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述軍 黃文祥 趙金秋
對醫(yī)學生進行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知識的整合教學近年來已經受到了廣泛關注[1-2]。經驗性的證據提示基礎和臨床醫(yī)學的整合能夠提高初學者的診斷技能[3],促進知識的接受程度[4-5]。近年來,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中心的整合課程教學模式(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逐漸成為醫(yī)學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推動課程的改革需要更主動的學習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四條原則:(1)學生主動通過講授的信息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被動的從教師轉移至學生;(2)學生的知識背景提供了新知識體系建立的平臺;(3)社交聯系可促進學習;(4)真實任務為有意義的學習提供了平臺。上述原則同成人學習理論一同作為成人教育法假設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學習可以被立即用于真實生活情況(如患者的照護)的知識內容(如基礎科學)。
而在整合策略上,討論最多的是共享學習(shared learning)和團隊合作教學(team co-teaching)兩種[6]。兩種策略的側重對象是不同的,共享教學是讓具有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在一起學習,彼此交流,這一方式可讓學生同時學習到多個方面的理論知識,目前,我國大多數醫(yī)學院校探索的是團隊學習模式,即整合基礎學科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教師,和臨床學科如內科學、外科學等教師,對某一器官/系統(tǒng)在短時間內進行從基礎到臨床知識的講授。現將團隊學習模式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對策予以交流探討。
團隊合作教學模式通常被定義為由兩個或以上教學成員以合作形式共同設計并實施教學內容。盡管大多數的醫(yī)學教育者都認為教學內容的整合和主動教學法是有益的,但如何對內容進行整合,以及哪種教育法真實有效仍沒有達成共識。因此,我們需要基礎醫(yī)學科學家和臨床專家一起合作,溝通各自的原則、模擬合作、展示醫(yī)學科學基礎及其在臨床推理中的作用[7]。一個最直接的辦法是團隊教學。在高等教育三個最常使用的團隊教學模型中,輪流團隊教學(rotational team-teaching)是被選用最多的教學方法[8]。輪流團隊教學需要一個或多個人員對不同的課程指導者所提供的學習課程進行安排和設計。而另外兩種教學模型需要兩個或更多的課程指導者在一次講課或主動學習課程中共同使用相同的教學空間。目前中國的醫(yī)學教育仍存在很大的問題,如醫(yī)學知識與以往相比,空前的暴漲,其次,各醫(yī)學專業(yè)之間嚴重隔絕,主要表現為專業(yè)細化,所導致的后果則是自己??频募膊o法搶救其他學科的急癥;基礎臨床隔河相望的局面也是目前醫(yī)學教育的重大問題,基礎過于強調微觀知識的研究或者教學過程,與實際的臨床工作脫節(jié)嚴重,導致所學的知識離患者更遠,而且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原因造成的行業(yè)之間各自為戰(zhàn),是團隊合作難以繼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互動式合作教學是比較耗費時間的,包括整個備課的過程,課程討論、合作以及記錄等整個過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準備,尤其是涉及到臨床常見疾病的學習當中,大部分課程需要提前設計大量的臨床案例、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等來增加學生和授課者之間的互動[8],而且部分授課者會感覺這限制了他們教學的自主性[6]。這可能解釋了為何自從其在20世紀60年代被創(chuàng)立,而該教學方法在高等教育中運用受限的原因。
最近,合作教學的又被重新報道用于健康相關專業(yè)和實驗室定量生物學專業(yè)研究生教學的內容整合[6,9]。定性研究表明,與單人教學相比,合作教學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假設和評估的積極性。在研究生學習階段,盡管耶魯大學物理和工程生物學專業(yè)整合研究生計劃選擇在基于文獻的小型研討會課程上采取合作教學的方法,然而合作教學方法被報道主要集中用于商學院。在此設定中,97%的學生認為同教職人員合作教學是“一種成功增強跨學科溝通技巧的方法”[10]。在MBA學生中,Higgins和Litzenberg 評估了學生對上分營銷課程中互動合作教學的看法,盡管合作教學的困難確實存在,但超過80%的參與者認為合作教學合成能夠提升教學內容的深度和興趣,以及對團隊合作的認知,從而整體提升學習效率。
共享計劃和教學已經在Harden關于整合教學6步法的開創(chuàng)性論文中被描述,團隊教學被推薦用于醫(yī)學院教學內容的整合[11-12]。然而,在講座式醫(yī)學教育中運用的證據則十分有限。合作教學在以小組學習者為主要方式的研究生教學中運用最為普遍,通常使用基于問題或基于團隊的學習模式,或者用于在第三和第四年見習階段過程中整合基礎科學。這些研究發(fā)現,大多數學生認為這種合作教學的方法提升了他們運用基礎科學解決臨床相關問題的能力。也有研究將匹配一名基礎科學家和一名臨床醫(yī)生的互動合作式教學方法運用于對大的群體或講座式教學[13-14]。
總之,雖然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限制,使得其在早期被運用較少,但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摸索,其優(yōu)勢不斷顯現,更加適應知識量爆炸的新時代醫(yī)學整合教育。