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二中矮山分校)
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小學階段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上了初中以后學習成績卻一瀉千里,這是什么原因?問題出在哪里?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學習方面的問題。而且初一階段的語文知識難度增加,閱讀量也增大。再加上對環(huán)境不熟悉和不適應,學生可能會產生怕學厭學的心理,導致學習效率降低。為此,教師必須要做好小學升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促使小學知識和初中知識得到銜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制定出多元化的語文教學策略,調整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合理指導,幫助學生從小學順利過渡到初中。
在小學升初中的初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學生缺乏興趣,那么就不利于后續(xù)教學的開展,甚至會降低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必須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渲染課堂氛圍,營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舉個例子,在學習初一課文《童趣》時,很多初中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情境印象深刻,而且也對童年抱有美好的幻想。所以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容,將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梢韵茸寣W生將自己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然后再表揚學生說得很吸引人。同時,教師將其引入到古文的學習中,看看古人是如何描繪平時的趣味生活的。所以,這也就營造了和課文內容相似的一種情境,學生在融入其中的時候,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課文內涵。這不但很好地銜接了小學內容,也起到了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對于剛踏入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對于一些課文內容可能無法理解,知識也不能進行消化。如果教師僅僅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就可能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課文里的場景,在學習初一的《安塞腰鼓》時,可用多媒體工具來播放安塞腰鼓的片段,促使學生感受到腰鼓的雄渾、偉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此外,也可以配上音樂讓學生朗讀,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不僅如此,還可以讓學生排演課本劇,通過排演課文劇,不但能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學習初一課文《皇帝的新裝》時,可以讓學生排演其中的片段,然后在班上進行表演。表演完畢后,學生也理解了為什么所有人都說了真話,唯獨皇帝和臣子自欺欺人。
學生從小學升入到初中后,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產生不適應的現(xiàn)象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做好小升初的知識點銜接。學生的不適應首先體現(xiàn)在知識的變化方面,比起小學語文,初中語文的知識量更多,難度也更大。小學語文的知識非常簡單,講解起來很快,而且小學語文中包含了很多趣味圖片,方便學生理解。但初中語文包含的圖片相對較少,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難點的掌握,課文的篇幅也更長,甚至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生字、生詞。為了讓學生適應變化,可采取這樣的策略。舉個例子,在學習課文《猴王出世》的時候,教師告訴學生這篇課文來自于名著《西游記》,同時為學生播放關于猴王的卡通片,促使學生理解這篇課文。然后教師再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用一段話講述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并寫出來。對于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深入挖掘課文內容,帶領學生閱讀原著。同時也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閱讀分享會”,為學生搭建一個閱讀和分享的平臺。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需要學生不斷積累,所以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積累素材并靈活運用。為此,教師必須做好小學升初中階段的教學實踐工作。
語文學習的方法有不同的類型,教師需要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來改變教學方法。由于小學語文具有通俗性,所以教學方法非常簡單和直接,學生理解起來也不會很困難。但到了初中,由于語文知識的難度增加,所以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采用更加系統(tǒng)、高級的學習方式。由于初中語文知識和小學不同,所以不能再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學習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閱讀方面,小學生一般是采用認知性閱讀學習方法,然而初中教師則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心理來進行改變。作文銜接教學的對策則是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小學的形象思維不同,因此教師需要設置專項訓練。舉個例子,在學習《狐貍和烏鴉》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觀看相關動畫視頻,通過狐貍和烏鴉的言行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奉承你的人可能會騙你。這時,教師再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yè),讓學生續(xù)寫寓言故事:狐貍把肉叼走了,后面烏鴉和狐貍之間的故事要怎么繼續(xù)?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很多是借助圖片來展示,這是為了提高生動性。但初中作文則加入了議論、說明的部分,作文篇幅也越來越長。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抓住作文的要求和重點,認真審題,提煉出寫作的關鍵詞。最后,在開展寫作專項訓練時,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理性思維的訓練,促使學生合理安排作文結構。
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階段之后,教師不僅僅要在學習方法上進行引導和銜接,對其心態(tài)上的轉變也要提供幫助。小學是學生學習最長的一個階段,小學的知識難度并不高,但進入初中以后,知識難度越來越高。一些學生會由此而產生壓力,甚至不利于后面的學習。一些學生剛開始學習初中語文知識時,由于知識量的加大,而且心態(tài)沒有調整過來,所以無法理解語文知識。也有一部分小學生甚至抱著小學階段的心態(tài)來學習。針對此,教師要幫助學生轉變心態(tài),使他們快速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舉個例子,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地適應,教師可以這樣做:在講解《夸父逐日》的時候,要先設計一些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經(jīng)典重現(xiàn)”。比如可以讓學生合作表演出夸父的行為,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這樣也能緩和學生的心態(tài),促使學生快速適應初中語文的學習。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知識和初中語文知識存在一定的差異,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只能被動地學習。所以,教師必須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適應小學和初中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