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生是國家體育人才的后備力量,發(fā)揮古詩詞的教育作用,引導體育生從文化與專業(yè)上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宗旨。高中體育生相對于普通中學的學生而言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充分的理解能力,在學習古詩詞時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因而,立足于體育生的自身狀況以及古詩詞的文體特點,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教學是提高體育生的古詩詞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語文;體育生;有效教學
基礎教育階段,古詩詞涵蓋了從《詩經(jīng)》《楚辭》到《漢樂府》《古詩十九首》以及唐宋詩詞等多個時間跨度的作品。學生首先需要對古詩詞進行熟練的背誦,然后根據(jù)重點字詞進行翻譯,進而體會作品意境,賞析藝術手法。由于體育生自身基礎知識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對古詩詞進行順利地背誦和深入地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課堂教學氛圍沉悶,部分學生不能投入課堂中,很難積極配合教師的講解。所以,采用新的方法,解決體育生在古詩詞學習上的困難,是提高體育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嘗試。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將古雅深奧的古詩詞講解得通俗易懂,既能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古詩詞成為體育生全面學習語文的重要指引。下面,筆者就談一談體育生古詩詞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方法。
一、 文史結合,生動講解故事背景
古詩詞的寫作與歷史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經(jīng)歷是密切相關的,只有作者對社會與人生中的事件與現(xiàn)象有一定的感觸,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因此,故事性是古詩詞的一大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普遍苦惱于體育生對古詩詞缺乏興趣。而采用故事講解法,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先以作者生動的經(jīng)歷作為引入,能夠讓學生很快融入課堂,打消枯燥的字詞分析帶來的壓力。所以,教師要加強古詩詞歷史背景的大幅度引入,讓學生從詩詞的來源體會古詩詞對于詩人認識社會與抒發(fā)情感的重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在學習曹操的《短歌行》時,教師可以廣泛講解與作品有關的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首先講解曹操的人生經(jīng)歷,學生可以了解到曹操少年時放蕩不羈,中年起兵掃滅群雄的精彩過程,由對作者的敬意產(chǎn)生對作品的興趣。然后可以結合《三國演義》講解曹操賦詩的事情。對于文中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教師可以讓學生大體體會詩句中流露出些許悲觀的情緒。然后結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段,學生觀看樂師劉馥在宴會上因為指出詩句中的不祥之意而被曹操發(fā)怒刺死的故事,能夠體會到曹操在寫作詩歌時志得意滿,驕傲非常的心態(tài),從而激發(fā)對作品學習的興趣。對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一句,教師通過講解周公愛惜賢才的故事,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曹操對周公的敬佩之情,發(fā)現(xiàn)古代人物雖然沒有在一個時代,但在精神上是相互理解的,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上是不斷延續(xù)的。學生還能夠發(fā)現(xiàn)曹操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就能感悟到一切的知識都有相通之處,都是可以通過刻苦學習來掌握的。從而以曹操為榜樣,樹立全面學習的心態(tài)。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能夠給予學生很好的情景導入,讓古詩詞成為學生收集有趣故事的媒介,在趣味性中讓學生通過古詩詞獲得一定的感悟,從而讓學生知道古詩詞不僅是固有的一些句子,還蘊含著作者豐富的經(jīng)歷。
二、 形象解讀,巧妙記憶重點字詞
文言文重點字詞的記憶是學生牢固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關鍵。但部分教師沒有立足于體育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知識能力,在古詩詞學習時一方面會直接進行字詞意思的講解,另一方面講解的方式過于枯燥,讓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感覺有壓力,失去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所以,字詞講解應當接續(xù)在歷史背景導入之后,要讓學生對作者和作品有一定認識后,在學習興趣的鼓動下來學習基礎字詞。在字詞的講解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利用字與字、詞與詞之間的關聯(lián)性展開生動有趣的講解,讓學生不再將字詞記憶當作單調(diào)的背誦抄寫,而是漢字文化的感悟。
