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太
摘要:世間萬物都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人類只有認識、合理利用這種聯(lián)系,才能夠正確在改造世界與認識世界,更好地與地球和平的相處。而聯(lián)系的認識是需要一種邏輯思維,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是兩種邏輯思維里的重要分類。因此,筆者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作為本文的中心觀點與研究對象。本文聯(lián)系圍繞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開始入手,在分別對兩種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兩種概念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有關這方面的內(nèi)容對于非專業(yè)人士來說可能有些晦澀難懂,因此筆者化繁為簡,用尋?;恼Z言和簡單的舉例來論證這兩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不同,希望能夠為更多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人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更好地對邏輯領域產(chǎn)生深入、深刻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學者與研究者們多多指正。
關鍵詞:形式邏輯;辯論邏輯;比較分析;互補與互斥
在人類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過程中,邏輯是一種重要的手段,擁有邏輯思維,也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特征,邏輯的分類有很多種,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的是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這兩種邏輯在邏輯的大體系中占領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擁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是互補并互斥的。然而,在這方面的研究卻并不能深入,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分稀缺,在筆者在知網(wǎng)進行搜索的時候,有關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的論文與文獻幾乎為零,對于其比較的文獻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在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此領域進行研究和分析,為此領域提供一些新思路與新方法,為對此方面感興趣的研究人員與學者提供一些看得見的研究路徑,希望能夠貢獻一點有用的東西。
一、形式邏輯內(nèi)涵分析
所謂的形式邏輯,就是我們常說的普通邏輯。它是一種人們用來探索人的思維方式與人類社會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和知識,是一種人類社會的重要虛擬工具,幫助人類從猿類進化成具有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的高等生物。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在人們能動地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當中,發(fā)揮著指導性的作用。人的認識從理性階段開始,就沖著實現(xiàn)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的方向進行下去,目的就是實現(xiàn)思維的內(nèi)容上與形式上的統(tǒng)一和一致。如果沒有達到期望的結果或是過程或是問題到達不了目的,就無法正確地反映這個世界。
在大千世界當中,不同思維所涉及到的對現(xiàn)象的理解是都不同的,涉及到的對象種類也是不同的,這就為形式邏輯的產(chǎn)生制造了先決條件。例如,我們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歷史難題難倒了一代又一代的學者,這就可以用到形式分析。總之,對象組成內(nèi)容,也決定著內(nèi)容的質量和形式,決定著其發(fā)展、消亡。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既是靜止的,也是不斷運動著的,等待著形式邏輯的分析。
二、辯論邏輯內(nèi)涵分析
辯論邏輯,實際上就是與形式邏輯所相反的一種邏輯,在一場精彩的辯論賽中,辯論選手要經(jīng)過縝密、完整的辯論邏輯來理清我方議題的邏輯思路,從中梳理出能夠直接攻破對手的言論,然后組織好語言進行徹底反擊。其中所用到的就是辯論邏輯。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辯論邏輯就是一種“變”與“不變”的關系,不僅要明白世界是變化的,也要清楚這種變化是靜止狀態(tài)的。
辯論,就是兩種觀點的沖擊與相互博弈,最終活下來的那個觀點就是成功的辯論者,辯論是一種藝術,也是人類社會一種獨特的特色,因為有了人們的求知欲與源源不斷地問題,從而才有了觀點不同的人們的各放異彩的思想爭鋒,在辯論中盡情的表達自己,為自己的支持的觀點進行辯論。辯論邏輯也都是大同小異的,在認識事物的進程里,對事物認識的矛盾與疑惑是常常存在的問題,因此更加需要有著辯論的思維,自己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邏輯,邏輯之后的結果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去了解這個世界。
三、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的異質性
從“變”與“不變”的方面來分析,地球是一個時時刻刻都在運動的球體,動與靜是相對的。而形式邏輯主要是圍繞著“靜”來開展的,它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它的靜止性,事物是靜止的,任何東西都具有靜止的性質,例如人類社會中的法律法規(guī),是適用于所有人的,不能說因為某些人而去改變,也不能因為某些形式而發(fā)生改變,因為一旦發(fā)生改變,就會發(fā)生不正常的情況,社會也會發(fā)生不安定的因素。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下棋,眾所周知,無論各種棋類活動,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和約束,例如“馬走日,象走田”,如果違反這樣的規(guī)則隨便亂下,就無法正常的進行下去。從數(shù)學角度去理解也是一樣的,在等式運算中,等式兩端的數(shù)量表示必須是相等的,無論有什么條件,都無法改變。演繹過程中,也要保持“質”的不變性,任何過程都會是如此。
相反的,對于辯論邏輯而言,就是與之相對的“運動”,這種動態(tài)性使得辯論邏輯指導人類打破形式邏輯的思維限制,找到一個突破口,認識到天下的事物都是無時無刻在變化的,沒有絕對的靜止,即使是靜止的事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微小的變化,只不過這種變化可能還未達到“質的飛躍”,因此無法用明顯的變化來印證這種運動的觀點。
通過以上的分析,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的關系一目了然了,一言以蔽之,就是互相補充,又互相支撐,雖然存在著不同點,但是這種不同也是相對而言的,并不意味著對立與相互廝殺,而是一種可以共存的不同,有道是和而不同才會有美感,這種不同也為邏輯體系增添了很多的美感與特色。
四、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的相似性
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的相似性也是多方面的,與不同點相比,相似性很大一部分被隱藏起來了,但是作為研究人員的我們也必須去看到并加以分析。首先,它們兩者都是屬于一個大的體系之中的,邏輯學深奧高深,包含的種類也是千變?nèi)f化,而這兩個概念也只是這棵大樹的其中兩個分支。
其次,兩者在研究對象上也有重合的領域,很多時候,學者和研究人員會用這兩種邏輯體系結合起來來研究事物之間的關系與條件,是兩種有著不同效果的實用工具,也會得到不同方面的結果,供研究人員參考學習。
最后,在對事物進行研究時,這兩種方法的運用也有相似之處。形式研究與辯論研究在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方面有著高度一致性,只不過是正反兩方面的研究罷了。形式邏輯注重現(xiàn)象的本質聯(lián)系,辯論邏輯卻重視事物的本質區(qū)別,二者所注重的方面形成了一個矛盾體,兩個對立面也共同促進了這個世界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正是因為有了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的不同,才讓人們對事物的分析多了很多種可能性,也會促進人類與自然界、地球和平相處。
五、結論
以上就是筆者所分析與展示對于形式邏輯與辯論邏輯的比較分析,二者是互補與互斥的,既是一對矛盾體,也存在著諸多相似點,需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在具體應用方面,我們既不應該對這兩方面做出一個孰好孰壞的評論,也不能不加區(qū)分地對待二者,而是應該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前提下用辯證的眼光去合理取舍,從而運用更好的手段去解決、分析問題,更好地加深對未解領域的了解與共存。事實上,有關這兩方面的邏輯體系還未十分成熟與完善,相關領域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這個領域散發(fā)著十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是一個等待著更多學者及研究人員去開發(fā)研究的“處女地”。本文的分析還不太完整,筆者也深知自身知識水平的不足,今后也會繼續(xù)在這方面補充學習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葛宇寧.人的邏輯與物的邏輯[D].吉林大學,2014.
[2]孫大爽.淺談辯論中的邏輯方法[J].現(xiàn)代交際,2011 (08):14.
[3]熊才權,孫賢斌,歐陽勇.辯論的邏輯模型研究綜述[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10,23 (03):362-368.
[4]蔡曙山.認知科學背景下的邏輯學——認知邏輯的對象、方法、體系和意義[J].江海學刊,2004 (06):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