晰。而在每一個小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筆者也用這幾個詞進行串聯(lián),如在Grammar time部分的學習中筆者進行了這樣的過渡:First,lets listen to Helens introduction of her Christmas activitie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Next, lets talk about her Christmas orderly and clearly. Then, lets listen to Tims introduction about his Christmas. Finally, lets read and write the exercise on Page81.整個過程從聽、讀,到說,再到寫,使語法學習呈現(xiàn)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呈螺旋上升的態(tài)勢。從感知體驗,到操練,再到輸出,學生逐步構建語法意識,從而內(nèi)化到知識結(jié)構中。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在面對語法教學時不回避、不消極,而是重視語法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積極主動尋求真正有利于學生的教學情景、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才能使語法版塊的教學真正成為學生樂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樂園。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