例如,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時,教師可以對文中的字詞進行生動講解,讓學生獲得深刻感悟。有的教師會讓學生將不認識的字詞全部勾畫出來逐個講解,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從生僻字詞眾多的數(shù)量上望而生畏。因此,可以讓學生先挑選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字詞來講解,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到字詞學習中來。比如學生選擇“??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中的“瀛洲”和“信”的兩個字的意思。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觀看過的武俠電影中的東瀛武士,再結合“瀛”的三點水偏旁就能讓學生知道“瀛洲”是傳說中海上的島嶼,而對于“信”的含義,可以讓學生先自己理解,學生根據(jù)句意可能理解為是信息或者書信的含義。而通過讓學生想象瀛洲是海上的島嶼,既然是在海上,那么可不可以理解為確實見不到“瀛洲”的影子呢?學生就能理解“信”在句中是確實的意思,而不是書信的意思。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先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后再闡述正確意思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在字詞方面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在課堂中處于先形成自我的理解再到建立新的理解的過程。這樣既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又能加深學生的對字詞的記憶。另外多方面聯(lián)系的講解方式可以讓學生注意到字詞的含義與句子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從句義的變化中體會字詞含義的豐富與靈活,從而加強對漢字內(nèi)涵的理解。
三、 實景展現(xiàn),深入體會作品意境
意境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也是考查學生鑒賞與審美能力的關鍵之處。意境的體會首先要聯(lián)系意象,破解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然后再從藝術手法上進行切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將這些方面有步驟地進行,但體育生普遍缺乏學習的耐力,容易感到厭倦,影響課堂氛圍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實景展現(xiàn)的方法,將詩詞意境以具體的視頻與圖片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從中尋找相應事物與詩詞進行對照。這樣學生就處于一種探索與發(fā)現(xiàn),整理與歸納的模式中,既能發(fā)揮個人的探究能力,又能獲得生動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歸園田居》(其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視頻與圖片來生動理解古詩詞的意境。教師可以根據(jù)“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一句放映一個少年在山野間自由行走的圖片,根據(jù)“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放映古人在官場中失意生活的圖片。根據(jù)“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放映鳥兒自由飛翔,魚兒歡快游動的圖片。然后可以將圖片打亂,讓學生尋找符合詩句意境的圖片。學生就能夠投入極大的熱情體會每個句子的意思,結合圖片生動體會詩詞意境。對于“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等句子,可以讓學生將這些場景與自己家鄉(xiāng)或者自己游覽的場景結合起來,分析句子中描繪的意境和自己現(xiàn)實中經(jīng)歷的場景在氛圍上的相似與差別。結合自己童年與中學時期的經(jīng)歷學生能夠知道,在童年時自己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和陶淵明描寫的非常相似,而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房屋已經(jīng)變成了高樓大廈。對于“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一句,學生可以想象陶淵明在官場上痛苦生活的樣子,以一定的肢體動作和表情表演出來。這樣就能通過自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理解作品,在生動活潑的游戲中感悟古詩詞學習的樂趣,打破步驟化的意境,分析意境帶來的沉悶感覺。同時學生也能將自己的經(jīng)歷融入詩詞中,體會詩詞意境與生活的關聯(lián)性,從而養(yǎng)成在生活中學習詩詞,體會詩詞的習慣。
四、 深情朗誦,生動地進行背誦記憶
體育生在意境體會和藝術鑒賞上普遍存在較多的困難,上課積極性不夠。教師會因為這一特點而讓學生直接進入詩詞的背誦環(huán)節(jié)。但由于學生對古詩詞理解不夠全面與深入,學生只能反復地對作品進行沒有感情的背記,記憶效率低下。而采用深情朗誦的方式,學生能夠深入體會作品的感情,想象作品描寫的場景,感受通過語氣與語調(diào)的變化對作品內(nèi)涵的體現(xiàn)。在有感情地朗誦中,學生能夠品味詩詞的韻律之美、結構之美,對詩詞進行理解記憶。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深情朗誦的習慣,掌握這種提高古詩詞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深情朗誦來形象背誦。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體會作品描寫的場景,通過“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一句讓學生進行自由引申。學生可以想象在深秋時節(jié)的傍晚,李清照孤身一人依靠在窗邊,望著滿地的落葉和枯萎的菊花回想當年的美好生活,感嘆現(xiàn)今孤苦無依的悲涼心緒。學生嘗試用凄傷的語氣來進行朗誦,做出惆悵的表情。這樣詩詞朗誦就變成了學生的個人表演。學生可以相互之間體會各自使用的語氣的表達效果和做出的表情對他人的感染,就能對朗誦充滿興趣。理解了作者的心境后可以讓學生探討開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句的讀法。這一句一方面是運用許多的疊詞來形成一種舒緩的氣息;另一方面連續(xù)的消極詞匯營造了一種濃重的憂傷感,能夠很快將學生帶入其中。學生可以體會作者在百無聊賴之時將身邊的菊花、梧桐看作感情的寄托,用來表達惆悵情感的心緒。在朗誦時可以用菊花、梧桐葉等作為道具,想象作者見到這些事物時的神態(tài)變化。在朗誦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戚、息、急、識是押韻的,而摘、黑、滴、得是押韻的,體會到一種朗朗上口的音樂之美,從而對詩詞的韻律之美有深刻的感受。學生對作品的句子長短變化進行體會,在朗誦中感受到長句子的深沉,短句子情感的激烈,就能從朗誦獲得豐富的知識,感受到多樣的樂趣了。
五、 編寫故事,促進豐富多樣理解
很多古詩詞是作者對生活與社會中的現(xiàn)象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與經(jīng)歷進行概括而成的。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盡可能地讓學生還原作者描寫的所有內(nèi)容,從多種方面對古詩詞進行綜合學習。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古詩詞中的內(nèi)容為基礎,依托古詩詞進行故事編寫。這樣古詩詞就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目標,也能成為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素材。在寫作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自由的思想進行創(chuàng)作,通過言之有理的故事編寫將自己的所學知識全部發(fā)揮出來,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采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故事編寫。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詩歌記敘的是一個戍守邊疆的男子常年無法回家,感嘆軍旅生活的壓抑痛苦的故事。學生可以對大體內(nèi)容進行提煉,總結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商周時期,地點是邊疆,人物是戍守的士兵,主要內(nèi)容是思念家鄉(xiāng)和與獫狁作戰(zhàn)。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主人公曾經(jīng)在家鄉(xiāng)的生活進行詳細地描寫,古詩詞就能成為練習鄉(xiāng)土生活類的散文。而對于主人公在軍旅生活中日常訓練、作戰(zhàn)、休息、受傷時經(jīng)受醫(yī)治、犯錯誤時遭受批評的故事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描寫,學生一方面能夠體會到主人公生活的艱辛與命運的悲哀,另一方面能夠鍛煉自己合情合理地編寫故事的能力,提高自我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等句子展開講解,學生可以體會句子中滲透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在故事編寫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將古詩詞看做創(chuàng)造故事的源泉,這樣學生就能消除對古詩詞學習的畏懼,以更強的動力投入學習中。
六、 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生是國家體育人才的后備力量,加強體育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能夠引導他們進一步認識自我與社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訓練中,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深刻把握古詩詞的特點,又要立足于體育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能力,讓古詩詞與體育生的自身狀況相契合,有效提高體育生的古詩詞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賴建麗.以“誦讀、吟唱”為先、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體校生唐詩宋詞之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0).
[2]李乙平.體育特長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些新嘗試[J].基礎教育研究,2010(20).
[3]崔鵬云.談高職生語文學習動機弱化原因及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2).
[4]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例談高中語文古詩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模式涂文照[J].文教資料,2015(6):15.
[5]沈婕.古詩詞進高中校園的意義及應對策略研究——以貴州省電子商務學校為例[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9):23.
[6]李曉云.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分析[J].赤子,2015(7):5.
[7]蘇東華.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如何讓學生獲得審美愉悅[J].中國校外教育,2012(7):20.
[8]秦莉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提高高中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析[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10):25.
[9]高柏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性的嘗試[J].文教資料,2018(2):25.
[10]朱慧.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漫談[J].亞太教育,2016(6):25.
作者簡介:
趙攀,上海市,上海體育學院附屬競技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